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科举以来,科举考试便成为了古代读书人的“正途”,所谓士农工商,读书人在古代有着很高的地位。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中还有明算(算学)这一科目,唐宋时期也是我国科技文化的鼎盛时期,而到了明代只有进士这一科了,而且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文体则是格式化的八股文了。在明代,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是在研究四书五经以考取功名为目的的,潜心研究医学、农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的人数较少,地位也不高。当时明代的舆论环境就是读书人就应该考取功名,研究其他学问都有点旁门左道的感觉。明代出身耕读世家的徐霞客(1587年-1641年)只在其十五岁时参加了一次童生试后便毅然决然放弃了科举考试,后来其用了30多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其作品《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是颇有价值,徐霞客也成为了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大地理学家。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1)

科举

把一生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游历”上,这种在当时的人看来超级“离经叛道”的事情,徐霞客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事得从徐霞客的高祖徐经说起,高祖是个什么祖?高祖就是爷爷的爷爷。说徐霞客的高祖徐经之前,还得先从明朝的科举制度说起。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要想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一般要先经过童生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关,过了这三关的就是生员了,就取得了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乡试的资格了,说起生员可能比较陌生,在明代秀才其实就是生员的俗称了。当上了秀才就拥有了免除徭役、见知县不用下跪等特权,就算是进入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最基层了。那考取秀才容易嘛?在明代白发苍苍依然奋斗在童生试的考试道路上的大有人在。当了生员就可以参加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了嘛?否,这些生员还得参加各省的提学官举办的考试,列一、二等者才能参加乡试,称科举生员。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2)

科举

刚才说了要想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一般要先经过童生试,那有一般就有二般,那二般是啥呢?在明代能够参加乡试的除了科举生员,还有就是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国子监是啥?它是明代的最高学府,它不仅有全国各地的学生,还有来自外国的学习大明先进文化与制度的留学生。监生的来源比较复杂,有学霸级的秀才(生员)因为学习好而进入国子监的,也有举人进入国子监的称为举监,官员子弟进入国子监的称为荫监,通过捐钱进入国子监的称为例监。例监往往是被人看不起的,这种花钱买来监生的人在明代也往往很有自知之明,多不去参加乡试。还是那句话,有一般就有二般甚至三般,明代有一个叫罗圭的人,参加了七次童生试都没考过,直接考急眼了,他家里也有钱,索性就直接拿钱买了个监生,但在乡试、会试中却接连获得第一名,这是憋了多大的一股子劲,他也算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架百折不挠的“战斗机”了。考中乡试的人叫举人,中了举人在明代就算是有“质”的飞越了,就算家里住的是茅草屋也会顿时“蓬荜生辉”,四乡八里的人都来巴结了,因为中了举人后就可以做官了。会试是在京师举行,应试者为各省的举人,考中的被称为贡士,殿试是由明朝的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应考者为贡士,均不落榜,只是重新确定名次,殿试第一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了,在古代中个状元那真是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3)

明朝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4)

明朝

接着说,徐霞客这位高祖徐经作为当时明朝的读书人当然不能免俗,也是热衷于功名的。而且徐家当时是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的大富人家,并且家里藏书甚巨,什么天文、地理、游记之类的也很多,徐经的父亲徐元献也曾在乡试中考得了第三名,后来因为用功过度二十九岁就病故了。徐经在乡试中中举人的名次是第四十一名,也算是个才子,在同时期的江南地区还有另一位才子唐伯虎(唐寅),他在应天府的乡试中是第一名,两人心心相惜,是铁哥们。公元1499年两人共同去京城参加会试,但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太高调,挥金如土,嘴巴还把不住门,到了京城依然如此,于是就遭人嫉恨了,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后,“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的流言便传满京城了。在明代官僚系统中有一类官叫言官,级别不高,但是能量巨大,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拿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给事中来说吧,给事中的头头都给事中不过是正七品,下有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若干。言官们风闻奏事,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生活逮住就“喷”。户科给事华昶听说这件事后立马弹劾这场会试的主考程敏政受贿泄露了考试题目,一时间闹的满城风雨。大明朝廷的“脸面”顿时挂不住了,于是下令严查,但是并没有找出实据,但是经过锦衣卫的言行拷问,来京时徐经确实向程敏政送过见面礼,唐伯虎也向程敏政乞文时送了金币。于是明朝朝廷各打五十大板,华昶因奏事不实被降职,程敏政被罢官,徐经和唐伯虎被剥夺了做官的资格,发充县衙当小吏使用。这件事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件事是却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此案的三名被告皆不服,而且是非常的不服。程敏政被罢官后不久就被气死了,说的文雅一点就是含恨而死。古代的官与吏区别很大,吏是官府中长官自己招聘的办事人员,很难得到晋升,回到家乡后唐伯虎坚决不当小吏,不久与妻子感情失和,从此纵情于酒色。徐经也备受打击,三十五岁时便英年早逝了。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5)

