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T-62系列主战坦克是苏联装备的第一款主战坦克,也是出境率相当高的一款主战坦克:柏林危机时,有它、布拉格之春时,有它、在珍宝岛被胖揍时,有它、入侵阿富汗时,有它、车臣战争时,还有它!但是T-62也是最被人忽视的一型坦克:前有世界生产量最大的战后坦克T-54/55系列,后有经典的T-64/T-72/T-80系列;没什么特色的T-62往往就被人们选择性的遗忘掉了。

但是T-62毕竟是苏联的第一款主战坦克,也正式T-62把世界坦克炮的发展带入了滑膛时代,作为一型生产了两万余辆并出口到27个国家的前苏联坦克的典型代表,T-62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所以今天坦克君就向各位伙伴详细介绍一下这款前苏联的经典战车,同时也作为《游戏中的冷门坦克》的第二集更新。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

T-62坦克编队

T-62的研制历程——

(1)M60危机

T-62的研制过程其实有点类似于德国受“T-34危机”而研制“黑豹”的应激反应——1960年1月一个伊朗的叛逃军官驾驶一辆M60(安装M48炮塔的早期版)跑到了苏联,苏联人立即拿着这辆如获至宝的M60立即开始了实弹测试:T-54/55在1500米之外无法击穿M60的车体正面装甲,也很难击穿M60的火炮防盾;而M60的那门M68坦克炮(L7的仿制版)发射M329穿甲弹时,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轻易的击穿T-54/55的装甲最厚处!

当崔可夫元帅得知这一情况后,气的拍了桌子!把军工部门的负责人挨个骂了一通!为了避免1943年苏军在“黑豹”面前吃大亏的事情重演,崔可夫元帅直接下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军队生产一款能够抗衡M60的坦克”!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

早期采用M48A2炮塔的M60

既然给的时间限制是“最短”所以当时的苏联军工部门只有在现成的工程方案中去选择,当时苏联各设计局有以下几个备选方案:哈尔科夫的432工程、下塔吉尔的167工程;不过这两型坦克都需要一段时间去完善,所以被否决。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3)

哈尔科夫的432工程,后来发展成了T-64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4)

下塔吉尔的167工程,后来其底盘成果应用在了T-72上

最后就剩尔乌拉尔机车厂的165工程,165工程是在加长了车体和加大炮塔座圈的T-55上安装了140工程的炮塔,装备一门D-54TS型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和“闪电”双向稳定器。不过165工程在1960年2月的定型实验时却遭到了参试人员的一致批评——D-54TS的炮口制退器会激起巨大的扬尘,暴露坦克的位置不说还会让坦克暂时“失明”,而且还会对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造成威胁!所以测试结果被确定为“不合格”!165工程岌岌可危!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5)

165工程最后发展成了T-62A

(2)滑膛炮的确定

1958年苏联炮兵服役了一型牵引式反坦克炮:T-12“轻剑”100毫米口径滑膛反坦克炮,这型反坦克炮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和穿甲威力比D-10T型坦克炮整整提高了1.5倍。赫鲁晓夫在参观过这型火炮后问了一句“这种火炮能安到坦克上吗?”现场的马屁精们纷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赫鲁晓夫当即命令“明年生产200辆安装这种火炮的坦克!”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6)

T-12“轻剑”100毫米口径滑膛反坦克炮

马屁精们把马屁拍完了,事情还得有人做,于是坦克装甲兵总局将下塔吉尔厂的总设计师卡尔采夫招到莫斯科,希望他能把T-12塞到坦克里;卡尔采夫经过实际调查后发现T-12的炮弹太长,穿甲弹就有1.14米而破甲弹的长度更是达到了1.28米!而坦克炮的弹药长度必须限制在1.1米以下;结论:T-12没法塞到坦克里!于是军方的领导人慌了(想想直接违反苏联最高领导人命令的后果是什么),立马搬出了赫鲁晓夫的命令吓唬卡尔采夫,结果卡尔采夫不为所动——塞不进去就是塞不进去,你把我剁了它也塞不进去!并直接向赫鲁晓夫汇报了这一情况,于是此事作罢。

