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 ,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艺术大师,同时他又是一位迷信大师,他痴迷道教宠幸方士,重用奸佞小人,生活荒淫奢侈,治国无方,以致把北宋王朝彻底断送。

赵佶还没当上天下老大时,便与一帮道人方士打得火热。他读过不少谈神说鬼的道家之书,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得道成仙。

有一个叫郭天信的道士预言他将来能当上皇帝,后来果然是这样,但这不过就是一个巧合罢了,赵佶却因此对道教更加迷信了。当皇帝的既然信道,朝中的一些奸佞小人便争相献媚,不断地引荐各地的所谓高人术士入宫,除原来受到赵佶宠信的郭天信、魏汉津、刘混康等道士之外,还有于仙姑、虞仙姑、王老志等人被相继引人宫中。这些神神叨叨的人还都有一帮徒弟,这样一来,差不多每天宫中都有男女道徒出出入入的。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1)

有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在神宗时期就受到皇帝的宠信,赵佶对他也是十分敬重,即位之初,便令他监督建造道观。

赵佶当上皇帝以后,曾经多年没有儿子,他的心里自然很着急,就把刘混康找来让他想办法。刘混康把京城的风水看了一遍,说城西北角地势过低,如果能垫高些,皇帝就可以多生儿子了。

赵佶听了这荒唐的说法,竟然信以为真,立即下诏征集工役,运土填洼,使地面高出周围数尺。后来他的妃嫔真就连着生下了男孩儿,这当然又是一种巧合罢了。但赵佶却认为是刘混康的办法起了作用,于是封刘混康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从此,赵佶更加崇信道士。

政和三年(1113年),赵佶祭祀天圜丘,百余名道士执仗前导,大奸臣蔡京的儿子蔡攸引驾,车辇出了南薰门,赵佶向东眺望,见一片云气之中,好像有楼台耸起,便问蔡攸那是什么地方。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蔡攸也是一个惯会投机取巧的势利小人,他下车向东看了看,只看见一团云雾,但他却对赵佶说:“云间确实有楼台仙阁,隐隐约约有无数重,都有几十丈高。那一定是上界的仙府。”赵佶又问他有没看见什么人物,蔡攸随口胡谄说:“有道人童子手持幡节在出出进进,衣服眉目都看得清楚。这一定是皇帝的大德感动上天,神明因此下降。”

赵佶听了这话十分高兴,祭天礼毕回宫,即以天神下降诏告百官,并命令在云气出现的地方修建道观,名叫“迎真宫”。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2)

赵佶这个人不光是迷信,他还很会作秀。

为了让人们相信真的有天神下降,他说自己在做端王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太上老君的接见。太上老君高坐在殿堂之上,仪仗侍卫如同帝王一样,向他发出重要的指示:“信道是你的宿命,你即位后当兴吾教!”梦醒之后他就急忙下床,把梦中的情景记了下来。但他觉得那不过就是一场梦幻,事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这次亲眼看见天神下降,使他想起了这个梦,这才明白原来神明对他早就有昭示。

于是以他独创的“瘦金书”亲书《天真降灵示现记》,刻碑立石,立于宫内,同时下诏,在全国访求道教仙经,一有所获,立即火急送往京师。第二年,赵佶又下诏创设道人官阶26级,道官8等,道士仙姑,都有官阶,每级头衔与同级朝官相同。这样一来,道教就成了北宋的国教。

赵佶起初宠信的道士仙姑,或因劝诫皇帝和讽刺奸臣蔡京被逐出宫禁,或是老死,于是又有朝臣向赵佶推荐濮州道士王老志。这个人虽然也会谈神说鬼,故弄玄虚,但为人还很正直,在宫中混了一段时间,见朝廷上下奸佞横行,国势日薄西山,竟给赵佶、蔡京留下几句劝戒之言,一甩袖子回老家了。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3)

