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国产电影票房高的现象看法(为什么有这么多国产片在片尾加字幕)(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电影喜欢在片尾演职人员名单前,用几行文字交代影片中人物的最终结局,并且提炼中心思想。这个五一档上映的《雪暴》就在片尾致敬了森林警察,并且附上一句心灵鸡汤式的口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这是一句很奇怪的口号,至少它和电影展现出来的基调并不贴合。

《雪暴》的故事发生在东北林区。开篇就用航拍镜头强调出大雪封山之后的肃杀。一场金条劫案的发生成为了主线剧情。警察、劫匪、路人被暴风雪赶进一座全封闭的山庄之中。种种设定有明显致敬好莱坞犯罪片和西部片的影子,如科恩兄弟的《冰血暴》,昆汀的《八恶人》,谢里丹的《猎凶风河谷》等等。

商业片的外壳之下,似乎又能看得到导演对失落的东北林区怀有的感情。电影强调林区曾经一度兴盛,如今随着林业的没落而失去光辉,所有的人都想着要离开这个地方。此外,电影中期还出现了一起当地居民因金钱纠纷而导致的绑架案件。这似乎也延续了近年来许多电影热衷于探讨的厂院和下岗主题。

在谈及《雪暴》的创作初衷时,导演崔斯韦曾表示,灵感来自于一次东北林区之旅,并因此了解到“森林警察”这样一个特殊警种。但从最终的成片来看,他利用更多的是东北林区的自然环境,而非森林警察的身份。

张震饰演的主角固然被安上了一个森林警察的身份,然而在影片中,张震的形象与传统警匪片中的警察并无太大差别,也没有凸显出森林警察的职业特征。片尾播出的森林警察真实工作场景的花絮,则让这种落差表现得更为明显。

再加上整个故事中过强的戏剧性和冲突感,这一切都使得片尾字幕中向森林警察致敬的段落显得过于突兀。

在过去两个月中,电影观众看到了不少这样突兀的片尾字幕。《过春天》讲述的是一个往来于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跨境学童,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运输 iPhone 的故事。到了片尾,字幕直白地交代,随着近年来海关打击力度加强,这样运输 iPhone 的现象目前已经得到了遏制。

同样的例子还有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用三行字交代完每一位片中主要角色的命运之后,它又扣回了电影开头强拆城中村的情节,“抗拆事件已得到妥善解决,城中村恢复宁静。”

现实背景的电影需要一个光明的尾声,似乎是中国电影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然,这也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早在《无间道》于 2003 年内地上映时,原本的结局就被硬生生地篡改,回到了正义必将得到声张的陈旧套路之上。

陈旧套路未必不好。经典的商业片总是需要用邪不压正来让观众感到快意。有一点始终是不变的,结局的设置总是需要与影片的基调相符合,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但在《雪暴》《过春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些电影中,片尾字幕并不能符合这个标准。他们存在的意义与其说是创作者真实意图的展现,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意识形态的完整性。和影片的众多增加和删减一样,它们是个标记,提醒你:这个环境一如既往。

目前对国产电影票房高的现象看法(为什么有这么多国产片在片尾加字幕)(2)

制图 / 冯秀霞

题图 / 雪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