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遏制车企过度投放,有地方在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不能及时响应的时候,通过第三方将违规超额投放和没有摆放在停车区内的自行车收走,从而督促车企有序投放,并落实运维力量。但这些第三方企业大多自负盈亏,其中一些逐渐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单车、电单车赎车费获利的商业模式,有共享单车企业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车成本超过1亿元。

共享单车隐藏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扣车成新产业链)(1)

  过度投放以及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的确是共享单车诞生以来的一个顽疾。对此,从各地监管部门到共享单车平台也都想了不少办法。但客观来说,这一状况在很多地方仍旧不同程度存在。此背景下,地方管理部门组织第三方力量,对过度投放和违规停放的车辆予以及时清理,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不过,当这种“外包”管理手段,逐渐演变为一种“盈利模式”,甚至发展为一条“扣车”产业链,这无疑已有变味之嫌,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共享单车的出现,着实为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而且,骑行的人只要按照指定的地点停放,车辆丢了无需赔偿,坏了也不需要维修。

到了这个份上,依旧有人不乐意。乱停乱放尚好,还公然把车辆据为己有,碰上内心阴暗的人,干脆对车辆大肆破坏,甚至沉入水底。

可以这么说,对共享单车的折磨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有人再次把他上升到新的高度,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行业。

共享单车隐藏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扣车成新产业链)(2)

早高峰时,上海虹口区赤峰路地铁站门口停放着大量的共享单车。当然,有不少都摆放在白线的外边,给行人正常的通行带来了不便。

关键时刻,一辆大卡车开了过来。驾驶员和随行的两个人开始对白线外的车辆进行清理。这原本没有任何毛病。

让人想不到的是,违章的车辆弄完后,他们却不肯消停下来。把正常停靠的车辆也装上了卡车。

车辆的最终去向是固定的停车场,也就是说,这些车辆被“依法查扣”了。想把车辆赎回来,可以啊,缴纳了足够的停车费即可。

共享单车隐藏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扣车成新产业链)(3)

相信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吧,就是明目张胆地打着城市管理的名义勒索钱财。有共享单车企业表示,企业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车成本超过1亿元。

要是自行车都摆放规整,怎么办?三位“扣车”人员漫不经心地说,白线里的车也要清掉,装满为止,我们也不能白来。

他们挺“实在”,也很聪明。为了保持卡车上共享单车数量的平衡,他们还会刻意地在点位上对某个品牌的单车多拉走一些。

只听说对违章汽车有查扣,没想到,对自行车也不肯放过。当真应验了生财有道的说法。

由于尝到了巨大的甜头,扣车,已经从正常的城市管理行为,彻底演变成了一条公开的‘扣车产业链’。

共享单车隐藏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扣车成新产业链)(4)

【共享单车停白线内也被清理,上亿“赎车费”都给了谁 】

2018年,共享单车企业重新洗牌之后,成千上万的共享单车被堆放在停车场,浪费得令人咂舌。如今这样的情形在上海等地再度出现,只不过这次是因为“扣车”。

有媒体记者在上海路面和多个停车场,直击了“扣车产业链”。一些街道购买的第三方服务商,用卡车对辖区内违停的共享单车进行清运。

被清运的车辆,不仅有白线外违规停放的,也有白线内正常停放的共享单车。面对记者的质疑,“扣车”人员回复:“白线里的车也要清掉”、“装满为止”、“我们也不能白来”。

共享单车隐藏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扣车成新产业链)(5)

目前上海临时存放“违停”共享单车的场地超过200处,全年扣车峰值上百万辆。想要取车,共享单车平台必须向第三方扣车公司上缴“赎车费”,每辆自行车的价格在10元到18元不等

在宝山区某停车场,每天送到这里“暂存”的共享单车超过1500辆,按取回一辆单车最低支付10元来计算,该停车场单日的“收入”不低于15000元。

共享单车自从诞生以来,给大众带来了便利,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过,共享单车至今还是一门烧钱的生意,各家共享单车平台每年依然还处于巨亏状态,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巨亏的共享单车产业背后,居然隐藏着一门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生意”。

共享单车隐藏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扣车成新产业链)(6)

某些政府部门聘用的服务商,拿着政府的授权,随意拖车,向企业收取赎车费用,他们说一不二,坐地收钱,俨然成城市街头的“山大王”。

不过,仔细推敲这样一门“好生意”,在法律上似乎站不住脚。类似扣押车辆并收取费用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行政执法,街道有权将此外包出去吗?而且,赎车费到底是个什么性质,也颇让人生疑,如果是拖车和停车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无权向共享单车企业收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