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天女散花》在梅派剧目中是颇为重要的一出戏,它虽不在“梅八出”之列,却是梅兰芳创演“古装新戏”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当时正值上海作为新兴城市引领时代风尚之时,梅兰芳“更深切地了解了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着观众的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他在演出昆曲的同时,开始向新的艺术道路寻求发展。《天女散花》正是梅兰芳进入艺术自觉创作时期的作品,这出戏导夫先路,为梅兰芳后来的演出创作积累下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梅兰芳的哪两部京剧世界闻名(梅兰芳艺术生涯和京剧艺术研究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新戏天女散花)(1)

这出戏的编演是由一幅画引起的。梅兰芳在朋友家偶尔看到一幅《散花图》,“见天女的样子风带飘逸,体态轻灵,画得生动美妙”,凝神静赏时,旁边有人建议他继《嫦娥奔月》之后,再排一出《天女散花》。八个月后,在缀玉轩“梅党”集体创作下,取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的京剧“古装新戏”《天女散花》创排成功。剧情极为简单,“维摩示疾,如来命天女只病室散花,以验结习”。在唱腔上皮黄与昆腔兼用,重点同时也是精华所在共有两场,一是第四场的“云路”,一是第六场的“散花”,这两场戏的看点全在舞蹈。其余场次则是敷衍铺陈全剧而设。

梅兰芳的哪两部京剧世界闻名(梅兰芳艺术生涯和京剧艺术研究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新戏天女散花)(2)

剧中那优美动人的舞蹈令观众如醉如痴,难以忘怀。《天女散花》中的舞蹈主要是绸舞,它与《西施》中的佾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等,都是梅兰芳为丰富京剧表演艺术做出的独特贡献。对于剧中的绸舞,梅兰芳曾说道:“最后用两条带子来一试,果然切合实际,而且也并不妨碍美观......这两条长绸子在身上是衣服的装饰,同时又是舞蹈的工具。画中的天女是在天空御风而行,身上的带子被天风吹得飘飘然,就需要把绸带舞起,才能有飞翔的意境。”梅兰芳借用了《金山寺•水斗》中白素贞双手拈绸的身段,用手臂和手腕的巧力,徒手来舞两条长彩绸,使整个舞台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这和他一贯的“文戏武唱”的艺术观念也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的哪两部京剧世界闻名(梅兰芳艺术生涯和京剧艺术研究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新戏天女散花)(3)

梅兰芳这出“文戏武唱”的佳作《天女散花》,与杨小楼“武戏文唱”的代表《长坂坡》异曲同工。《天女散花》本是一出正旦的戏,并没有武打,大部分歌舞是表现天女御风而行和散花的形象,单凭水袖的功能已不能够突出地表达这样的目的。于是梅先生果断取消水袖,改用风带,随着这一舞蹈工具的变动,势必要采用武戏中一些基本演技把风带抖起来。云端散花的天女必须有凌空的感觉,风带就是为了衬托凌空的姿态,凌空的感觉愈强烈,天女的形象就愈生动。梅先生运用“三倒手”“鹞子翻身”“跨虎”等武戏里的身段,使风带随着身体上下旋转,翻花飞舞,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梅先生用在身上的劲头和演武戏的时候是一样的,所以叫做“文戏武唱”。“文戏武唱”中,“文”是第一位的,它体现着一出戏的整体风格。“武”是从属于“文”的,是为“文”服务的,是加强“文”的不足之处的。“武”要武得干净利落、恰到好处,还要防止“武”的技术表面化,这里的“武”是足够的武功基础的含蓄展示,而非拖泥带水的卖弄武技。

梅兰芳的哪两部京剧世界闻名(梅兰芳艺术生涯和京剧艺术研究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新戏天女散花)(4)

久演不衰的《天女散花》这出戏,时至今日仍不时以折子戏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更由于1919年日本帝国剧场主持人大仓喜八郎在北京观看了梅兰芳演出的这出戏,毅然决定邀请梅兰芳赴日演出,才使得国粹京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在日本造成了轰动性的影响。这使得《天女散花》在梅兰芳艺术生涯和京剧艺术研究中又占有着独特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