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英媒称,太空酒店已经公布一年时间,几位专家分析了民用太空旅行的现状与挑战。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3日报道,2018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太空2.0大会上,世界上第一个围绕地球轨道的太空酒店“极光空间站”的官方通告正式发布。

天价太空之旅

在这个和大型私人喷气式飞机差不多大小的结构体里面,旅客可以在地表200英里(约合322公里——本网注)之上遨游太空,尽览地球的壮丽景色。

但这是花销不菲的旅行,预定在2022年进入轨道运行的极光空间站,一趟12天的旅程起价高达每人950万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7元——本网注)。不过公司表示,预定入住的旅客人数已经排满了7个月。

弗兰克·邦杰是开发极光空间站的公司Orion Span的创始人兼执行官。他表示:“我们极光空间站的体验之一是要让人们体会职业宇航员的生活,但是我们期待大多数旅客会望向太空酒店的窗外,并与每一个他们认识的人通话;如果旅客们玩倦了,我们还有一个称为‘全甲板’的虚拟实景体验。此时,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在太空中漂浮,或在月球上漫步,你还可以打高尔夫球。”

极光空间站被设计成类似国际空间站(ISS),规模较小但却更加豪华奢侈,相似之处在于:极光空间站的访客(四位旅客配两名工作人员)也是睡在绑紧的睡袋里,吃的是冷冻干燥食物,所有旅客都得经过发射升空前的严格健康筛检。

极光空间站酒店的访客将会用一部分时间来跟进微重力实验,比如种植作物,就像现在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所做的那样。但也会有一些区别:水会由每一批旅客从地球带过来,而不是如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那样用自己的尿液进行加工处理。

真的能实现吗?

报道称,科学界中的许多人认为,这是人类接下来不可避免的伟大跨越。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就算说民用太空旅行尚处于萌芽阶段也几乎是一种夸大之词。虽然媒体大肆吹捧极光空间站酒店,但专家们却对此谨慎得多。

瑞士圣加仑大学旅游及交通研究中心的莱塞尔说,“极光空间站是一个很棒的玩意儿,但是这个项目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眼下的太空旅游领域,现实、骗局和科幻小说鱼龙混杂,这令人们很难辨别现实与愿望。”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的格利希补充说。他在该大学讲授世界上唯一的太空旅游课程。

莱塞尔和格利希一致认为太空旅游已经确有其事,但是两人都对民用太空旅游公司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抱持观望态度,仍然有待确定的是民用航天器的安全和工程标准。

健康挑战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健康问题。拿极光空间站来说,舱内窗户不能打开,患有幽闭恐惧症,甚至轻微幽闭恐惧症的人对此应该三思而后行。

包括人体体液在内的物体往往会在低重力环境中往上升,因此旅客们自拍时应该有心理准备,因为体液上涌,你自拍结果将是有损形象的“大饼脸”。

此外,游客可能因不适应失重环境而产生反胃、头晕和呕吐。

更让人担忧的是,进入太空舱的带电粒子可能会损坏你的遗传基因。尽管航天器处于隔离密闭状态,但并不能完全抵挡这些宇宙射线。

格利希警告说,“这是一项太空任务,而且是商业载人太空任务,你不能抱着‘我们试一下看能不能行’的态度。”

但莱塞尔认为太空旅游是大势所趋,并指出极端的环境只是延缓了这一探索。他表示,“如果你回到30年前,去南极洲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去南极旅游。我们拥有了这些新的领域,太空只是最新出现的一个,而且它是可以开放的。”

然而,太空到底何时会开放呢?没人能够确定。

俄媒讲述加加林首次飞行:108分钟太空之旅改变寰宇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俄罗斯报》3月11日刊登题为《加加林:108分钟的太空之旅改变寰宇》文章,作者为纳塔利娅·亚奇缅尼科娃,文章摘编如下: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搭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302千米高处的太空、以近2.8万千米/小时的速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之旅。2019年恰逢他诞辰85周年,俄罗斯乃至全球都举办了纪念活动。

在太空旅行是什么感觉(你想去太空旅行吗)(1)

这是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在宇宙飞船起飞前乘坐汽车前往宇宙飞船发射基地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加加林上尉的飞行仅仅延续了108分钟,但足以改变寰宇,扭转人们对于可能与不可能之看法。遥远的、未知的太空首度打破沉默,说起了俄语!

多年来,与此相关的一切仍然属于机密。相关文件陆续小批量地公开。在纪念加加林首次飞行50周年(2011年)之际,有200多份材料和卷宗解密,包括图纸、图片、录音记录……然而,专家指出,还有很多材料分散于不同部门、且被束之高阁。这也恰是加加林此次飞行及其个人命运被神话、谣言所笼罩的原因所在。

首次飞行险些夭折

有传闻说,由于地面技术故障,加加林的首次太空飞行差点夭折。为他合上舱盖的“东方”宇宙飞船的主要设计师奥列格·伊万诺夫斯基为我们揭开了真相。

他说:“我跟宇航服的主设计师费奥多尔·沃斯托科夫一道将加加林送至舱前,帮他‘躺’上坐椅。他开始检查通信联络是否顺畅。我也挤进座舱,和他拥抱、握手,拍了拍他的头盔,然后退出来。舱盖砰地合上,锁死。突然,我听到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通过对讲设备发问:‘舱盖是否正常合上?是不是没对准?’我回答说:‘没有,一切正常。’他说:‘不正常!气密传感器没反应。’我一下子浑身冰凉,气密传感器传递的是舱盖嵌入座舱隔框的信号。科罗廖夫冷冷地说:‘为检查接触情况还能做什么?来得及把舱盖拆下重装吗?’我看了看安装工莫罗佐夫和谢列兹尼奥夫。他们非常平静地盯着我。由于感受到彼此间的默契,我遂对科罗廖夫说:‘来得及。只是请告诉尤里,我们会开盖。’”