但是这件事却让卡尔采夫对滑膛炮有了好感,当165工程的那门D-54TS型100毫米线膛坦克炮无法通过测试时,卡尔采夫立马提出将D-54TS的线膛去掉,扩膛至115毫米,改为滑膛炮,其弹药就在T-12的现有弹药上改进!于是在1960年8月第一门115毫米口径滑膛炮研制成功,定名为“U-5TS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绰号“重锤”!后苏联炮兵总局将其的编号改为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世界第一型滑膛坦克炮就此诞生!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7)

U-5TS/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

(3)T-62出生

2A20定型后下塔吉尔厂立马把它塞到了165工程里,定名为166工程;随即开始了测试;1960年8月根据苏联政府第729-305号决议,166工程定型,正式编号“T-62”一代神车T-62就此诞生!不过在当时滑膛坦克炮毕竟是个新鲜玩意,苏联坦克装甲兵总局也留了个心眼:第729-305号决议除了让166工程定型,也让165工程定型,定名为“T-62A”!作为T-62的备份;不过随着T-62的成熟,T-62A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在1962年被终止生产。

T-62A仅在1962年生产了5辆,后来这些T-62A被称之为“标准型T-62”。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8)

T-62主战坦克

于是乎,苏联终于获得了一型足以正面对抗M60的新型坦克!

(4)回望T-62

今天我们回望整个T-62的研制历程就会发现,T-62的研制过程就一个字“急”!T-62完全是按战时速度研制的,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打磨就匆匆定型,这也给T-62留下了不少隐患。

T-62的技术特点——

(1)技术亮点

T-62因为要得太急没有时间研发新底盘,所以其底盘是在T-55的底盘上研发的;但是为安装能容纳2A20那门“巨炮”的大型炮塔,其车体长度加长了368毫米、车体加高了27毫米,车体后部装甲的倾角也从17°改为2°,以容纳巨大的轴流式散热风扇。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9)

T-62的底片比T-55的底盘略大

但T-62的炮塔确是全新研制的“整体铸造炮塔”,传统的T-54/55炮塔是铸造/焊接混合结构,炮塔顶部是轧制的顶部装甲板焊接在铸造的炮塔基础装甲之上;舱门的基座使用螺栓固定在炮塔上的。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0)

T-55的炮塔,红色线条是顶部装甲焊缝,其舱门的基座使用螺栓固定的(红圈处)

这种炮塔结构制造复杂不说,从安全性的角度说焊缝和螺栓连接处还是防御弱点;针对这些缺点,尔乌拉尔机车厂设计了一款“整体铸造炮塔”,在提高炮塔防御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制造难度。后来该款炮塔成为T-62的炮塔,也成为了后期T-64/72/80的炮塔制造范本。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1)

T-62的炮塔详解,注意与T-54/55的“半蛋”型炮塔相比,T-62的炮塔形状更接近“半圆”型

T-62的整体铸造式炮塔强度极高,在阿富汗战争其间曾有一辆T-62被一枚120毫米的迫击炮弹直接命中炮塔顶部,却只造成了开舱观察的车长死亡,其余乘员全部幸存的案例。不过这个炮塔却是当时苏联乃至世界范围内座圈最大的炮塔,其座圈达到了2245毫米!而且炮塔底缘正好与炮塔座圈相重合!又加上2A20那门“巨炮”且T-62又没有炮塔尾舱,造成T-62的炮塔极不平衡,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连炮塔都转不动!这个缺陷让T-62在阿富汗战场上吃尽了苦头——想象一下:一辆正在上坡的T-62的侧后突然窜出一群拿着RPG的游击队员,那辆无法转动炮塔的T-62里面的乘员该有多绝望......