蔡京

蔡京深怕赵佶头脑一旦清醒,他就不能浑水摸鱼了,不久又向他引荐洪州道士王仔昔。这个人不但特别能装神弄鬼,而且很能吹牛,他说自己已经几百岁,曾与晋代真人许逊是好朋友,手里有稀世法书一本,能对人生做出预测,人宫后又用朱砂符篆化水,治好了赵佶宠妃的眼病,赵佶对他也是十分宠信,封他为“通妙先生”。并下诏在自己的出生地福宁宫东建造一座金碧辉煌的玉清和阳宫。供奉道教鼻祖老子的画像,每天早晚到那里顶礼膜拜。

王仔昔受到皇帝宠信,野心大了起来,竟然提出来要京师的道士都以他为宗师,后来有大臣上奏说他暗中与一些官民往来,干了一些有失体统的事情,赵佶对他就不像以前那样信任了。王仔昔受到冷落之后,又有朝臣向赵佶推荐了一个叫林灵素的人,此人比王仔昔更能吹牛。

林灵素是温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入佛门当了和尚,因受不了师傅的打骂,改变“信仰”当了道士。赵佶第一次召见他的时候,说是看着他面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林灵素听皇帝这样一说,心里十分高兴,他马上就说:“天有九霄,而神霄最高,其治所叫做‘府'。神霄玉清王,是玉皇大帝的长子,下降人间,主管南方,号长生大帝君,便是陛下。长生大帝君有个弟弟号青华帝君,主管东方。神霄府的仙官叫做‘褚慧’,也下界辅佐帝君治国。”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4)

青华帝君

赵佶听了这番无稽之谈,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又问他朝臣中有无仙官。林灵素又顺口胡诌说:“下界的仙官共有800多名,朝中的蔡京本是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使,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童贯等人都列仙班,他们均隶属于帝君陛下。我也是神霄府褚慧,和众仙官一起下界,前来辅佐陛下治理国家的。”

林灵素的一番鬼话打动了赵佶,他当即赐坐,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继续问道。林灵素明白一些气象学,便说他不但能驱鬼役神,而且还会呼风唤雨。赵佶听了这话更高兴了,便命他选择个日子显示一下手段。几天之后,林灵素在宫中作法祈雨,果然就传来隆隆的雷声,过了一会儿雨从天而降。此后又预报了几次天气,也全都挺准的。赵佶从此坚信林灵素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于是赐号“通真大灵先生”,并给了他很多的赏赐。后来又封他为“通真达灵玄妙先生",授予中大夫与冲和殿侍晨官职。

赵佶令林灵素在玉清和阳宫居住,主持宫中斋醮。林灵素却提出阳宫殿阁狭窄,必须另建新的宫殿,他才能奉旨行事。赵佶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下来,命林灵素选择地址并督建上清宝策宫。这宝策宫占了大片土地,楼宇亭榭无数,又有复道与宫禁相通,以便赵佶随时亲临祭祀祷告。

赵佶想既然我是玉皇大帝的儿子,这事儿一定要让天下人知道,至于怎样宣传,赵氏祖先已有成功经验,照搬就是了。于是他模仿真宗赵恒的做法,亲自导演封神大戏。政和六年(1116年),他手捧着玉册、玉宝,来到玉清和阳宫,隆重地举行封神的仪式,给玉帝上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仪式结束以后,下诏宣布大赦天下,并命令全国凡是山川秀美的地方,都要建造神霄宫,用来供奉玉皇大帝的圣像。继而又建道学,培养道官。

他还亲自注释《道德经》,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学校,并将道教作为钦定的考试内容。天下老大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国掀起了崇奉道教的热潮,而当今皇帝就是玉皇大帝的长子的说法,也很快就在全国传开了。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5)

