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爱奇艺《为爱尖叫》晚会上,秦昊和伊能静这对儿真的很野。

先是伊能静直接上嘴当场给秦昊来了个“新年第一亲”。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

他们在台上说,忙得今年都过了半个月了才有时间来点亲密互动。

夫妻俩合唱了《小白船》的新版《白船》。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

换了个活泼的新编曲,可“蓝蓝的天空银河里”一出来,我还是肌肉记忆式地犯怵了。

单凭这一首把童年歌谣变成成年阴影的曲子,我觉得我能记到80岁。

之后秦昊又去表演了《隐秘的角落》番外,还是熟悉的造型,熟悉的张东升。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3)

真不愧是爱奇艺2020年最成功的IP改编剧。

番外布景之精妙惊得网友合不拢嘴。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4)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5)

第一批出场的三个节目里,年代最久远的是陈伟霆唱的《我门》。

这次晚会是观众“沉浸式”观看的,他们可以投票决定晚会节目顺序,cue自己想看的表演嘉宾和返场艺人,简单点说就是谁人气高人就能先上。

《老九门》 播出四五年了仍然能和热播新剧抗衡。

声音记忆牢固得可怕,音乐响起我就想起当年我对张大佛爷流下的口水。

比二月红前来求药那天下的雨还多。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6)

今年《为爱尖叫》的创意还有不少东西。

观众能“一屏四看”,除了舞台主画面,还能看到等候区、后台区和戏剧区。

《隐秘的角落》番外剧的场景就是辛爽导演在戏剧区现搭的。

等候区就更精彩了,潘玮柏认认真真吃火锅,粉丝观察秦岚打麻将打到12点,麻友都换了一圈,真就搞了场全明星年会。

一边正玩着,一边随时可能被送上台表演。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7)

就是有点费主持人。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8)

华少嘴一直不停,控场能力引了不少网友赞叹,和马东俩人撑住了五个小时。

好玩的还有还没合体上台,就挂上了热搜的鬓边cp。

尹正在后台关怀为新戏瘦脱了相的黄晓明,关心地啧出一句“裤衩子都小了吧”,引得观众捧腹。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9)

配上尹正关心的小眼神,商细蕊瞬间变身程凤台妈粉。

二人相隔两端同台演唱《此生》,悲伤滤镜拉满。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0)

商老板和程二爷的绝美售后,但愿在平行时空里,能让人喊一句嗑到了。

其实粉丝投到第一位出场的是谭松韵和任嘉伦。

《锦衣之下》里,陆绎和今夏靠人格魅力打败了五毛特效,吸引来众多自来水。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1)

多少锦衣奶奶(剧粉的自称)直呼真香。

顺其自然铺开的感情线,没有狗血男配女配,二人之间细腻的小心思,种种设定都直击我心。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2)

可惜他俩同框没同台。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3)

谭松韵自己唱了首《亲爱的同学》。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4)

那是她和刘昊然演的《最好的我们》的主题曲。

虽然锦衣夫妇没嗑到,但却意外被谭松韵的表演带回到四五年前。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5)

当时正流行所谓大IP改编。

以前同学们口耳相传的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最好的我们》之类的,突然间都变成了电视剧。

IP改编是个从各种角度被写烂的老话题。

但似乎从没有人说起过,对我们这批跟网文共生的一代来说,IP影视化是另一种意义的“爷青回”。

反正我心甘情愿为《最好的我们》花钱,不只是因为爱看剧。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6)

还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关上房门,假装背单词,其实是拿大肚子台式机在晋江蹲坑的学生时代。

偶尔摘抄几句八月长安们写的抒情句,有时还会化用在老师布置的记叙文作业里。

我现在还能拖稿背出《最好的我们》里的一句:

“突然有些鼻酸,我们都熬过了那段最苦的日子,后来就不在一起了”……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7)

那时《最好的我们》还叫《流水混账》。

现在想起来真是老脸一红。

基本是连我们这个即将变成宇宙大号的小号都嫌言之无物、不会用的句子,当年怎么就会感动得要当QQ签名?

