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玉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教授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企业史:企业之根

企业的历史不止是企业发展的内史,还有企业所处的时代历史。企业历史是企业的发展记忆,是可以共享的财富。学习企业历史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会在无形中变成企业的隐性资产。在传统上,企业历史被理解为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应当体现出明显的跨越,少则十几年,多则上百年。如今,大众对于企业历史的理解应当有一个更新,即“新企业同样可以有大历史”。新的企业虽没有充足的企业发展史,但仍可以被时代赋予历史与价值,如可在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成立方面进行切入。新企业对于企业的定义、企业社会性的理解、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都可以作为新企业的时代历史。这种时代历史,能通过对企业的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三大方面进行挖掘,最终在社会服务、社会效应对经济效应的促进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在讲述企业发展故事的过程中,企业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应该成为展现企业历史的局限。

企业的发展史是企业的根基。当前,对企业历史的挖掘与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深度探寻百年老店的民族品牌意义,并发挥民族品牌的示范性作用;企业融入时代发展的“大历史”中,肩负自身的时代责任;企业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为落脚点,将创造历史的成就感作为一切行为的导向;企业从更高的格局,即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二、企业精神:企业之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精神的挖掘需要从企业文化着手。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凝聚力与向心力。时代、行业、企业员工等对企业的认可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企业文化可细化为生产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等。企业成就与荣誉,是具有激励性质的组成部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行为,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员工的关爱,创造“家化”归属感,是具有慈爱性质的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存在一定的共性:具有“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的决策力量,“正人先正己”的榜样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关爱力量。同时,具有三方面的特点:鼓励创新,不畏后浪推前浪;锐意进取,坚持攀登;保持奉献,以财发身。从企业文化中凝聚出来的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上。企业工匠精神托举起企业家精神,从大国工匠到企业工匠,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可伸缩性和广泛存在性。工匠事例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工匠作风是工匠精神的缩影,工匠业绩则是工匠精神的数字化聚焦。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养成工匠的激励机制。



三、企业博物馆:企业之梦

企业博物馆是专门保存企业历史、展示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精神的空间。建设企业博物馆的目的是通过博物馆展示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情怀、企业前途与未来。企业博物馆是企业的“精神圣堂”,可以作为企业员工的寻根之地,可以通过企业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热爱之心;作为精神家园,通过展现企业精神,激励员工的干事创业之志;通过展示未来蓝图,进一步坚定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企业博物馆在建造过程中,体现出“艺术殿堂”的性质。其中的建设艺术、展陈艺术、流程设计艺术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员工寻根企业文化的需求;同时,对具有精神激励效果的展览物的选择、氛围的营造也十分关键。这一过程中,为了获取相关资料,企业会向员工征集物品、故事,这一行为可以进一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记忆与感触。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企业博物馆的设计会更多地融入科技元素,科技将在产品博览、企业档案研创、未来之路展示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企业博物馆置于元宇宙中也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利用元宇宙技术,可以更好地讲述企业故事。从物件的展陈到声光电技术运用与实体参观、虚拟交互式参与,由单纯的观感向体验感不断靠近。元宇宙条件下的多维博物技术运用,将会促进企业博物馆实现从静到动、从二维三维到多维的转变。届时,游客将从“走近”企业博物馆升级到“走进”企业博物馆。

各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与企业博物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