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多天的煎熬后,现在终于没事了。”11月27日,河南焦作市一家“逍遥镇胡辣汤”商户对南方 记者说道 。

逍遥镇美食推荐(逍遥镇不再逍遥)(1)

2020年11月,河南省西华县委、县政府承办第四届胡辣汤大赛,厨师在现场制作胡辣汤。(图源:西华县政府官网)

此前,河南周口、焦作多家经营了多年“逍遥镇胡辣汤”的商户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因门牌上使用“逍遥镇”三个字,被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以商标侵权告上法庭,因这三个字已被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注册了商标。这些商户被要求支付数万元赔偿金,或是每年缴纳1000元的会费加入逍遥镇协会,接受协会统一管理。

逍遥镇美食推荐(逍遥镇不再逍遥)(2)

西华县曾获得河南胡辣汤之乡的称号。(图源:西华县政府官网)

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后来对媒体表示,此举是为了保护品牌,维护逍遥镇胡辣汤形象。

为了避免侵权风险,不少被起诉的商户在门牌上去掉了“逍遥镇”的字眼。但协会的“维权”行为马上遭到了商户和公众的质疑,被解读为变相强制商户们加入协会并缴纳会费。

争议声下,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维权”行为被当地政府叫停。11月26日,“逍遥镇”商标纠纷案有了最新进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此问题作公开回应表示,从法律上,“逍遥镇”作为普通商标,其注册人并不能据此收取所谓的“会费”。

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是什么来头?起诉商户到底是“割韭菜”还是为了推广地方特色小吃?地方政府该如何把握规范管理的尺度?

规范管理遇到“良莠不齐”

胡辣汤是河南早餐中常见的传统小吃,用胡椒、牛肉丁、骨汤、粉条、千张等材料制作而成。一位在焦作经营胡辣汤早餐的商户称,在河南省,逍遥镇和北舞渡镇两地的胡辣汤最为出名,但近几年逍遥镇的品牌要更响一些。

逍遥镇隶属周口市西华县,该县是典型的内陆平原农业县,有河南胡辣汤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胡辣汤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集熬汤、经营、种植、加工、销售、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胡辣汤产业,成立了逍遥胡辣汤产业发展领导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还成立了正科级编制的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

南方 记者获悉,西华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胡辣汤相关产业的有20万人,年增加群众收入40亿元以上,先后建成16家胡辣汤料生产企业,研发胡辣汤8大系列60个产品,市场份额占比90%以上。

就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县委常委会会议上,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还提出要快速推动胡辣汤产业园,建设胡辣汤博物馆,建立冷链物流,构建胡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值。

推广产业发展的同时,西华县对逍遥镇胡辣汤的品牌形象也逐渐重视起来。

逍遥胡辣汤产业发展领导组曾提出,把继续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广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作为重点,规范治理胡辣汤经营门店,使全国所有逍遥胡辣汤经营门店全部达到“五统一”标准,培育出全国性的餐饮连锁和示范企业。

但胡辣汤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南方 记者在工商信息系统上查询发现,注册名包含逍遥镇胡辣汤的商户多达近5000家,开遍全国各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个体工商户。

早在2003年,逍遥镇就成立了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主管单位是逍遥镇政府。后来,协会将此前由个人注册的“逍遥镇”商标购入。

逍遥镇党委副书记姚怀东在接受河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立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是为了统一规范管理逍遥镇胡辣汤产业的发展,更好地维护逍遥镇胡辣汤的声誉。

姚怀东称,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发现,挂“逍遥镇”招牌的胡辣汤店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做得差的是在砸“逍遥镇”的招牌。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负责人公开表示,协会近期起诉的胡辣汤店,都是跟逍遥镇没有关系的,且长期经营、口味与逍遥镇相差甚远的店铺。

出发点或是没错,但协会的“维权”行为仍遭诟病,地方小吃品牌与商业品牌不同,来源于民间,通过当地人发扬和传承的。有河南胡辣汤行业从业者表示,逍遥镇胡辣汤是河南的名小吃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这个品牌应该是属于大众的资源,“协会用注册商标的形式把这几个字垄断,于情于理都不应该。”

西华县在后来的通告中表示,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的品牌保护工作,在与焦作等地经营户对接中,因沟通不充分、方法简单急切、服务培训流程操作性不强等原因,导致部分经营户不能理解支持,情感上更是难以接受。

地方小吃商标争议不断

协会的“维权”活动暂时叫停了,但西华县日后如何继续规范治理胡辣汤经营门店尚不得而知。截至发稿前,西华县委宣传部和西华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的都是在运营、推广上取得了成功的地方特色小吃,这两样地方小吃的崛起,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当地普通人的辛苦运营和抱团发展,塑造了一种特色的小吃店发展模式。

但此前,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也都曾因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引发过巨大争议。

福建沙县同样是将沙县小吃视作一项产业去发展的。早在1997年,沙县政府就成立了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早期,沙县政府还对到外地开办沙县小吃的商户予以补贴,但后期发展壮大后,遇到了不少商户环境差、服务差的局面,“影响了沙县小吃的形象”。

沙县政府很早就把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规范化视作一项重要工作,但面临重重阻力。2016 年,由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申请的商标“沙县小吃”获批。该工会表示不少沙县小吃商户存在商标侵权现象,曾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投诉材料,但取得的效果有限。

兰州牛肉拉面也经历过和逍遥镇胡辣汤类似的商标纠纷。2007年,兰州市商务局下属的兰州商业联合会申请注册“兰州牛肉拉面”商标,但直到2010年才被准予注册。因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时任兰州市商务局的领导公开解释称,兰州市方面曾多次到原国家商标局说明牛肉拉面与兰州的特殊关系,最终才获得同意。这款以“一个绿色的剪影,一轮火红的太阳,配以简洁明快的线条,下方加以兰州牛肉拉面字样”为主要内容的商标,是兰州市民“海选”出来的标识。

在此之后,兰州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兰州牛肉拉面商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使用“兰州牛肉拉面”商标的商户需要获得该联合会的授权。

2016年10月,有人就“兰州牛肉拉面”商标提出异议,认为该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相关规定,向商标局提请撤销该商标。商评委经审理后认定,争议商标整体缺乏显著性,不易被相关公众作为商标识别,因此对兰州牛肉拉面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但兰州商业联合会不认可裁定结果,又将商评委起诉至法院,法院最终撤销了商评委作出的无效宣告裁定,“保住”了兰州牛肉拉面的商标。

经过此次舆论风波后,逍遥镇胡辣汤恐怕很难再走通过注册商标、商户加盟入会以规范化发展的老路。

“人民日报评论”公号对逍遥镇胡辣汤商标纠纷一事发文称,“发展思路和格局决定产业规模大小、品牌经营好坏。没有系统布局,光靠局部发力,只会让发展路子越走越窄。”

【记者】张笛扬

【作者】 张笛扬

南方探针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