另外,由于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的弹药装药量特别“足”,在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炮管内的烟气可以由火炮抽烟装置抽出,但是弹壳内的烟气就没办法了;根据苏联人做的生物实验:在炮塔全封闭的条件下,延续发射7发后炮塔内的烟气就会让炮塔内的乘员昏迷,连续发射15发后炮塔内的有毒气体浓度就会达到致命的程度!所以为了保障坦克乘员的安全,下塔吉尔厂的工程师们专门设计了一台自动抛壳装置,在火炮射击后立即将弹壳抛出车外,以降低坦克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2)

T-62的自动抛壳装置

再后来,这套自动抛壳装置的改进版被装到了T-72上,成为T-72自动装填机的一部分。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3)

➽T-72/90的自动装填机,后面那个抛壳的小东西就是自动抛壳装置的改进版

T-62的另一个亮点是先进的装甲材料,至T-44中型坦克起苏联坦克一直使用71L型和8S型硅锰铬钼装甲钢作为装甲材料,其中71L装甲钢作为浇铸炮塔、8S装甲钢作为焊接装甲板;这两种装甲钢的特点是是强度和硬度极大,但又有一定的韧性,能有效的抵御100毫米以下的中小口径的炮弹。但是随着战后各国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以及硬芯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普及,这种高硬度、低韧性的装甲钢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于是T-62按装甲的厚度和倾角按不同的防护需求进行了区分:

车体前装甲用42CM中硬度高韧性装甲钢制造、车体侧面以及顶部和后部采用49C高硬度装甲钢制造、车底装甲用43PM冲压钢板制造;炮塔整体采用74L中硬度高韧性装甲钢制造。经实弹测试,T-62的整体防御水平比T-55提高了12%,但重量只增加了8%。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4)

T-62的装甲结构及各部位装甲厚度,注意其炮塔座圈的直径与炮塔的直径一致

(2)主炮与观瞄系统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5)

“卡哇伊”涂装的T-62,虽是恶搞但是我个人觉得很好看

T-62的主炮是一门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全炮长6.09米、身管长度5.9米(51.2倍径),极限膛压373兆帕(3730个大气压)、出膛压294兆帕。在1960年的时间点来看,2A20的各项性能要远超同时期的L7型坦克炮;2A20配属了ZUM3、ZUM4和ZUM6三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ZUVKZ破甲弹以及ZUOF6榴弹。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6)

从左至右分别是:ZUM6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ZUM6的弹体、ZUVKZ破甲弹和ZUOF6榴弹

T-62在发射ZUM6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炮口初速为1600至1650米/秒,炮口动能约8.2兆焦耳;对2.7米高的目标直射距离约1200米。发射ZUVKZ破甲弹时炮口初速约1000米/秒,对2.7米高的目标直射距离约900米。两种弹药的穿甲威力如下: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7)

T-62的弹药穿甲威力

发射ZUOF6榴弹时炮口初速905米/秒,有效射程仅5800米且精度很差。总的来说2A20型坦克炮与所配属的弹药无论是从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上来说都小于L7与M329钨芯穿甲弹,但是威力上却略有超出,这就说明了2A20的结构上更加合理和优良。但是,至从苏联人研发成功125毫米口径的2A46型滑膛炮之后,2A20就被遗忘了;其改进和发展都及其缓慢。反观其对手L7坦克炮却一直不断升级改进,直到今天任然在世界坦克炮中占有一席之地。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8)

作为2A20的对手L7坦克炮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主流坦克炮之一,而2A20却早已被人遗忘

说完了T-62的主炮,下面在来说说T-62的观瞄系统;这里做一下说明:所谓火控系统必须要有一套独立的测距装置,而像T-62这种仅靠测距卡尺测距的坦克只能称之为“观瞄系统”。

T-62的观瞄系统由TSH-2V-41炮手直瞄镜、TPN-1-41-11炮手夜视仪和TNK-3车长昼夜两用指挥仪组成。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19)

