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之前看过我的内容(幼升小,孩子学什么),相信您会更容易理解下面的内容。
一句话:关注语数外体和社交。
1、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一年级上学期,是规则和自主能力的开始,里面少不了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
可以在一年级的时候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内容:
1)关注开心的事。
每天见到孩子问:今天在学校里有什么好玩儿的事情吗?或者和哪个同学一起聊天了?
(注意语气:不是盘查,而是像孩子一样的口气快乐的问)无论孩子是否分享,分享的内容是什么,都要鼓励的回应,让他/她对学校的生活充满了自豪感。
回应方式举例:“真羡慕你,我也想像你一样有这么好的学校!”“回家后,能教我怎么玩儿吗?”
2)关注吃饭的事。
每天见到孩子问:今天中午吃的什么饭?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无论孩子是否分享,哪怕孩子说忘记了,都要问(语气同上)。
回应方式举例:“学校的饭菜还是很丰富的。”
面对1)和2),家长尽量不要给负面的语言,即使饭菜不可口,没什么好玩儿的内容。因为只有孩子喜欢学校,才会激发他/她融入学校的兴趣,才会接纳包括老师、学习的东西。只有你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为以后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到了五六年级,或青春期,就更难交流了。
3)关注心情的事。
每天关注孩子的表情。孩子一般不敢或不愿意说自己的委屈,因为她/他担心被责骂,或伤自尊,或不知道如何表达。一旦发现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不开心的地方,记住一定要协助孩子解决,只要这样,他/她才有信心和你表达内心深处的东西。
注意:除非开始学习了,否则先不要问学习的事情,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完全脱离幼儿园的状态,如果见面就问学习的事情,他/她会认为你不是在关心她/他,而是只在乎学习成绩,会导致孩子与大人之间,孩子与学习热情之间的隔阂。
2、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
一句话:立足书本,感受词句。
教材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是任何学习材料都难以超越的,只要你细心看,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的学生说,我的学习成绩主要就是看书——这个“看”就是诀窍,是举一反三地思考能力。如果从小培养这个能力,也许在高中之前体现不出来,但是到了高中,受益匪浅。
1)识字能力。
三年级开始,对写字的质量和速度要求是突飞猛进的。所以,一二级的写字是基础。
(1)手劲儿练习。每天整体写字量至少100个字,每次写字量至少在30个字。
(2)熟悉练习。听写(你说,孩子写),组词(写完字以后,让孩子至少说两个词,如果时间允许,标注词的汉语拼音),是提高汉字灵活运用的好办法。
(3)识字练习。一二年级,是识字的阶段。再好的思维,离开语言,也是空中楼阁。除了需要掌握的汉字、笔画(上册书中最后四页)之外,只要是书中不认识的字,都要做成卡片,逐渐熟悉。这些字就足够了,上册和下册是递进的关系,所以,与其到课外学习,不如立足书本学习。举例:“劳动”为课程表和班级黑板里的常见字;“松”数学应用题里面会提到,如种了五棵松树”;故事的“事”,下册会学,现在了解了,印象就会深刻;“弓”,下册的偏旁。
2)思维能力。
(1)复习的能力。
所有课文里、语文园地里面的练习,都是考试题、以及各种学习资料的样本。可以反复复习和练习。鉴于篇幅,不一一指出了。
比如:书中的连线题——就是对象形文字的理解;对于“车”的联想——提醒孩子可以联想组词、分类组词;天、人——加两笔变成一个字,减两笔变成一个字的考试题雏形。
总之,书中已经罗列了所有的考试题类型,这也是立足书本的原因。国家执行“双减”的目的,也许我们老百姓揣测不了其中的深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双减”可以帮助大家回归书本,立足书本,最终立足的是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
(2)模仿的能力。
A.模仿表达。
比如课文《四季》,模仿其中一个季节,表达出来,或者用汉语拼音写出来。
比如课文《乌鸦喝水》,让孩子自己绘声绘色地讲一遍,或者以演戏的方式演一遍。
B.模仿造句。
比如课文《秋天》,模仿“那么,那么”造句。凡是遇到这样的词,都鼓励孩子模仿一下。
(3)提炼的能力。
A.这篇课文你收获到了什么。比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小蜗牛》,可以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如果有时间,最好记录下来。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好句子,是对学习的启发。
B.看图说话。语文园地里的《小兔运南瓜》,为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
C.结构的能力。文章里面都是有结构的,把结构框架告诉孩子,比如“先什么,再什么”;“昨天、今天、明天”;春夏秋冬等。
如果能做到这些,孩子的语文学习肯定会很好的。再辅助一些老师给的练习题,反复复习,肯定是非常熟练的。
3、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
一句话:立足书本,符号思维。
数学的思维一直是这样的:文字——符合——数字。把文字用符号表现出来,根据符号再用数字体现。文字到符号,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符号到数字,是一个公式、概念、定理等灵活应用的过程。
上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感知上,让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1)感知什么是数字。
数与代数的概念,从第一课就开始了。只是孩子们太小,无法体会而已。
数字“1”代表了一个,一辆,一只等等,接着拓展为“8个小朋友,8只碗”。
△代表5,☐代表2,△-☐=?