崇道运动给赵佶的精神上带来巨大的享受,距封神仪式仅数月,赵佶又亲自导演了一出闹剧。

政和七年(1117年)的正月,他指令林灵素编造清华帝君白天降临宣和殿、火龙神剑夜降内宫的故事,并假造帝诰、天书、云篆(预言祸福的云彩形状)等神物,然后由赵估亲临上清宝篆宫,召集百官、道士徒众2000余人,由林灵素鼓动三寸不烂之舌,绘声绘色地讲述帝君显灵的过程,然后由他亲自将神物诏示百官、道士,同时宣谕,以后定期在上清和阳宫举行大型斋醮,由林灵素主讲道家经典,美其名曰“千道会”。

同年四月,“道”迷心窍的赵佶又向道篆院发了一道密诏,令道篆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这道篆院是全国道教的最高管理机构,道篆院官员得到圣旨,立即照此办理,上表册立赵佶为“教主道君皇帝”,百官一齐称贺。就这样,赵佶成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集天帝、人君、教主为一体的超级皇帝。

既然皇帝是教主,大臣也要有道教名号,不久,蔡京、童贯等大臣都兼任了道教的官职。朝廷提拔侍从以上官员,必须要先由道士算卦,推算他的五行休咎,然后再能正式任命,道教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朝野上下,谈神说道的风气盛极一时,北宋俨然成了道士的天下。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6)

林灵素

林灵素一时之间成了北宋王朝的大红人。他收的道徒达到了两万多人这些人都吃上了“皇粮",朝廷按月发给俸禄。这些人大部分都有老婆,有的还有好几位小老婆。他们锦衣玉食,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待遇比京城的中级官员都高。他们用胶青刷鬓,身着道袍,出门时派头很大,一看就知道是林灵素的弟子。林灵素每设大斋,也就是所谓的“千道会",胡乱施舍,挥霍了无数的钱财,并令官民到宝篆宫接受秘策,以此来显示他的威势。朝中一些官员要想“进步”,拜林灵素为师是最灵的,他向皇帝一举荐就行了。

由于赵佶崇尚道教,又加上蔡京、林灵素一帮奸邪蛊惑引导,全国上上下下,到处都是道观。每一处道观,拨给田地数十或数百上千顷,每设斋醮,均赐钱数万。全国道士有俸禄者达六七万人,道士仙姑那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无法计数。

由于赵佶这样折腾,国家一天不如一天,老百姓苦不堪言,浙江方腊、淮南宋江,先后率领饥民暴动。金国灭掉辽国之后,开始侵略北宋,赵佶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清醒,他相信道术可以退敌,直到金军渡过黄河,他还遣使押送“神霄宝轮”,到全国各地的神霄宫以镇四方兵灾。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成两路逼临汴京城下,赵佶被迫把皇位让给他儿子赵桓。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大军兵临汴京城下,赵佶还相信道士郭京“施六甲之法,可以生擒金二帅”的鬼话,按郭京要求,招募了7777个人,由郭京率领着出城迎敌,结果可以想象,这些乌合之众一遇到金兵就被击溃。

第二年的四月,赵佶、赵桓爷儿俩被金军俘虏,北宋宣告灭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成了阶下囚的赵佶,被金兵押着往北方去的时候,还身着道袍,头戴逍遥巾,他还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凡人呢。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7)

赵佶

宋徽宗作为北宋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其在政治上的失误比比皆是,但是其对于道教的崇信却很少被提及。这是因为宋徽宗对于道教文化的喜爱是发自真心的,并不像宋真宗那样只是把道教当作工具,而是真的想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其中。

而之所以宋徽宗会有这样的人生选择,主要还是因为其与其他帝王的经历差别。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会成为皇帝,因此很早便培养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喜好,而对于权力的追逐则十分冷淡。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道教可以给其更高的追求,在林灵素的修正下,宋徽宗更是看到了自己成仙的希望,那么崇信道教对于宋徽宗来说就是注定发生的事情了。而且道教艺术的追求也与这位艺术大师不谋而合,就让他更加亲近道教文化。

至于抑制佛教一事,虽然可能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宋徽宗自己的利益,他还是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认同其神仙的身份。但是这位神仙却客死他乡,国破家亡,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啊。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