TSH-2V-41炮手瞄准镜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0)

TPN-1-41-11炮手夜视仪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1)

TNK-3车长昼夜两用指挥仪

这里一定要介绍一下TNK-3车长昼夜两用指挥仪,TNK-3是苏联第一种将收索、测距/测角/测高和夜视功能全部集成为一体的车长指挥仪;其应用范围极广:T-62用它、T-64/72用它、BMP-2/3用它、PT-76还是用它;不算其他国家的山寨版,光苏/俄自己就生产了数百万部,至今仍在生产。

T-62的炮手观瞄系统由TSH-2V-41炮手直瞄镜和TPN-1-41-11炮手夜视仪两部分组成,其中TSH-2V-41炮手直瞄镜负责瞄准、TPN-1-41-11炮手夜视仪负责收索和定位目标(炮手夜视仪在白天时也可以当一个高倍率潜望镜使用);TSH-2V-41炮手直瞄镜的放大倍率有3.5和7倍两档可选,对M60之类的大型目标的瞄准距离为2000米。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2)

T-62炮手工位详解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3)

T-62炮手瞄准划分板

另外T-62还装备了中央科学研究所研制的2E15“流星”双向稳定仪,在双向稳定仪的控制下,炮塔的回转速度是0.07°至16°/秒、火炮的仰俯速度是0.07°至4.5°/秒。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精度。

总的来说T-62的这套观瞄系统结构十分简单,但命中率并不低:在“静对静”条件下,对M60这样的目标,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为80%、15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为50%。跟采用了复杂光学测距装置和机电式弹道计算机的M60A1相当。不过赋予T-62较高命中率并不是其观瞄系统,而是那门2A20型高初速滑膛炮!2A20型滑膛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弹道最高点只有2米,也就是说,只要测距的误差不是太离谱,对高大的西方坦克命中率自然比较高!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4)

➽M60A1的火控系统,M60A1的命中率不高最大的原因是吃亏在炮上,但是随着西方火控技术的进步,苏联和西方坦克的命中率也很快拉开了差距

(2)动力与行走装置

最早出厂的T-62装备的是V-55型柴油发动机,不过很快就被替换成了V-55B型;V-55B型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80马力(426千瓦)、最大额定转速2000转/分;使T-62的单位功率比达到了15.7马力/吨(T-62战斗全重为37吨)。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5)

T-62的V-55B型发动机(上)与机械式固定轴变速箱(下)

T-62的变速箱是机械式固定轴变速箱,有5个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装置采用双侧行星齿轮转向;驾驶员采用具备“气压-弹簧”助力的操纵杆操纵坦克,与T-54/55相比降低了驾驶员的体力消耗,提高了坦克操纵的精确性。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6)

T-62的驾驶席

T-62的最大公路时速为50公里/小时、平均越野速度为30至32公里/小时、最大倒车速度2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50公里(带附加油箱)。

T-62的行走系统与T-55相同,采用扭杆悬挂、双侧五对大直径挂胶负重轮,T-62的负重轮总行程224毫米、动行程162毫米,不过T-62的悬挂系统偏“硬”缓冲能力不佳,开起来非常颠簸。履带为单销全钢铸造式履带,每条履带96块;后期的T-62换装了T-72的履带,战斗全重增加至37.5吨。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7)

T-62的行走系统与T-55差别不大

T-62的发展型号——

与其他苏联坦克眼花缭乱的改进型号相比,T-62作为一款“被遗忘的坦克”其改进型号少的可怜!