当然会在脑内勾画,每篇青春小说里都会出现的校草余淮们,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年娱乐圈还没有刘昊然这个人,如果有,大概也就是他那样了。

至于会让每个女孩自我代入的小可爱耿耿,可不就是谭松韵本人?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8)

所以青春剧啊,选对角,就成功一大半了。

当年追剧有点追忆青春的意思,转眼又四五年过去,回想追剧时的日子,又是另一重意义的“爷青回”了。

我第一部花钱看的剧是《太阳的后裔》,那也是在2016年。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19)

不过前一年,周围很多人已经为《盗墓笔记》充过会员了。

《太阳的后裔》当年在中国大爆,哪怕再没兴趣,也得追下去。

那时刚刚做娱记不久,追剧既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跟周围人有共同话题,能尽快融入职场里去。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0)

紧接着《老九门》,再到《最好的我们》,连着三部下来,不管是最初是为了什么追的,我都已经离不开爱奇艺这些视频平台了。

付费习惯很快就因为类型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的独家剧、独家综艺给培养起来了。

工作也越来越忙,一天恨不得干上25个小时。

社畜群体在那会儿逐渐形成,我也自动加入了进去。

不远几公里去电影院,等开场,找座位;

再安安静静,不开手机,全神贯注看个120分钟的电影,就和认识新朋友一样,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1)

午饭时间看个《中国有嘻哈》,下班地铁上再刷个《河神》,慢慢成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娱乐活动。

都说手机降低了人的社交能力。

地铁站、宿舍、出租房、午休茶水间里,每个扎在小屏幕后面,自称社恐的年轻人,看上去是那么孤独。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2)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在一个疲于考证、靠编制、无休无止996的大环境里,这点零碎陪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小空间。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3)

视频APP里,内容类型分得越来越细。

都市言情、家庭伦理、谍战、宫斗、选秀……

懂你的口味,帮你省时间,精准推送。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4)

大数据算法被设计出来,初衷当然是为了变现,让更多人心甘情愿掏钱。

但一个商业模式能大规模成功运转,确实也是一个时代的需求。

查到一个数据,到了2018年9月,爱奇艺会员数已经达到8070万。

会员收入在那年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爱奇艺最大的收入来源。

会员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19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最多。

可能在财报里,TA们只是冰冷的数据。

可每个数字背后,又都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活。

2018年,突然又有那么多年轻人,成为视频平台的重度依赖者,还因为有两件大事发生。

一个是《偶像练习生》,还有一个是《延禧攻略》。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5)

《偶像练习生》开启了网综时代的选秀风潮。

也开启了“中国偶像组合元年”。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6)

另外一波没有或还没有沦为社畜的年轻人,拿大把激情热血去饭圈里翻云覆雨,展示肌肉,展示存在感。

她们在网上创造了新的语言体系,背后是新思维方式的产生。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7)

《偶像练习生》的出现,贴合了年轻人的另一种心理刚需。

至于《延禧攻略》能在2018年成为爆款,同样是因为紧贴着时代情绪。

披着玛丽苏大女主的外壳,演着一帮女人为了抢一个男人,倾轧陷害的宫斗剧,已经过时。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8)

人们爱看的是拿后宫当职场搞,要事业不要爱情,一路开挂的快节奏爽剧。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29)

这些内容被精准生产出来,其实也可以说是大数据运算后的结果。

它们真的很懂年轻人。

这两个IP太出圈,到了不看都没法跟别人拉家常的程度。

自然有更多年轻人入场。

2019年6月,爱奇艺会员数破亿。

当基数足够大,某种意义上,它就不只是缓解孤独的小空间了。

甚至发展成线下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许手机确实颠覆了传统的社交方式,但这些视频平台也帮年轻人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模型。

去年的《青春有你2》《乐队的夏天2》《隐秘的角落》,创造了很多出圈梗。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30)

直到为爱尖叫的后台采访,秦昊还在被cue“爬山”。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31)

在速成戏剧环节演了张东升的陈伟霆,结束后还发博问“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爱奇艺尖叫之夜预约(在为爱尖叫晚会里)(32)

《为爱尖叫》晚会就像是这些年来各种出圈梗的一次大巡礼。

很热闹。

但我还是对谭松韵印象最深。

大概是因为她太像学生时代,那种漂亮又不过分漂亮的女同学,勾起了我两重怀旧情绪。

距离《最好的我们》过去快5年了。

谭松韵还在演高中生,我却慢慢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