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使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积累了 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 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今天会提炼书中相关的内容做分享。

重点提炼

分享1

与其反复阅读一篇文章,还不如去打一局乒乓球。因为运动有助于将信息转移到长期记忆中。另外运动可以减少压力,而压力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抑制学习过程的激素。

单纯的重复阅读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对理解还是学习都是如此。

分享2

不是说我们无法从经验中获得成长,而是只有获得及时反馈的经验才能让我们得到成长,并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经验。

分享3

旧习惯或直觉并不总是靠得住,因此要培养新的记笔记的习惯。曝光效应指出,我们越是习惯某种做事方式,就越觉得自己能掌控它,实际上我们并不具备想象中的掌控能力。因此,如果想要改变长久以来的行为,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改变行为的困难。

每当我们阅读时就拿起纸和笔,把最重要、最有趣的内容记下来。有了这个习惯以后,我们就能在卡片盒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永久笔记,并与卡片盒里的其他笔记联系起来。只要我们养成了这个新习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凭直觉做事,借助卡片盒这个外部大脑进行思考。

分享4

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4个关键道具:书写工具 文献管理工具 卡片盒 编辑工具

及时记录下灵感、阅读时记录下重点和有趣的内容,定时(比如每天)总结为永久笔记,一定要形成索引,注意内容的关联度,实时更新永久笔记【做好编号,方便整理查找】,以上可以使用软件或纸笔。


读书笔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归类收纳,把阅读、生活或者其他时间的感受记录下来,方便后续整合提取。

我自己会比较习惯把灵感、喜欢的句子、阅读的笔记记录在有道云笔记,使用时也比较方便查找,但是没有去做永久笔记,后续我可以尝试为内容添加编号,方便查看自己在不同时期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感受。

卡片式读书笔记范本(读书笔记之卡片笔记写作法)(1)

关于上文的第二个分享,想多做些记录。书中提到,“不是说我们无法从经验中获得成长,而是只有获得及时反馈的经验才能让我们成长,并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经验。”

把一项任务进行拆分,并且去做,第1天结束后进行整理总结,根据实际反馈有效调整后续计划,并确认真实需求。这样做,才能让我们在经验中更好地成长。

比如我们需要上线一款新的产品,我们不能仅仅制定说我需要产品10月上线,而是应该梳理好每一项工作,比如文案设计和上线展示需要3天,那么这三天是怎么分配的,如果进度慢了,应该如何调整,才能确保如期上线。这个除了需要及时反馈也非常考验沟通能力以及执行力。

不要害怕失败,如果一件事情,最终的发展结果不如预期,那需要考虑和在意的绝不是结果本身。更应该反思在过程中,哪里不对,哪里能做的更好,下次同样的问题,我们有哪些优化方式。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通过这些事情,我们收获的经验和成长确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什么方式记录都可以,在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你在成长,也在成为更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