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明白知识」)

这是一段天主教会不愿提起的隐秘往事。

这段往事令很多人怀疑,教会是一个嘴上宣扬博爱,实际上漠视屠杀发生的虚伪之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二战期间,时任教皇庇护十二世与纳粹保持着暧昧关系,对纳粹大屠杀不置一词,坐视许多犹太人进入集中营。

甚至在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教廷询问,是否可以核实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情况时,梵蒂冈的回应是不予帮助。

这段往事,也被称为「庇护十二世的沉默」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

◎ 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1876 - 1958),1939至1958年间,担任天主教会教皇与梵蒂冈国君主。图片来源:Wikipedia

应该如何评价庇护十二世的行为,西方社会已争论了几十年。

批评者说庇护十二世是「希特勒的教皇」,辩护者则认为他有苦难言。

但近年来,这种争论出现了新的转折。

2020年3月,梵蒂冈档案馆拒绝了近一百年后,终于解密了那时的历史档案。

美国学者科泽(David Kertzer)根据这些档案,撰写了新书《战争中的教皇》。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2)

◎ 《战争中的教皇:庇护十二世、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秘密历史》封面。图片来源:Amazon

由此,人们得以看到,庇护十二世与纳粹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 01 /教皇与希特勒特使

1937年,希特勒正在为纳粹与梵蒂冈的关系而感到头疼。

梵蒂冈是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天主教会的领袖——教皇居住于此。这使得这个全球最小的国家在文化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3)

◎ 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常住人口约800人,大多为神职人员,面积0.44平方公里,是全球面积最小的国家。图为梵蒂冈在世界上的位置。

庇护十二世的前任庇护十一世,是一个坚定的反纳粹者。

希特勒不断打击天主教会,试图用公立学校取代教会学校,关闭宗教机构,用纳粹信条取代基督教教义。

庇护十一世无法忍受这些,便发布通谕,公开谴责纳粹政府对教会的迫害和对异教的拥护,表示不能容忍「对卐字的美化」,他说这种十字架「不是基督的十字架」。

不过,1939年初,庇护十一世就去世了。

曾担任教廷国务卿的红衣主教帕切利(Eugenio Pacelli)被选为教皇,是为庇护十二世。

庇护十二世做过十年的教廷驻德国特使。希特勒认为这是一个改善与梵蒂冈关系的机会。他希望能与新教皇和解,让教会不再公开批评他的政权。

希特勒找来黑森王子(Philipp von Hessen)做特使。

这位王子身份显赫,祖上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曾祖母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他本人是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女婿,并且还是纳粹党冲锋队的元老。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4)

◎ 1925年9月23日,黑森与妻子的合影。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教皇与希特勒之间的会谈,必然通过非官方渠道,也必须严格保密,让黑森直接联系教皇明显容易露馅。

于是,黑森又找来一个牵线搭桥的人,特拉瓦格利尼(Raffaele Travaglini)。

他是意大利末代国王翁贝托二世的朋友,也是一个人脉颇广的狂热法西斯分子。

特拉瓦格利尼随即私下找到与教皇关系密切的红衣主教劳里(Lorenzo Lauri),请他帮忙安排黑森与庇护十二世的会面。

终于,在经历层层代理后,教皇于1939年5月,在另一位红衣主教马廖内(Luigi Maglione)的公寓内会见了希特勒的特使黑森。

他们的谈话由一名教士全程记录,在2020年档案解封后,公诸于世。

庇护十二世首先朗读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元首祝贺他当选教皇的感谢。然后,又朗读了希特勒的回信。

教皇表示,他不反对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可以在良心允许的范围内妥协。

但是,他不能接受纳粹政府的某些恶意行为,比如关闭天主教学校和神学院,随意出版攻击教会和教皇的书籍,以及削减支援奥地利教会的资金。他说:

「我确信,如果教会与国家间恢复和平,每个人都会高兴。德国人民都热爱祖国。一旦我们达成了和平,天主教徒也会效忠,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效忠。」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5)

