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本法》里有一段有意思的剧情。雷佳音演的老林在40多岁时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停留在20岁。他醒来后看着镜子里中年人的脸,一时无法接受,情绪崩溃。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男二号灵机一动,告诉他,你这是穿越了,从1993来到了2018。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

老林是个数学天才,反而容易相信时间旅行是可实现的,因此他真的用20岁的心态在40多岁的身体里生活起来,重新学习用电脑和手机,打球、看动漫,体验VR、平衡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反过来感染了为他的病情担忧的女儿。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2)

尽管这个谎言维持不了多久,但老林只是换了个心态,眼中的世界就完全变了色彩。他甚至踌躇满志地觉得,一定要找到穿越回去的方法,看到未来这么好,他更要在过去用数学为世界的进步做贡献。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3)

这部剧的主线是老林的女儿、张子枫演的林朝夕的穿越之旅。却反而是这段假穿越,让我真正看懂了平行时空设定在这个故事里的意义。

在现实世界,林朝夕的爸爸和她喜欢的男生裴之都是数学天才,相比之下,她聪明但不够顶级,在一次考奥数训练营失败之后,她认为自己资质不够,就彻底放弃了这条路,后来大学转学哲学,过着稳定的生活,拿编制当老师、跟领导介绍的人相亲。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4)

老林生病之后,强烈的遗憾情绪把她带到平行世界。在这里,她还在上小学。而要回到现实世界,就必须加入那个她当初没考上的奥数营,并带领一群资质相对普通的小伙伴,在残酷堪比大逃杀一样的淘汰机制中留到最后。

在这个过程中,林朝夕遇到几个人,彻底改变了她对于失败和数学的认知。

一个是叫章亮的小男孩。他家境优越成绩又好,仅次于公认的魔王天才,却以搞小团体、打压别人为乐,任何事情在他心里都有一个估值和排名,等级观念非常重,学习时只对提高分数的技巧感兴趣,连交朋友都要看学校、看成绩,思考他们配不配。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5)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6)

林朝夕带着小伙伴们逆袭的时候,尽管她们还远远威胁不到他的成绩,但这种打破秩序的氛围已经足够让他不安,他第一个破防,先后用陷害、举报的办法,想把她们踢出局。

这样色厉内荏、慕强逻辑深入骨髓的人,现实中不难见到。他们看似骄傲,实际上内心无法摆脱只能赢不能输的不安全感。踩踏不如自己的人获得的优越感,只是为了抵消对被更上位的人踩踏的恐惧。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7)

奥数老师张叔平,在某些方面,是成年版章亮。他和老林从小一起长大,成长在天才的阴影之下,当老师后,乐于用残酷的方式劝退学生。

但不同于章亮的是,他这么做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认为,现实本就如此残酷,孩子们长大自然会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8)

他的解释是,他是在给被被淘汰的孩子制造回家和父母交代的借口,怪老师太凶、怪规则太变态,总比承认自己是庸才容易得多。这体现了支撑他人生选择的思维方式:如果觉得要输,不如就找个体面的理由趁早放弃。既然早知道要失败,不如就不要去做。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9)

在剧里,林朝夕和张叔平有过不止一次精彩的争论。

林朝夕说,学习难道不应该是启发兴趣拓展思维吗?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去锻炼考试的技巧,粗暴地用分数去评判一个人的成败。我们成年后常常放弃,是不是就是因为小时候被打击得太多了,躲在“失败者”的外壳里,让它成为逃避真问题的借口和安慰。

张叔平说,想要快乐,就不要来搞竞赛。不管你接不接受,社会资源就是靠竞争来分配的,你只有赢才能被优待。而那些资质平庸的人走下去也不会有成就,到时候更痛苦,提早劝退他们是为他们好。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0)

剧中实际上没有给争论一个明确的结果,他们俩谁也没有能说服谁。如果放在前几年,我会更赞同张叔平的现实论,认为林朝夕的想法是无用而天真。但现在经历了社会氛围的几轮变化,我会有疑问:一路刷高分数、赢过同侪,然后呢?

