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第二家茶颜悦色来了(青澹上新玉川茶海)(1)

说到玉川二字,可能大家最先联想到的,是曾经看过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明兰掌管家事那一集中,有个丫环故意摔坏了“十二件大玉川先生”中的一件,明兰痛心不已,这“大玉川先生”,就是所谓的“十二件”,是宋代官宦贵族阶层使用的整套茶具,茶具一共十二种,所以又叫“十二先生”。宋人喜爱喝茶,所以给茶具起名,并且按照宋代的官制封赐给它们官职。这十二位先生的官职分别是:“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

江宁第二家茶颜悦色来了(青澹上新玉川茶海)(2)

而本期的玉川茶海,只是借了个巧名儿,因为咱们器物的材质,非竹非木,非石非铁,我们是清贵细腻的汝瓷,所以名字的取意,也往山野清风的仙气去了。这款玉川茶海,名称出自“蓬莱山, 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被尊称为“茶仙”。有《玉川子诗集》,著有《七碗茶诗》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诗》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被推到了“煎茶道”始祖的高度。

江宁第二家茶颜悦色来了(青澹上新玉川茶海)(3)

青澹玉川茶海,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将每一寸温柔的细节化为生活的器皿,以不规则花纹为口沿,线条自由飞扬,不拘泥于规制,如波浪般自然起伏,又如高山丘壑,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以金线描绘,曲线的美感散发着灵动的气息。

江宁第二家茶颜悦色来了(青澹上新玉川茶海)(4)

整体器型自由流畅,爽快大气,内外壁以天青釉色遍施内外,玛瑙入釉的温润质感,直壁深腹,好似玉璧青川,清澈无染,象征着“无欲则刚”的纯粹境界。

细而微弧长的鸟喙形鹰嘴设计,柔软垂落,沉思静想,在下小上大的平直器皿中,增加了几分灵巧可人的妙趣,出水断水利落干净。流线向下回转,圆润流畅,轻盈灵动,为整器添多了几分俏皮的意趣。

江宁第二家茶颜悦色来了(青澹上新玉川茶海)(5)

斜直深腹,自下而上缓慢舒张,呈上宽下窄,保温聚香佳,拿握顺手,握感饱满,让人很有安全感。敞口入汤,倾倒茶汤和清洗都方便。

江宁第二家茶颜悦色来了(青澹上新玉川茶海)(6)

有趣的是,这款器物不仅可作分茶器,还能当咖啡拉花器,尖嘴设计能精准把控所要表现的造型轮廓,轻松不吃力,是不是很巧妙~

古人有玉川子,今人有玉川茶海,也算是遥遥呼应互相季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