◎ 1939年,庇护十二世的官方彩色图像。图片来源:Wikipedia

黑森表示,这些事可以协商。

纳粹内部有亲教会和反教会两派,彼此间矛盾剧烈。但只要梵蒂冈同意,让教士和信徒只参与教会事务,不参与政治,那么亲教会一派立刻就能占据上风。

教皇回答说,教会对参与党派间的政治斗争没有兴趣。

但是,当黑森询问,是否愿意将教会不参与政治作为承诺写下来时,庇护十二世选择了回避,转而提出应该先明确政治的含义。

显然,双方首次会面中,在教会不参与政治上,没有达成共识。

黑森随后提到梵蒂冈与纳粹德国关系中的另一件事,德国神父的「道德」问题。

当时,有数百名神职人员被指控犯有性犯罪,包括虐待儿童等,接受纳粹的性虐待调查。

黑森用这件事来威胁教会。

事实上,这件事往往被后世的历史学者视为纳粹政权故意编造出来,作为反对天主教和排斥同性恋的证据。

然而,如果它们真的全然杜撰,教会也不会那么容易受到敲诈。

教士利用职权进行性犯罪,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哪怕到二战后,类似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教皇对此当然心知肚明。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6)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萨维亚诺(Phil Saviano)曾受所在教区的神父多次性侵。三十年后,他针对该教区提起诉讼,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一系列背景调查,帮助《波士顿环球报》曝光当地神职人员长期性侵男童且受到高层袒护掩盖。此事件后来改编为电影《聚焦》。导演:[美]汤姆·麦卡锡国家/地区:美国上映时间:2015年

庇护十二世思考之后,给出了回答:

「这样的错误到处都有。......有些仍然秘而不宣,有些则被人利用。每当我们得知此类事件时,都会立即进行干预。」

庇护十二世的态度也很明确,他有合作的意向。

这次会面之后,黑森将教皇的话告知希特勒。三周后,他又通过特拉瓦格利尼,将希特勒的回应转达给教皇。

根据科泽的总结,纳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第一,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改变了以往反对与梵蒂冈和解的态度,变为支持。

第二,德国新闻媒体接到要求,停止攻击天主教会和天主教牧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转而赞美他们。

第三,希特勒呼吁地区官员出具当地的宗教状况报告,以便与梵蒂冈进行下一步谈判。

第四,希特勒派人前往梵蒂冈,向教皇致以祝福,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为后续可能的官方渠道接触铺路。

不过,这只是希特勒与教皇漫长协商中的第一步。

之后,战争即将来临。

/ 02 /战火中的教皇

1939年夏天,纳粹德国整军待发,即将入侵波兰。

希特勒没有放下与庇护十二世的协商。他托黑森告诉教皇:

「请求原谅。鉴于目前极其微妙的国际形势,现在无法充分研究帝国天主教会面临的复杂问题,不能带着虔诚和恭敬的心情,给教皇带来具体建议。」

但希特勒表示,人们渴望的宗教和谐可以实现。他希望很快就能与教皇会面。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7)

◎ 1938年10月,苏台德地区的切布,人们向希特勒敬礼。图片来源:Wikipedia

1939年8月底,在德国踏入波兰的一周前,黑森与教皇开启第二次会面。

在黑森的表述中,希特勒元首不认为他们之间存在任何「巨大问题」。

希特勒不觉得挑起世界大战这种事,是纳粹与教会之间的核心矛盾。

他认为问题之一是「种族问题」,即纳粹对犹太人和其他「低劣民族」的迫害。另一个问题,则是神职人员对德国政治的干涉。

两个问题中,希特勒觉得种族问题可以「避免」。方法很简单,只要教皇对此保持沉默即可。

因此,双方需要对德国天主教神职人员的角色达成共识。

教皇对于希特勒的想法没有直接提出异议。实际上,与黑森的谈话中,教皇从未对纳粹的反犹运动表达任何忧虑。

他表示,希望能达成一项协议,确保德国的宗教和平。

他认为希特勒不用担心德国神职人员介入政治活动,因为教会没有任何理由参与党派政治。教皇说:

「我们将以最大的努力,促进一个光荣的宗教和平的实现。」

黑森回应,说这样的和平「确实是元首的深切愿望」,并相信德国与教会间,很快能达成一个新的协议。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8)

◎ 1927年,帕切利作为大使,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天主教徒大会上参观多斯特菲尔德煤矿。图片来源:Wikipedia

1939年10月,黑森与教皇第三次会谈。

此时,德国已征服波兰,并将目光瞄向了英法和苏联。但会谈依然高度保密,双方都不希望秘密泄露出去。

德国发动了全面入侵和大规模战争,也没有改变庇护十二世和解的想法。

事实上,他明确表示,协议的达成主要取决于德国的政策是否会继续损害教会权益。

故而,德国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与德国人民生活的稳定,并不能促进双方和解。纳粹普遍存在的反教会措施,令他与梵蒂冈的处境艰难。

希特勒必须发出信号,改善这种情况,谈判才有可能达成。教皇说:

「我理解元首的精力分散在各种事情上。但这样一个信号,一个『停!』,是有可能的,也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迫害毫无疑问仍在继续。它是故意的、系统的。」

之后的会议中,教皇明确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结束党与国家出版物中对基督教和教会的攻击,并撤销之前令人无法容忍的出版物。一些最糟糕的反教会出版物确实已经从市场上撤下,但远远不是全部。

二、停止在学校与其他地方进行针对青年的反基督教和反教会宣传。

三、恢复学校的宗教教育,并按照天主教会的原则,由教会认可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是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领导。

四、恢复教会的自由,可以公开为自身辩护,以反对公众对教义和教会组织的攻击。

五、停止对教会财产的进一步查封,并希望对以往的措施进行审查。

希特勒原则上同意这些要求,认为进入下一阶段的时机已经到来。

他决定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去会见教皇,展开正式会议,并进行广泛宣传。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9)

◎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1893 - 1946),早年是香槟酒商人,后来受到希特勒提拔,步入政坛,在1938至1945年间担任纳粹德国外交部长。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教皇十分抗拒。

自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以来,大量波兰天主教神职人员受到纳粹的迫害,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的波兰人一直向梵蒂冈提出请求,敦促教皇谴责纳粹的侵略。

这种情况下,教皇如果与纳粹公开协商,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庇护十二世不想看到的后果。

于是,1940年2月,教皇给希特勒写信,提出截至本月初,教会在德国的处境,依然没有按照他提出的五点有所改善。

因此,教皇认为,他们还没有真正取得共识。他与里宾特洛甫的会谈,在不受干扰的私密场合进行,更加合适。

希特勒同意了,并表示在教皇与里宾特洛甫进行公开、坦率的讨论之后,「德国天主教的和平化新时代可能到来」。

1940年3月,里宾特洛甫进入梵蒂冈,在庇护十二世的私人图书馆中,见到了教皇。

不过,里宾特洛甫拒绝按照惯例向庇护十二世下跪,只是转达了希特勒的问候,以示友好。作为回应,教皇谈到了他生活在德国的日子。

寒暄之后,里宾特洛甫开始代表希特勒进行谈判。

纳粹的基本态度是,双方分歧可以得到解决,但核心取决于确保「德国的天主教神职人员放弃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也就是说,他们不得对纳粹的政策提出任何批评。

里宾特洛甫说,希特勒正在努力改善神职人员的状况,希特勒已经撤销了不少于7000份对天主教神职人员的起诉,并保证每年向天主教会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0)

◎ 1940年,纳粹在达豪为400多名德国牧师修建了一个集中营。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除此之外,他表现得相当傲慢。

他说,教皇在很多事情上,应该感谢希特勒,因为国家社会主义帮助教会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威胁。