前两天看了一篇讲高校卷王的文章,评论里不少人指出,为了卷而卷的人,即便赢了,也很容易在某个时刻突然崩断。永远有比你更强的人,这时候你会不知道自己做这一切有什么意义,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在平行世界,林朝夕就做了一件在现实世界里不敢做的事。她红着眼眶问老林:如果我不那么聪明,你还会爱我吗?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1)

唯成败论的副作用,就是那些输的人,被否定不只是这一个竞技项目、一场考试,而是整个人生。没有成为世俗意义上的赢家,就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了。我想这是很多被鸡着长大的孩子心里永远的黑洞。

好在老林淡然一笑,笃定地说,当然了,你是我女儿。实际上这场戏林朝夕一共问了三个问题:

我有学数学的天赋吗?

如果我放弃数学了,你会督促我吗?

前两个问题,老林的回答都是当然了。林朝夕以为这说明了老林会对现实世界的她很失望,眼里的光一点点暗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问题也获得肯定的回答,她终于忍不住冲过去抱着老林哭了。这场戏两个演员演得都很有层次感。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2)

平行世界的意义是让林朝夕把心里害怕失败、吞噬自我的那个黑洞填上了,最终决定无论是否有结果,都遵从内心,重新回去学数学。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3)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去做学术研究才是正确的选择。重点并不是选了什么,而是选择时你更看重结果还是过程,是不是经过审慎的思考,有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同样是教奥数,张叔平一再强调只有强者配留下来,老林却从数学的起源讲起,说奥数的意义,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复杂的工具,用突破性思维解决问题,就像用木棍斗恶龙,有一种原始的勇气和美感,也能让孩子学会面对长河时自己磨斧子、修桥。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4)

有这样的人用如此浪漫又本真的思想引路,剧中的小孩们的逆袭就不是单薄的鸡汤,连看剧的、对数学一窍不通的我,都觉得受到了感染。我看别的剧都会跳过小孩戏,但《天才基本法》第一次穿越后的的孩子戏非常燃,小演员们松弛灵动。他们稚嫩的脸互相鼓励,说要相信勇气的力量,莫名让人信服。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5)

动漫里说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罗翔说勇敢是最稀缺的品格,赫敏说比用功和聪明更重要的是友情和勇气,章子怡说要有信念感,其实都是一回事。秘诀往往就这么简单:相信并且去做,就能做成。

平行世界里的林朝夕完成了小时候的遗憾,参加奥数比赛拿了团体金牌。副本打完,她还是回到了现实里。

很多时间循环、穿越类的影视作品,讲的都是蝴蝶效应,回到过去改变未来。而《天才基本法》的平行时空设定却不是这样。在剧里,林朝夕回到现实世界之后,这里的时间线并没有往前走,更没有因为她在平行世界里的变化而引起连锁反应。

她仍然面对的是患病的父亲、躲着自己的恋人、稳定却不喜欢的工作。去平行时空这一趟,更像是她的一次出神,或者顿悟。只是她心态变了,不再认为失败的努力就没有意义,因此积极去行动,主动向喜欢的人表白、辞职开始考数学系研究生,也敞开心扉和老林交流,将人生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如果人生可以重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16)

这种顿悟,老林生病后,以为自己穿越的时候,其实也做到了。

昨晚的剧情演到第二次穿越。和上次不一样,这次林朝夕是和她喜欢的天才裴之一起穿。而且是他为了找到父亲去世的真相,主动决定要去平行世界。因此这次会如何影响他们俩,现实世界里的老林知道自己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后,又会怎么面对数学和女儿,都让我好奇。

我想每个人都幻想过如果能穿越,有机会重来一次,会如何过生活。小时候会信心满满觉得一定就可以把所有遗憾都改写,长大会明白,真正决定你是谁的,不是你遇到过什么,而是你如何面对它们。如果自己不改变,重来多少次都没有用。

《天才基本法》构建的是平行时空的故事,讲的却是当下,想改变的每一瞬都是一次迎接平行时空的契机。天赋最强的、最幸运的人,不一定是走得最远的。秘诀是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热爱和渴望,是觉得只要走在这条路上,哪怕不能到达终点也已经足够幸福了,是原著小说里写的那句:一以贯之的努力和不懈怠的人生。

这里的不懈怠更多是指不逃避真问题,而不是为了分数、为了赢过别人,为了随大流和安全感的没有目的地卷。无论对于剧里的角色们还是看剧的我们,需要的都不是重来一次,而是从此时此刻开始,勇敢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