南直隶

此事对江阴徐家的子孙应该产生了某种“心理”打击或者“心理”影响。徐霞客的曾祖父徐洽也是有田产万亩,到徐霞客父亲徐有勉这一代基本是有点家道中落的感觉了,徐有勉喜欢纵情于山水,喜欢在江南地区到处“旅游”,拒绝考取功名。徐霞客的母亲王氏更是一个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能干的女子,王氏的织布技艺堪称精湛,“好艺植,好纺织”《秋圃晨机图引》 ,她嫁到徐家后便弄了一个织布的家庭作坊,最多是织机有20多台,徐家从此殷实了起来。王氏在约41岁时生下了徐霞客,可谓中年得子,徐霞客对其母也极为孝顺,王氏活到了80多岁。王氏通达开明,对于这个儿子徐霞客到处远行的梦想不仅在经济上更是在精神极为鼓励,因为王氏本人也极为喜欢“旅游”,当地人甚至徐氏族人觉的徐霞客不参加科举是“朽木不可雕也”,但开明的徐霞客的妈王氏却不这么认为,为了身体力行地给儿子加油打气,王氏还曾陪徐霞客在近处游历。并且徐霞客的第一任夫人出身江阴名门的许氏对于自己丈夫的远行事业也是极为理解支持的。就这样在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正式出游,他的母亲此时已经60多岁的王氏为他亲自戴上了亲手缝制的远游冠,从此直到他五十四岁去世,人生的多数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6)

纺织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7)

古代

有几个问题解答一下:第一,徐霞客是到处“游山玩水”嘛?不是。作为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大地理学家,徐霞客做的是地理以及人文等等方面领域的考察,是对大自然的深度探索,对于祖国的很多大江大河大山等地他都做了深入的考察,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对于温泉、火山、各地的植被以及气候变化等等也有深入的考察,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比欧洲人至少早了100多年以上。在旅行途中,徐霞客不仅要面对来自人的危险,在30多年的旅行中多次被歹人抢劫偷盗敲诈勒索甚至遇到生命危险,还要面对来自自然的“凶险”,徐霞客去的很多的地方都是人烟罕至的荒山野岭,连当地向导都不敢去的地方,他一定也要去。作为一个大侠,徐霞客虽然是一个野外生存高手和探险专家,非一般能比,但是面对大自然的“险峻”,他也曾差点丢掉性命,探险其实一件要命的事。另外,白天考察结束后,在晚上无论是住寺庙还是旅馆农家,甚至是露宿野外时也要点上篝火写当天的“考察日记”,还有就是写家信来寄托对家中妻儿老小的思念。几十年的考察,徐霞客的游历日记有260余字,他生前未做整理,后来遗失了有200万字的资料,剩下的材料经过后人整理形成《徐霞客游记》,此书内容涉及地理、民族、文化风俗、矿产、水文、气候、动植物等多个领域,比如对金、银、煤、锡、大理石等矿产的产地都有详细记载,对于他所到之处的交通、商业、城镇、风俗等都有详细记载,这既是一部科学巨著也是一部哲学和文学巨著,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科学以及文学、史学价值。所以游山玩水能是这个玩法嘛?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8)

徐霞客

第二,徐霞客这么常年的游历,经费从哪里来?主要靠家里支持,也有友人的接济,另外他属于“穷游”十分节俭。徐霞客共兄弟三人徐弘祚、徐弘祖、徐弘禔,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大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徐家分家时,徐霞客这一户分得了有200多亩田产,但是徐母王氏比较长寿,活了80多岁在1625年去世,徐母持家有方,对徐霞客也极力支持,徐霞客又有妻妾操持家务,这些产业是徐霞客游历的主要经费来源。有奇人那就有欣赏奇人的人,作为明末的一个奇人,徐霞客也交了很多朋友,比如曾官至明朝礼部侍郎的钱谦益、曾任南明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黄道周等人。另外在游历途中,徐霞客也会结识一些朋友和当地的名士,另外徐霞客的友人也会介绍其他人给徐霞客,这些人有时也会给予徐霞客帮助,比如徐霞客人生游历的最后一站是西南边陲,在那里他身患重病以致不能行走,公元1640年,仰慕徐霞客的云南纳西族土司丽江土知府木增不仅为其提供路费,还派八名纳西族壮士护送徐霞客经过五个月到湖北黄冈,在那里徐霞客乘船回到了江阴老家,1641年徐霞客病逝于家中。另外徐霞客“穷急眼”时有时也会借贷,抵押物一般都是他家的那些佃租。徐霞客是属于典型的“穷游”,经常借宿和蹭吃饭的地方是寺庙,也有道观,他在寺庙吃住大部分情况是不花钱的,或者只花很少的钱。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9)