他还用激烈的言辞,抱怨前任教皇庇护十一世对纳粹的指责。这明显会冒犯教会。

同时,他试图借助战争,以德国人有彻底赢得战争的把握的说辞,来半打动半威胁教皇。

可是,这并没有给庇护十二世留下好印象。

他只看到了这位前香槟酒贩子,是一位狂热而好战的纳粹分子。

相比之下,教皇指出,去年10月发布的第一份通谕中,他非常注意言辞,没有冒犯德国人。

而一些德国教会高级官员以及主教,目前仍在面临盖世太保搜查。这违反了教会与希特勒之间的协商。

此外,在波兰,纳粹对神职人员施加了极端限制,不允许教会活动,甚至在礼拜日,牧师和信徒也无法完成最基本的宗教行为,许多宗教机构和天主教学校不得不关闭。

教会绝对无法容忍这些。

在这里,教会与纳粹之间,开始出现分歧。

他们会面的两个月后,德军开始四面出击,快速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进攻法国,并与英国开战。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1)

◎ 1940年6月23日,希特勒在巴黎。图片来源:Wikipedia

教会与希特勒的会谈仍在继续。

可他们之间的核心分歧:希特勒要求教会不得介入政治,教皇要求纳粹不得侵犯和迫害教会,一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有得到解决。

庇护十二世与黑森的最后一次会面,在1941年春天。

最终,他们之间没有达成任何正式协议。

之后,教会与纳粹之间的联系没有完全中断。

双方虚与委蛇,保持着相对和睦的关系,教皇对大屠杀保持沉默,纳粹则予以神职人员和天主教徒一定优待。

这样的暧昧状态,在战后为庇护十二世招致了巨大的批评声。

/ 03 /生存与道德的抉择

后世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是,庇护十二世为何坐视纳粹屠杀「低劣种族」,不发一语?

争论很快分化为两个派别,一边是「批判教宗」,一边是「为教宗辩护」。

批判教宗一方,长期占据相对主导的地位。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戈德哈根(Daniel Jonah Goldhagen)是其中的主要一员。

他认为,天主教会历史上就有反犹传统,天主教会反犹的意识形态已经延续千年。因此,当面对纳粹这个新的刽子手时,天主教会选择了顺水推舟。

庇护十二世作为教皇,在教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首要决策者,应该为此而负责。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2)

◎ 1945年9月,庇护十二世在梵蒂冈举行的教皇祝福仪式上,戴着圣彼得的戒指。图片来源:AP

特别在大屠杀发生之初,教会对潜在的规模与残暴程度已有所预计,教皇却未发起过抵抗,甚至连未曾给民众透露过相关风险。

即便庇护十二世在二战后期,为少量犹太人提供过间接帮助,但此时数百万犹太人已惨遭厄运。实属羊都死光了,才把牢补上。

戈德哈根的观点引发过巨大争议,认为他偏激的人不在少数,可正如学者楼天雄谈到的,他提出的一个问题非常重要:

为何梵蒂冈没有在大屠杀发生的最初阶段进行果断干预,而是在纳粹德国败局显露、大批犹太人已经死亡的时刻才稍事救援之举?

美国学者菲耶(Michael Phayer)在《天主教会与大屠杀(1930— 1965)》一书中,回答了这一问题。

菲耶认为,梵蒂冈的确对反犹大屠杀有所预料。

1939年末,纳粹对波兰人的屠杀,以及1941年克罗地亚当局对塞尔维亚人与犹太人的屠杀,教会都看在眼里。

前一场屠杀中,大批波兰天主教士死于非命。后一场屠杀中,甚至有天主教士参与其中,成为施暴者。

对这两场屠杀,庇护十二世都默不作声,并促使教会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处理模式,即不进行道德谴责,只尝试外交斡旋。

菲耶提出,教皇之所以这么做,主要与三方面有关:

第一,庇护十二世的性格基调。

教皇在神学生时期,主要接受教会法训练,之后也长期从事教会法的相关工作。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3)

◎ 1914年6月24日,年轻的帕切利(左一)站在红衣主教瓦尔(Merry del Val)身边。图片来源:Wikipedia

他的个人经验,让他更长于研究和文书性工作,善于处理严谨的法律和外交问题。

长期生活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又令他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致使他在如何处理与纳粹的关系上,不够出色。

