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月1日电 题:“牛奶”河变清了——“水晶之都”浦江生态整治三年回访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牛头河环境整治与河长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牛头河环境整治与河长制(牛奶河变清了)

牛头河环境整治与河长制

新华社杭州1月1日电 题:“牛奶”河变清了——“水晶之都”浦江生态整治三年回访记

新华社记者 屈凌燕

在“水晶之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记者看到贯穿浦江城区的东溪水质清澈,沿线的绿地公园一到晚上都是跳舞、散步健身的市民,这条曾经被污染的溪水,如今沿岸成了丰富当地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浦江是全国著名的水晶生产基地,东溪沿线曾经有水晶加工厂几百家,由于水晶加工研磨过程需要水来冲洗,一些水晶企业对废水废渣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了河流里,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东溪水质浑浊,被当地人称作“牛奶河”。

浦江县浦阳街道工作人员邱江明介绍,那时的东溪发着恶臭味,市民怨声载道。环境的恶化让地方政府和百姓明白,再也不能“住在垃圾堆里赚钱,躺在医院里花钱”。从2014年开始,浦江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陆续全部关停,符合条件的搬迁到统一规划和排污处理的园区。花了三年时间,浦江才实现生态重建。

在浦江最早引入水晶加工的马岭脚村,记者看到沿着山势,很多农居改造成了泥墙黑瓦、富有山居特色的民宿,一位来自杭州的投资人士,相中了原来已经破败的山上祖宅,租赁了30年,改造成高端民宿,元旦前夕已经开门迎客。

村委会主任张开富告诉记者,马岭脚村最盛的时候七成村民家庭都在做水晶加工,落后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到处飞着粉尘,村里的河道也被污染了。整治时,我们关停了没有条件的作坊,一些有潜力的企业搬到了水晶园区。现在,这里的山水优势显出来了,村民们开始做起了民宿。目前村里已有18家民宿260个床位。

三年的整治,不仅环境优美了,还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浦江按照“集聚生产、统一治污,转型提升”的思路,全县除88家有厂房有完整污水处理设备的企业,其余水晶企业在2016年已全部入园生产,污水实现统一治理。产业配套政策、政府服务措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一些在整治时外迁的企业也纷纷回迁,一些国内外加工企业也有意落户浦江。

浦江正宝水晶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正介绍,整改之前,企业的废渣废水请的是私人企业来处理,每月的成本是3.6万,处理费用占生产成本的4%左右。企业入园后废渣废水实现了统一免费处理,生产成本下降了许多。

“环保规范了,低价竞争没有了,现在大家靠质量和创意取胜。”王军正说,入园后,企业淘汰老旧生产设备,投资1000万元,购买了先进的磨钻棍筒机25台,年产量从原有的3000万包提升到6000万包,员工从最多的120人减少到现在的28人,真正实现了设备、质量提升和机器换人的转型发展。

浦江水晶企业由此走上创新之路。亚华水钻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一起潜心研究,成功研发了人工宝石———天玑石,技术领先欧美,已申报7项发明专利。东洲水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韩国有自己的代理商,其产品成为普拉达、LV等奢侈品上的装饰物件。

据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浦江县水晶产业产值达到68.5亿元,已基本接近去年全年产值,同比增长11.7%;税收8200多万元,同比增长14.2%。同时,1—10月水晶产业出口额1.84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逆势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