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宁海站 蒋攀 吴立高 记者 陈醉

仲春的清晨,宁波宁海强蛟镇下蒲村笼罩的薄雾还未散尽,透着凉意,村民魏仁辉拉了拉衣领,搓了下手,利络地拿起铲子搅拌水泥,准备铺路面,还边叮嘱大伙:“小心点,材料别撒了,丁点都不要浪费!”

魏仁辉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大伙都懂,眼前这些水泥、石子等建材,是94岁村民魏章茂老人,一分一分攒钱买的!

魏章茂老人倾囊为修路的念头,20年前就已“种”下了!

宁海94岁愚公(宁海94岁愚公)(1)

下蒲村里有两条小道,一条是三官堂路,另一条是黄姑山路,分别通往农地和果园。一遇到下雨天,水漫路面、一片泥泞,村民下地干农活十分不便。特别是穿过黄姑山的那段坡陡路滑,老人小孩容易滑倒摔伤。20年前,魏章茂老人撂下“打船”的手艺活后,开始到田园种些果蔬。也是从那时起,他与这两条路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每天扛着锄头在路上转悠,只要看到有不平整的地方,就会修修补补,20年来从未间断。

“其实,老人家因为年纪大,10年前就不再自己下地种菜了,但他依然一直坚持修路,他说要有愚公的精神。”魏仁辉说,这事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只是他们并不知道,魏章茂老人早就开始偷偷存钱,要把这路彻底修一修。

宁海94岁愚公(宁海94岁愚公)(2)

“两条田间路总长600米,路面硬化需要6万元。”魏章茂悄悄算好了帐。今年春节,他觉得自己平时攒下的钱差不多了,便找到村干部,和盘托出。

“这哪成!”村干部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而且他的老伴3年前患上老年痴呆症,需要花钱的地方比较多,说什么也不答应。可魏章茂老人很坚持:“我年纪大了,不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修路算是尽我的一份心吧。”他说,儿孙都已成家立业,靠着国家的农保政策,老两口每月都能领取一定的生活费,平时也花不了多少钱,说着,还要自己动身去买水泥,去修路。

最终,村里拗不过魏章茂老人的心意,不过,老人的举动感染了全村。“老人平时对自己可小气了,省吃俭用,住得也是低矮的老平房,对村里事这么大方!”村民们论议纷纷,于是,越来越多村民跑来投工投劳,说要给老人省点钱。大伙一合算,全部由他们来干活的话,可以为老人省下2万元的人工费。

宁海94岁愚公(宁海94岁愚公)(3)

从此,每天早上,这条正在开工修建的乡间小道上,都会有魏章茂老人微颤颤的身影,他要亲眼看着这条路铺上1.3米的水泥路面,他也会心疼地嘱咐大家:“这段路底下石头多,今天让大家慢点挖路基,千万别累着……”

一个多月后,魏章茂老人心心念念的路,就都能完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