第二,庇护十二世的经历,让他将政治置于道德之上。

教皇曾任职于教廷外交部,多次参与对外谈判,为扩大梵蒂冈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奔走。

1917年后,他又长期担任教廷驻德大使,负责梵蒂冈的对德外交事务,与纳粹德国政府签订过《德梵宗教协定》。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4)

◎ 1933年7月20日,时任外交官的庇护十二世(桌子中央)在罗马签署《德梵宗教协定》。图片来源:Wikipedia

有这样经历的人,很容易优先考虑外交和政治问题,而非进行文化与道德评判。

因此,面对纳粹大屠杀,庇护十二世依然将政治置于道德之上,为避免教会利益受损而放弃批评纳粹暴政。

第三,庇护十二世对共产主义有深刻敌意。

共产主义的理念,显然是天主教最大的敌人。

庇护十二世对共产主义极为极为警惕。

他之所以维护德梵关系,很大程度上由于纳粹反共产主义,且不会毁灭天主教会。

即便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庇护十二世仍然坚持这一点,视德国为反共产主义的支柱之一,拒绝揭露大屠杀,直至1958年去世。

然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就像菲耶所说,梵蒂冈都得承担一定责任。

如果庇护十二世能早早公开抵制种族灭绝,声援受害群体,就能在众多天主教徒人群中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削弱大屠杀的危害。

当然,菲耶也承认,虽然梵蒂冈在大屠杀中的总体表现令人遗憾,但还是为部分犹太人提供了人道援助,不少欧洲国家的天主教徒也参与到抵制纳粹的暴行中。

这也是一些为教宗辩护者的出发点。

1943年10月,一次纳粹抓捕罗马的犹太人行动中,有1259名犹太人被带到梵蒂冈附近的一个军营,即将运往奥斯维辛。

而梵蒂冈在与纳粹当局交流后,派出了一名特使,将1259人中的约250名「已经接受过洗礼、坚信礼和庆祝过教堂婚礼的人」救了下来。

类似的情况,在梵蒂冈公开的一份档案中,也有记录:

「对犹太人来说,很明显,庇护十二世站在他们一边,他和他的下属会尽一切可能来拯救他们。」

辩护者还认为,如果教皇公开发表谴责,可能会激怒希特勒,导致更多的犹太人遭到杀害。因此,他只能提供有限帮助。

更何况,梵蒂冈虽然代表着天主教,但纳粹手里有枪炮。

梵蒂冈面对生存和道德的两难,由于恐惧纳粹的武力,选择与纳粹配合,不敢正面回击大屠杀,选择自保,也可以理解。

在环境的限制下,人们不应苛求神职人员都是圣人。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5)

◎ 庇护十二世的雕像。图片来源:Wikipedia

持这两种立场的人,在过去几十年间,吵得不可开交。

但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与科泽新书的出版,第三种看法渐渐涌现。

正如罗马美国学院教授斯通(Marla Stone)所言:

「以往的选择,要么庇护十二世是『希特勒的教皇』,对纳粹深表同情,渴望法西斯的胜利,痴迷于不惜一切代价打败苏联,并且是一个反犹太主义者。要么持另一种历史学立场,认为庇护十二世尽其所能地帮助那些在纳粹和法西斯压迫下受苦的人,他只是受制于环境。......而这本书在以前历史解释的两极之间,采取了另一种立场。」

/ 04 /最新的档案带来了什么?

科泽的观点是,庇护十二世是一个复杂的人,不应该持单一立场去看待他。

他在书中依据新的档案,讲了一件事。

1941年10月底,庇护十二世收到了斯洛伐克的一位主教的信。信中说该国犹太人「被枪杀......被有系统地谋杀,不分性别和年龄」。

同一天,教皇还为80名纳粹士兵送去祝福,并为一位雕塑家坐诊。

那名雕塑家说,教皇当时处于一种激动和困苦的状态当中。

之后,当有牧师告诉他,犹太婴儿被杀害的情况时,教皇又潸然泪下。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是说他无耻地与纳粹协商,贪生怕死?

还是前一秒为犹太人悲伤,后一秒为纳粹士兵送祝福,表里不一?

