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好,家道兴盛;家风差,贻害社会。”

什么是家风?

有人说是家教,有人说是家训,如今的家风,其实更多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价值观。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坚守自己的底线。

钟家家风:有执着的追求、严谨实在

一所老旧的小区内,房子仅仅80平,陈旧的家具,掉漆皮的窗门......这就是钟南山院士的家。在房子里的门框上有一颗待了17年的钉子,这是当年非典时期,钟南山每天把吊瓶挂在上面输液,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的见证。

在大家眼里,钟南山代表正直、真实、科学、权威。所以无论是2003年,还是今天,钟南山说的每一句话,大家都信。这种讲真话、实事求是的处事原则,全然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育。

据钟南山回忆:“父亲很少说话,但他说话都是有证据的。”

曾国藩家的优秀家风(家风是受用一生的宝藏)(1)

小时候,钟南山家里养了三四百只小白鼠,是父亲自己掏腰包买来做病毒实验的。父亲告诉他,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半点虚假都来不得,只有反复实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才能用于临床实践。

而且,身为儿科医生的父亲每次给病人看病,都会把病例写得清清楚楚,如果病人病亡,他甚至会跟踪记录病理解剖详情,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75岁的时候,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教授患了严重眼疾,身体极其虚弱;写稿时身体几乎都贴在桌面上,但仍执着、坚持地苦苦撰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儿科医学著作。正是这些,给了早年的钟南山上了一堂生动的医德教育课。正是如此,现如今已经84岁的钟南山依旧奋斗在疫情第一线。

钟南山不负众望,他一生敢言敢医敢承担,真正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和精神。对于自己的后代,他同样践行家族教育观:“钟家优良传统,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个要严谨实在。”

放在今天,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好学上进,那么你就不应该整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如果你希望孩子看问题积极乐观,那么你应该告别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学习某项技能,你应该尽可能地支持他的兴趣爱好,而且尽自己能力帮助他。真正的好家庭,在于代代沿袭的精神财富,在世上留下了些什么坚持。

曾家家风:“俭”和“勤”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家教的重视却留给我们颇多借鉴之处。首先是“俭”。

曾国藩位高权重,但他极看不惯京城世家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的习气,于是不让子女搬到京城,只让他们住在乡下。家门口也不挂任何“相府”“侯府”之类的匾,简朴从事,一般人路过都不知道是大官宦的家。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天天如此。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曾国藩家的优秀家风(家风是受用一生的宝藏)(2)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公务再繁忙,曾国藩都要抽时间给孩子写信,帮他们改诗文,和他们聊学习聊生活。他要求儿子曾纪泽: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家务事不分男女,儿子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不能随意使唤仆人。

后人说,“曾家无一是废人”,6代子孙兴旺了百年。曾国藩的子孙后代,哪怕没有直接接受过祖先的教育,但这种简朴勤勉的精神,却融入血液中,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品格。人品是一个人立世的骨,而家风是一个人树立品格的开始。

丰家家风:尊重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独立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能让一个人更积极地面对生活,走上更好的道路。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正是他的家庭。

丰子恺有七个子女,他很注意呵护孩子的童真,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在生活中,丰子恺像个大小孩一样,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毫无架子。

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也没有责骂他。

他说:“这是属于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孩子来,简直是病的、伪的!”

曾国藩家的优秀家风(家风是受用一生的宝藏)(3)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1947年,丰子恺50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丰子恺早年留学日本,因而也希望儿女上大学或出国留学,但并不强迫。他爱儿女,但不溺爱,供养只到“大学毕业”或“留学”期满为止。

除此,子女独立后,父子父女之间也不再有“义务”,只有“友谊”。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生活,让他们走自己该走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彻底的真实而纯洁。

他的子女也争气,三子四女皆有所成,成为音乐、数学、外语等领域的学者。正是充满童真和包容的家风,让他们有信心自由成长。

钱家家风:读书、立品、有为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钱锺书,中国国学大师;

钱穆,中国 “史学四大家” 之一;

钱玄同,中国 “五四”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

钱其琛,著名外交家......

钱家走出的厉害人物实在太多了,这和钱家的祖先吴越开国国君钱镠的《钱氏家训》不无关系。钱氏每一个孩子出生时,全家都要诵读《钱氏家训》。

曾国藩家的优秀家风(家风是受用一生的宝藏)(4)

钱学森

立品,在《钱氏家训》中,所占分量,最为重大。读书是为了培养才华,但有才而无品,会成为大祸害,所以俗语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1935 年,钱学森赴美留学时,其父钱均夫这样告诫他:“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1929 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后,其父钱基博这样告诫他:“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正是在这样的敦敦教诲中,钱家子弟才有了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之品行。

曾国藩家的优秀家风(家风是受用一生的宝藏)(5)

钱钟书和杨绛

《钱氏家训》还有一大核心,就是倡导子孙要 “有志有为”: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1931 年,钱伟长考上了清华。他严重偏科,语文、历史都考了满百分,但物理只考了五分。上清华不久,就爆发了 “九一八” 事变。于是钱伟长立下志向:“我要弃文从理,科技救国。”他跑去告诉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我要改学物理。”弄得吴有训哭笑不得:“你物理才考了 5 分。”

曾国藩家的优秀家风(家风是受用一生的宝藏)(6)

吴有训不收他,他就天天纠缠,弄得吴有训实在招架不住了:“试读一年,如果一年后,你数理化三科有一门考不到 70 分,就转回文学院。”

结果钱伟长奋力钻研,一鸣惊人,成为中国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为中国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