所以,不是不会做题,而是没有对这些内容理解。有的人认为第一课多简单,幼儿园都会,其实不然;所以,这也是不要超前学习的原因。
方法:通过复习的方式,反复体会数字的魅力。
2)感知什么是符号。
在比大小的时候,都是画图,数一数看哪个多,哪个少,这是用符号的方式处理数学问题的启蒙。
比如“第几”和“之间”的问题,用画图法来体会符合的意义。
〇〇〇(前面三个人)〇(第四)〇〇〇〇〇(后面五个人)
方法:复习的时候,用图和符号画所学的内容。
3)感知什么是空间。
上册的空间只有六个:上下左右前后。比如前面数有几个,后面数有几个。
方法:有意识在生活中强化孩子的空间概念。
3)感知什么是概念。
比如“分与合”。这里面包含了加减法的含义,也是数字拆分的概念。9能拆成2和7,2和7合成9。
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9 8=?可以从8身上借1个给9,可以从9身上借2个给8.
比如“等号=”,5=2 3,4 1=5,2 3=4 1,是一回事。
方法: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多讲解什么是分,什么是合;什么是等号;如何借位等概念,为以后学概念做准备。
4)感知什么是思维。
上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减法应用题。核心就两点,?在上是减法,?在下是加法。
做题的时候,只要孩子能够把这个图搞清楚,算式自然就列举出来了。
2)排队和之间的问题。也是如此,根据上面的内容,画出结构,再写出公式。这里就不再举例子了。
3)比较大小的问题。比较难的是:15-( )>6,最大能填几。可以视15-()为一个整体,这也是数的概念。
总之,一年级数学的上册,主要就是学会用符号理解数字,理解概念,理解思维,理解空间。当然,2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度必备可少,每天100道。如此,数学无忧。
4、关注孩子的英语。
大人们应该都是知道,英语的学习就2点:词汇 语感。
1)词汇:背单词,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和语文汉字学习类似,凡是书中涉及的单词,都做成卡片,反复背诵。
2)语感:书中的句子反复背诵。
一年级英语的学习,就是这两点。
5、关注孩子的体育。
身体健康是第一的,体能达标也是第一的。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利用傍晚,周末的时间自主安排了。
我只能说跳绳和跑步,是最经济有效的运动。
6、关注孩子的兴趣。
注意:培养兴趣和培养特长是两件事。
有些特长是天生的,有些特长是人为的。比如钢琴的学习,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天赋,或者未来也不想成为演奏者,只是孩子喜欢而已,那么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在这个上面。同时,未来职场的特点是,特长可以在公司内部成为网红,但是决定在公司发展好坏的还是业务能力。
言外之意,孩子喜欢,就可以了。有人说,我怎么知道孩子喜不喜欢。孩子已经开始在小学一年级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学校的安排,他们自然会接触到这些。如果孩子喜欢,就会告诉你,比如我也想加入篮球队,或者合唱团。与其花气力强迫孩子学习一门兴趣,不如花气力把学习能力提高。大人们应该有体会,如果你现在想学国画,只要一个月就能画出来,这就是理由。
加德纳提出了8种智能,引发了江湖上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传说。这些都是假说,如果你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实验品,与我无关。国家已经在弱化各类考试证书,提倡各领域的能力,这就足够给我们启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在未来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