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在上周末迎来55周岁的生日,不过这个生日因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破坏了原本和谐的气氛,让人觉得恶心。
而原本不被看好的《无名之辈》也在上周末上映后,豆瓣一路飙到了8.4分,年度最佳国产电影的前三名是没跑了。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接受大陆电影报名参赛,加上刚刚加冕最佳电影的《大象席地而坐》,一共有7部大陆电影获得过这一奖项,分别是:1996年《阳光灿烂的日子》、1998年《天浴》、2004年《可可西里》、2012年《神探亨特张》、2014年《推拿》、2016年《八月》。
提到《大象席地而坐》,就不得不提胡波,去年10月12日,胡波在北京住宅的楼梯间里自缢身亡。影片中那头特立独行的大象成为残酷命运下的一场悲剧,现实中胡波或许也是对这个世界绝望了吧。
导演很有才华,不必再夸了,特别是这种灰色的丧风格更是我的最爱。国产电影很多年没有出现这样展示愤怒与绝望情绪的电影了,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样显得很没有深度和幼稚。但是这种对于生活不满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在现实中实现很难,那么就更需要这样影片的存在。
230分钟的时间,每一秒都透着愤怒与绝望的气息。讲述了四个家庭盘根错节的愤怒与仇恨,对话极其冷酷,爱被深深埋进了故事线。长镜头叙事也极具个人风格,像极了贝拉·塔尔。
一天之内的多条线故事并行,这样的叙事手法,一般来说影片节奏会很快。但是过多的追求了镜头感,大量使用了长镜头,却将影片的节奏拖得很慢。这一快一慢真的有点不搭,但作为胡波的导演处女作,这种大胆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
有时候也会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绝望”。是丑、是穷、是懒吗?我觉得都不是。真正的绝望是身处绝望还在寻找绝望。
大象为何要席地而坐?当你抱怨社会种种的不合理,是否想过自己也是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无名之辈》之于国产电影,就好像《小偷家族》之于日本电影。每个人都没有轻易的向生活低头妥协,他们都在抗争。
整个故事围绕着一把枪展开,每个人想通过荒诞的行为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尊严,只是生活是现实的,不管有没有这份尊严,生活都要继续下去。
和《大象席地而坐》一样,都是关注小人物的电影。总有些无名之辈,走在生活的穷途末路上,无法逃脱地陷入命运的迷宫。要选择放弃、得过且过、甚至寻死,还是拼命去争一口气。电影中的角色们,大多都选择了后一条路,去不断地反抗生活,站着维系自己的尊严。
《无名之辈》的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可以找到真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有了为了理想,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死。只是希望之后,就是冰冷的现实,似乎每个人都遭到了戏弄。
“六万盖房子,三万是彩礼,还有一万买棒棒糖”是多么美好又朴实的爱情,可是小人物哪来的主角光环?他们根本不配拥有奇迹。
本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特别要夸一下章宇,扮演了一个可笑又带着温情底色的劫匪。他奉献了不输《我不是药神》的演技水平,对喜剧桥段的自然表现和最后时刻的复杂情感,都有着很好的把握。
当然并不是没有缺点,两部电影相似的地方还有都采用了多线叙事。各条叙事线上的人物,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做着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当线与线交集时,往往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剧情中的巧合越离奇,主角们的命运感就越强。
而交集的产生则要要巧合的制造,《大象席地而坐》所有的线都归结于满洲里;《无名之辈》所有的线都归结于西山大桥。仔细想想,这样的汇合中有多少巧合是牵强的,不合逻辑的。
最后想说的是,两部电影对于今年的国产电影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请不要忘记这些小人物的名字:于城、韦布、黄玲、马嘉旗、胡广生、马先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