舱锁上的32个螺母被拆掉,盖子终于打开。伊万诺夫斯基发现加加林微抬起左胳膊,透过袖子上的小镜子凝视他,并低声吹起了口哨,那是一曲经典老歌,“祖国听得到,祖国知道……”

伊万诺夫斯基检查了传感器所在的部位,一切正常。当时已经没有时间与加加林再次告别了,他只是捕捉到后者投来的炯炯目光。舱盖再度锁上,螺母重新拧紧。真空计的指针没有摇摆,密闭性能良好。

后来,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承认,是他们那里的一盏指示灯出了问题。

未在预定区域着陆

为何加加林要选择4月12日飞往太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宇航员谢泼德也定在4月底出发。当时,苏美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有些着急:他无权将太空优势拱手让给大洋彼岸的同行……

据目击者回忆,加加林此行最危险的时刻莫过于火箭从发射台升空的最初20秒。因为倘若发生意外,使用降落伞的高度不够。当年并没有事故逃生系统,科罗廖夫的解决方案可谓独辟蹊径:在火箭旁边拉起一张不锈钢网。一旦出事,宇航员可以弹射出来,掉入网中。科研人员使用狗和人体模型进行过7次类似试验,心中很有把握。

然而,飞行是不可能没有意外的,而且可能遭遇相当严峻的时刻。据专家维克托·布拉戈夫回忆,火箭将宇宙飞船带入的轨道,其远地点比既定值高出100千米。当时,大家都寄望于制动系统。它是启动了,但却提前4秒停止运行,因为有个零件坏了。这也是导致加加林未能在预定区域着陆的原因。

在太空旅行是什么感觉(你想去太空旅行吗)(2)

两名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尤里·加加林图片展。新华社记者马震摄

参与筹备加加林首次太空之行的科研者最担心的其实是人类能否承受得了失重的影响,心理健康是否会受损。很多人都特别忧虑,在宇宙的无垠黑暗当中,我们或许无法战胜孤独,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因此,这次飞行选择了自动模式,唯有在突发险情时,宇航员才能手动操作,但为此需要输入一个被装在信封中的密码。当时,“125”这个数字堪称绝密。

不过,几乎所有知道它的人,都在加加林出发前向后者泄密了。因为他们都非常信任加加林。

成功着陆一个月后,加加林便开始周游列国,履行自己的“和平使命”。他访问的首个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芬兰、英国、保加利亚、埃及、法国……在访问英国时,女王邀他前往白金汉宫共进早餐。她甚至打破宫廷礼仪,与加加林合影。女王如此解释自己的行为:加加林并非普通的地球人,他是从天上回来的,所以这是合乎礼仪的。

英媒:太空探索成功带来外溢效应 中国电影迎来“科幻元年”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公司飞跃进步,开拍科幻影片》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地球可能与木星碰撞,人类只有一线生机:一群无私的中国航天员。这是中国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想要告诉我们的。

在太空旅行是什么感觉(你想去太空旅行吗)(3)

《流浪地球》剧照

下周农历新年——中国票房黄金档——期间上映的《流浪地球》恰好与科幻喜剧《疯狂的外星人》同时上演。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说:“科幻片是影业巅峰。”据报道,这部影片的投入达3.2亿元人民币。郭帆说,上世纪90年代看《终结者2》时就在心中播下了种子,梦想着自己也能拍科幻片。

去年中国票房收入增长了9%,达90亿美元,仅次于北美的119亿美元。中国电影导演在新的电影类型上大获成功,比如类似《第一滴血》的动作片和现代战争史诗片。

在太空旅行是什么感觉(你想去太空旅行吗)(4)

《疯狂的外星人》剧照

《疯狂的外星人》的导演宁浩说,影片上映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在制作方面正趋于多样化。他说他的灵感来自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

影片充分利用了受益于北京投资国家太空计划而兴起的中国对外星人问题的广泛兴趣。上个月,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凸显了中国太空计划的迅速发展。

郭帆说,中国科幻影片的发展与上世纪7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完成太空任务后科幻影片在美国流行一样。他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定的实力,那是不可能拍摄科幻电影的,因为观众不相信国家能够解决影片中讲述的问题。

中国在拍摄越来越多以太空为主题的影片,包括《上海堡垒》等,甚至还有一部科幻爱情片《时空偷渡少女》。

得益于中国日益先进的电影技术,科幻影片拍摄才成为现实。《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两部影片都是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改编的。郭帆希望中国科幻影片能够出口到国外,让观众观看有着五千年文明底蕴的科幻影片。

俄媒关注最佳旅行年龄 调查结果是这样——

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游客认为最佳旅行年龄是40岁至60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3日报道,一份对2000多名俄罗斯游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适宜旅游的年龄是40岁至60岁。

据报道,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各不相同。大部分女性旅行者认为最适合旅行的年龄为40至60岁,而男性认为是25至40岁。

绝大多数(98%)受访者指出,退休年龄不会阻碍外出旅行,即使到了60岁,他们也不打算减少出行频率。

只有2%的受访者表示,鉴于健康状况变差、收入减少,将不得不减少出行。

与此同时,38%的60岁以上的问卷参与者指出,退休后是最好的旅行时间。

报道称,最近三年,30至35岁的旅行者最为活跃,占旅行者总数的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