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研究生面临时间困境的缘由[EB/OL].(2021-04-22)
https://mp.weixin.qq.com/s/64c-thkY-IFDWN-Qh9234w
在一篇名为《赶“死线”:高校青年教师的时间困境》的文章中,作者对高校青椒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由此便想到高校中重要的群体之一——研究生,高校教师们都会陷入时间困境,那么研究生群体的时间困境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一、总量局限:时间的商品性造成资源紧张
研究生时间困境与时间总量的稀缺性相关。研究生时间困境的最明显表现是时间不够用,时间紧张已然成为许多研究生焦虑痛苦的来源。时间资源紧张实际上具有资本的必然性。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时间也被赋予了商品的性质,将时间与金钱相等同,“时间就是金钱” 等口号迅速传播,强化了人们对时间效率的追逐,不断追求省时间和赶时间。
二、外部矛盾:技术迭代刺激知识刚需而引发时间焦虑
研究生时间困境与技术迭代密切相关。从技术的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应帮助人们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然而现实是人们仍不断抱怨时间的流逝,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当社会整体向前不断迅速发展时,折射到个体便是面临外界的压力,职业岗位的不断更新与变动、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学习、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社会特征都使得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而陷入忧虑,正是这种担心与时代脱轨的恐惧推动人们加速成为现代人。
三、内部冲突: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因边界模糊而对立
研究生时间困境与时间分界的模糊相关。时间边界具体表现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分界线。现代时间所包含的劳动时间与人体生命时间的矛盾造成了现代劳动时间与私人闲暇时间的对立。在当前社会的大部分职业中, 时间的公共用途(以有偿劳动的方式消费掉)和私人用途(主要指无偿使用)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明显。以节假日为标志的私人时间使个体从工作中暂时解放而得到调剂。[1] 因而,这里的生活时间和私人时间都是相对于学习或工作状态而言的调剂。但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二者之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比如,对于研究生而言,除了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以外还有每周固定的双休,但有些学生在校园内身兼数职,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压力也随之而来。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工作通知随时而发,身为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常规的假期生活被大量的工作通知和任务而扰乱,个人生活与工作的界限也逐渐模糊。
四、贪快求全:加速度全面发展影响学术的自然累积
研究生时间困境与贪快求全的发展策略有关。不断加速的生活节奏以及对快速生活节奏有意或无意的接受常常会扰乱人们原本的时间安排,个体的生命时间与外界活动的感知时间存在永恒的、必然的巨大差距。但是社会加速的观念背后传递出的是,通过加快生活节奏能够缩短个体的生命时间与外界活动的感知时间之间的差距。然而现实状况是,无论生活节奏变得多快,这个事实无法改变,即潜在的可能选择远远多于现实的选择, 一味消除时间感知上的差距,“应接不暇”的社会活动 以及身心疲劳和社会焦虑成为最终的必然结果。[2] 身处于急速变迁社会中的研究生群体,对于他们而言,不断跟上时代潮流的脚步提升综合素质,不断钻研专业领域的新思想和新学问已是常态。但在努力追寻快节奏中的知识学习的背后也引发深思,大家都在向前追赶加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任务都追求更高要求的效率,然而殊不知学术需要时间的积淀,工作也需要经验的累积,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大众不停向前加速度。
五、专注稀缺:外在要求破坏沉浸感而影响学术深造
研究生时间困境表现在自由时间得不到保障。拥有相对自由的时间不仅是研究生群体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学习的必要前提,而且也是研究生这一身份的特征之一。但当前的现实却是许多学生越来越疲于钻研、厌于学习,不停地赶时间,陷入deadline的困境,“时不我待”之感如影随形。
欠缺时间自由造成无法沉浸,进而影响时间深度。时间深度是指个体在进行一项事件时感受到的过去和未来的跨度,连续的时间比被分割的时间更能使个体感受到时间的深度。[3] 通俗地来讲便是个体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沉浸其中的乐趣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之一便是“研究”二字,所谓的研究便是要探寻高深知识,追求学术精神,而学术工作恰恰需要个体长时间沉浸其中加以思考和探索,但现实中,研究生往往出现一篇文献还未看完便要回复多个消息或完成表格等任务的情况,也容易被各种通知、文件等琐碎的事项而打碎计划好的学术学习时间,时间深度也无法得到保障。
六、干扰加剧:信息泡沫加剧时间的高耗低效
研究生时间困境与信息干扰有关。在媒体饱和的环境当中,生活的本质被符号化、象征化,我们不断接受和交换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信息的膨胀导致了符号的终结。无处不在的符号却导致了意义的坍塌。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却有越来越少的意义。[4] 因此,无论是加强时间深度的学习,还是标明时间的界限,亦或是平衡时间的节奏,这些都需要加以深思和反省,哪怕一时深陷时间焦虑却也不能被时间的困兽所击败。
注释:
[1][2]李琳琳.时不我待:中国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时间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01):107-119 190.
[3][4]伍麟.社会焦虑的时间视角[J].哲学动态,2013(05):8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