徐霞客旅行路线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10)

徐霞客旅行路线

第三,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不仅是一位大地理学家、文学家以及旅行家,还是一位野外生存专家和探险高手,更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侠。公元1636年,徐霞客开启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对西南边陲的考察,他的老友静闻僧人用血抄写了一部《华严经》,打算放到云南鸡足山迦叶菩萨道场供奉,知道徐霞客要去云南,两人结伴同行。公元1637年初,两人在湖南遇到劫匪,静闻为保《华严经》受伤,徐霞客的财物也被抢的一干二净。后来他们到了广西南宁,不久静闻和尚就在那里病逝,静闻和尚生前曾嘱咐徐霞客:“我志不得达,死愿归骨于鸡足山”,徐霞客离开南宁两个多月返回,得知静闻和尚已死,极为悲痛,带着静闻的骨灰以及《华严经》最终来到了鸡足山,完成了老友的遗愿。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11)

徐霞客

第四,徐霞客长期游历主要靠什么交通工具?吃的如何?住的如何?徐霞客的游历主要是靠脚走出来的,车船马等交通工具用的比较少。至于他吃的也很简单,主食是米饭,当然也有鱼肉、鸡肉等肉类和蔬菜水果,偶尔也会下馆子喝一顿酒,主要是为犒劳他的仆人和临时招来的挑夫,因为有时他会有很多行李。住的主要是旅馆以及寺庙,有时也会露宿野外。第五,徐霞客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历,耽误他的家庭婚姻生活了嘛?没耽误,但是耽误他的“爱情”了。徐霞客的母亲在世时他也是要抽时间回家的,比如他和他母亲约定,春草初萌时出游,秋叶染霜时归来。1607年徐霞客与第一任妻子许氏结婚,两人感情很好,后又纳一妾金氏,1617年许氏病故,后来又娶了继室罗氏,但是罗氏生性狠毒凶悍,两人感情不和。原配许氏的陪嫁婢女周氏与许氏在性情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徐霞客渐渐对这位前妻的婢女周氏产生了感情,两人可谓情投意合,并且周氏还怀上了徐霞客的骨肉,趁徐霞客远行的时候,罗氏强行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周氏嫁给当地的一个李姓男子为妻,地位卑微的周氏为了保住腹中之子,不忍鱼死网破,只得嫁给了李姓男子。徐霞客回家后,气的也是七窍生烟,但是面对既定事实也是没有办法,后来徐霞客与继室罗氏基本就像陌生人一样了,夫妻感情彻底破裂了。后来周氏生一子李介立,算上他,徐霞客共育有四个儿子。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12)

徐霞客

除了徐霞客,明朝还有一位奇人李时珍(1518年-1593年)。李时珍,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他的祖父是一位江湖郎中,他的父亲李言闻是一位当地名医。当时的医者地位不高,李父极力想让儿子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但是李时珍却对医学很感兴趣。李时珍14岁便考取了秀才,但之后三次参加乡试皆失败,李时珍最后决定弃儒从医,并很快成为了当地的名医。1556年,李时珍成为了明朝太医院院判,这也是个正六品的官了,但是仅仅一年李时珍便辞职回乡行医,并潜心医药学研究。经过30余年,著成《本草纲目》,为了写好本草纲目,李时珍也是经常外出考察,走访了很多名山大川,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

女人一生要有个蓝颜知己就好(更是种成功方式)(13)

李时珍

其实人这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了,想干的事情太多,忙的过来嘛?想赚的钱太多,赚的过来嘛?专一是种态度,更是一种成功方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量从事你擅长的行业,也不要轻易换行业,换了行业等于又从零开始了,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从徐霞客和李时珍身上看到的东西,那就是专一与专注。徐霞客一辈子都在“研究地理”,而李时珍一辈子都在“研究草药”,在他们身上我没看到功名利禄之心,看到的只有纯粹、可爱和专一。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