亦或受环境所限,实则在努力权衡多方,已然不错?

可能没有哪一个答案绝对准确。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6)

◎ 1958年10月10日,庇护十二世临终前。图片来源:Wikipedia

事实上,教皇的多重身份,往往遭到忽略。

就像学者桑切斯(Jose M. Sanchez)在《庇护十二世与大屠杀》中提醒的,教皇既是「建制教会的组织领导者」,又是「宣扬博爱的基督代理人」。

前者,意味着他应该以教会为重,时刻保护教会的各项利益。后者,表明他应该以信仰为纲,践行平等博爱的天主教原则。

那么,当纳粹把一个问题摆在它面前,让他在两者前必须做出选择时,他应该怎么办?

这是二战背景下,庇护十二世不得不面对的「电车难题」。

我们现在能看到,教皇在两者之间偏向于前者,尽可能保护教会利益,度过危机。

实际上,当庇护十二世做出选择的一刻,后来他会收获何种评价,就已经确定。

在批判者眼中,这一选择表明梵蒂冈保守势利、虚伪冷酷,放弃了天主教的理想,不顾人们的死活。

在辩护者眼中,梵蒂冈手里没枪没炮,根本不可能阻止大屠杀,维护教会利益是明智的务实之选。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7)

◎ 二战期间,庇护十二世派往德国的大使奥塞尼戈(Cesare Orsenigo)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的合影。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其实,整个过程是复杂和动态的。

揭秘的档案告诉我们,庇护十二世和希特勒互相没什么好感。教皇与纳粹协商,但并非纳粹的走狗。

双方都有底线和核心诉求。

教皇希望与纳粹达成协议,是为了结束第三帝国在本土与征服的土地上,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迫害。

希特勒则不希望再听到教皇的批评声。他希望教皇不会再借「种族问题」攻击他,天主教神职人不会参与到德国的政治中。

可庇护十二世与希特勒又是不同的。

希特勒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狂人,他不需要考虑人道、平等、博爱这些东西,只需要考虑利益得失,贯彻自己的意志。

庇护十二世在政治之外,却有其他的事项。

因此,对于所有视教皇为道德领袖,甚至是上帝代言人的人来讲,庇护十二世的所作所为,他们一定不能容忍,他们会因为教皇曾与希特勒的秘密谈判,而感到非常失望。

虽然如前面提到过的一些例子,战争期间,梵蒂冈其实做了不少人道主义的工作,特别是1943、44年,德国军事占领罗马的九个月当中,罗马的犹太人遭到大肆围捕,教皇保护了其中部分犹太人。

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梵蒂冈藏了近一百年的秘密)(18)

◎ 1943年10月15日,意大利罗马,人们聚集在教皇庇护十二世周围。图片来源:AP

但不可否认,天主教会整体上,对救援影响仍旧有限。

可是,如果梵蒂冈真的公开抵抗纳粹大屠杀,无疑会极大强化庇护十二世的形象与地位,但教会究竟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犹太人境况真的能变得更好吗?

希特勒会不会一怒之下,继续扩大屠杀范围?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无法知晓。

因此,正如科泽谈到的,「庇护十二世的沉默」是一件难以评价的事。

他并非值得敬佩的道德领袖,却也绝不是「希特勒的教皇」,而是一个复杂的人。

对于他的争议,在未来或许还将继续下去。

参考资料:

David I. Kertzer. The Ppoe's secret back channel to Hitler. The Atlantic, 2022-05-31.

Nicole Winfield. Vatican's Pius XII archives begin to shed light on WWII pope. AP, 2022-06-07.

PJ Grisar. A new book explains Pope Pius XII’s silence during the Shoah — but does not excuse it. Forward, 2022-06-07.

房明鸿. 罗马教廷对纳粹屠犹的反应及其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 2018.

楼天雄. 生存危机与道德困境:纳粹大屠杀期间的梵蒂冈.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6).

陆象淦. 20世纪一桩未了历史公案——二战期间教皇是否同纳粹狼狈为奸?. 国外社会科学. 20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