(1)T-62M

在火力上,T-62M加装了9K116型炮射导弹系统和“波浪”火控系统并在火炮上加装了热防护套。另外T-62M在炮塔正面和车体正面首上都加装了膨胀式复合装甲,车体两侧加装了橡胶混合裙板;使T-62M的正面防穿能力提高到了320毫米、防破能力提高到了350至400毫米。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8)

《战争雷霆》中的T-62M-1(就是在T-62M上换装了B-46发动机)

T-62M的战斗全重增加到了41.5吨,原来的动力和行走系统已经很难负担,所以T-62M采用了全新的扭杆弹簧使负重轮的动行程增加到182毫米;以及V-55U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20马力(460千瓦)。

T-62M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62的火力和防御能力,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附加装甲都安装在了坦克正面,给坦克的正面增加了整整3吨多的重量,进一步恶化了T-62的不平衡!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29)

T-62M几乎所有的重量都增加到了坦克正面

在阿富汗T-62M经常出现坦克“扎头”的问题,而且T-62M那个极不平衡的炮塔,只要地形起伏稍大就会卡死!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只要颠簸过大甚至有可能把炮塔扯离炮塔座圈!所以T-62M遭到了驻阿富汗苏军的一致批评,很多部队宁愿继续使用老T-62,也不愿意继续使用T-62M。

(2)T-62MV

T-62MV(“V”代表反应装甲)是针对T-62M的缺陷改进的,主要改进之处是用“接触-1”型反应装甲替换了T-62M那沉重的附加装甲。T-62MB的重量较轻只有38.5吨,同时也改善了T-62M那糟糕的平衡性。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30)

T-62MV就是用轻便的“接触-1”替换了沉重的附加装甲

(3)T-62D

T-62D型也是在T-62M基础上的改进型,T-62D拆除了炮塔前部的附加装甲,用“鸫”(dōng)式主动防御系统来增加炮塔的防御能力;不过T-62D的生产数量非常少,仅生产了几十辆。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31)

被扔在坦克坟场的T-62D,注意炮塔两侧的“鸫”式主动防御系统

(4)IT-1火箭坦克

IT-1火箭坦克(注意:苏联没有“导弹坦克”这一说法,只有“火箭坦克”这一名称),算是T-62的一种变形车。IT-1火箭坦克是用一套2K4“龙”式反坦克导弹系统替换了T-62的炮塔。

另外,必须要说明的是IT-1火箭坦克并不是迎合赫鲁晓夫的逢迎之作!火箭坦克一直是苏联坦克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1924年!而IT-1只是苏联火箭坦克中的一个不成功之作。以后有时间我会单独开一个系列文章来讲讲苏联的火箭坦克。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32)

IT-1火箭坦克

生不逢时却又生逢其时的T-62——

从T-62的研制历程来看,T-62更像是一个临时应急之作;T-62于1961年定型、1962年装备部队,但是就在1962年当年,T-64的前身432工程就参加了在库宾卡举办的“未来装甲车辆展示会”,并给现场的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1966年T-64装备部队后,苏军高层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T-64的可靠性上,对T-62的改进关心不足;而作为T-62的娘家下塔吉尔坦克厂,在那时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T-72的研制上,自然不希望T-62的改进来分散资源和精力。就这样生不逢时的T-62便被人为的遗忘掉了;直到80年初代才推出了T-62M。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33)

T-64B型主战坦克,T-64才是苏联真正的主战坦克,而T-62更像是一个“过度产品”

但是T-62却又是幸运的,60年代中期苏军的战略理论家们提出了“大规模核战争”理论,认为未来对北约的战争形态必定是大规模核战争!在这样的战争形态下,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往往是“简单、皮实、可靠”的坦克,而T-62正是这样“生逢其时”的坦克!于是在苏联军工部门的授意下,T-62的生产就被标准化和封闭化了——所有T-62的零件都严格按标准图纸制造,并且严禁改动图纸!

这样的T-62在制造起来就十分便捷,随便找个厂子就能造;就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T-62总共制造了两万余辆!同样这样“标准化”的主战坦克也十分有利于仿制,哪怕是一些工业基础很差的国家也能仿制。使T-62成为扩散最大的主战坦克之一,直到今天“DPRK”仍在改进T-62。

苏联后置炮塔重型坦克(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34)

T-62的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