关中书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大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今为西安师范学校。

进入西安的老城门,再次从西安碑林博物馆门口经过,看到了文庙的影壁墙,转入一片老街区,这条老街显然做了整修,但依然保持着精致的古朴。今日一早又下起了雨,此程在西安三天时间,天天赶上下雨,近几年来到西安的几次都是这种天气,以至于李欣宇兄把我笑称为准雨神,但我觉得雨中的西安,空气也通透了许多,再加上雨水把很多游客都阻挡在了酒店的门内,这使得街上的游客减掉了一大半。走在这小街小巷之内,只有这种密度才能细细地体味蕴含在缝隙中的历史与文明。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1)

雨水浇走了游客

李欣宇是带着我从后街穿行而过,在某个大户人家的门口看到了一些老的石刻,欣宇眼光独到,他说这是后仿。但我觉得即使如此,仿的也很到位,尤其一个石座下的神兽,在雨水的衬托下,果真显现出了活灵活现的懦弱。在一个丁字路口上看到了“书院门步行街”的字样,这几个字刻在一根古老的望柱上,我断定这个望柱是老东西,而欣宇对我的判断不置可否。虽然如此,他的这个态度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到我的心情,我仍然兴致勃勃观看着这里的一点一滴。

看到了书院门步行街的标牌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2)

吓死宝宝了

西安的书院门街被当地人称之为北京的琉璃厂,这条老街是否能跟琉璃厂比肩,这个我不好下结论,尤其不好当着欣宇的面说出我的感观。但这里至少有两点与琉璃厂不同,一是街道的宽度比琉璃厂要大三分之一,第二是这条小街上摆满了售货棚,虽然这些小棚子格式统一,但还是增加了这条街的拥挤。前几次,我穿行此街时,这里的游客绝对构的上磨肩擦踵,而琉璃厂的街上却一直禁止门外摆摊,好在今天不是周六日,又赶上下雨,使得这条古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就更不用说游客了。街中的小亭一大半都没有开张,仅有几个商户依然很敬业地在摆放着旅游纪念品。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3)

书院处在此街的中段

穿行到书院门街的中段,在街边就看到了关中书院的文保牌,而文保牌的侧边有一个小花坛,里面竖着一尊关中书院创始人冯从吾的雕像。冯从吾在西安当地也属大儒级的人物,他本就是西安人,在明万历十七年成为了进士,而后逐渐升到了工部尚书,他个人的学术取向是宋明理学,故而冯从吾被视之为关中学派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4)

站在花丛中的冯从吾

冯从吾在朝中任职时,不顾身家性命,对万历皇帝直谏,《明史》本传中录有他劝皇帝的奏章,上面有这样的话:“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冯竟然说皇帝喝酒误事,这当然引得万历帝大为生气,于是传旨要对冯实行廷杖,而当时的大学士赵志皋竭力求情,同时又赶上太后寿辰,这才让冯躲过一劫。而后不久,冯就借口有病,辞职回到了长安。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5)

看到一家特价书店!!

冯从吾回到长安后,就跟当地的学者萧茂才等人在宝庆寺办起了讲座。因为冯的名声很大,所以来此听讲的人越来越多,宝庆寺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听众,到了万历三十七年,冯就在宝庆寺的东边另选了一处地方建起了一个书院,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关中书院。

直到今天,关中书院仍然做学校使用,不曾对外开放,想进学校参观,冒然闯入肯定不是个好办法。好在李欣宇兄在当地人脉极广,他已提前通过熟人跟这里打过了招呼。走到书院的入口处,一位管理者从收发室探出了头,欣宇马上冲着他说:“您是XXX先生吧?”此人一点头,欣宇接着说:“是XXX老师让我来找您的。”此人仍然没说话,只是冲我二人挥了挥手,以此示意放行。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6)

石牌坊及谢绝参观告示

书院的入口处立着一个仿古的石牌坊,上书“关中书院”四个大字,而侧旁则挂着西安文理学院的匾额,入口处的侧旁摆放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谢绝参观”的字样。能在这个字样下走过,还是隐隐有着恶俗的优越感。穿过牌坊,前行三十米,在路的右侧看到了几个用作休息的石墩,每个石墩上贴着一个介绍牌,上面写着“文状元、探花、尚书、大学士”等字样。连休息时都需要排座次,可见讲次序、排尊卑,在中国人而言,到现在依然深入人心。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7)

排座次

沿此继续前行,走到了第一进大门的前方,这里应当是当年书院的山门。山门两侧的墙上各嵌着一块新刻的高浮雕,不知有什么特殊寓意。穿过山门,进入了第一层院落,不知什么原因,这里异常安静,完全听不到朗朗的书声,而一面侧墙上则有冯从吾讲学的壁画。沿此继续前行,进行第二层院落,仍然是寂静异常。院落两侧的长廊,一边是新做的壁画,另一侧则为碑廊,碑廊的正中有一个半亭,里面陈列着一座新刻的功德碑,但功德碑的形式很像佛寺中常见的舍利塔。不知将功德碑刻成这种制式有什么特殊的讲究。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8)

浮雕画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9)

式样特别的功德碑

第二进院落的正房则是允执堂,此堂的台阶下立着一块介绍牌,上面写着“书院初建之时,中间讲堂六间曰‘允执堂’,取《尚书·大禹谟》‘允执厥中’一语,原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这里曾是关中书院的大讲堂,现为图书馆。”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10)

允执堂

然而关于此堂为何名“允执”,书院的创始人冯从吾则另有说法,他在《关中书院记》中说:“……讲堂六楹,诸公扁曰允执,盖取关中‘中’字意也。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号房各六楹,堂后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小华岳也。堂前方塘半亩,览亭于中,彻石为桥,偏西南不数十武,掘井及泉,引水注塘,并覆以亭,二门四楹,大门两楹。”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11)

雨中漫步的李欣宇先生

看来当年的讲堂确实是六间,但该堂叫允执,其实是为了用“允执厥中”这一词中的“中”字,但为什么要用这个“中”字呢?冯从吾在此记中接着说:“书院名关中,而扁其堂曰允执,盖借关中‘中’字,阐‘允执厥中’之秘耳。夫‘中’之一字,自尧始发之,所谓尧得统于天下者,此也。然中与不中,虽见于事,实根于心,舜又恐人求中于事而不知求中于心,故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旨微也。”

崔敬独墓志全集:关中书院从吾二曲(12)

升格到了省级

冯从吾说因为此院名为关中,所以用“允执”暗含“中”字,以符合本院的名称,但他同时也说该堂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尚书·大禹谟》上的这十六字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