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这是杭州正在构建的城市大格局。今天,“北秀”有了一个新地标,拱墅区半山上的望宸阁正式开阁。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1)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2)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3)

图片来源@余文华

望宸阁择址半山,不仅因为260米的海拔可以远眺杭州主城区,目之所及届是景,古称“皋亭山”的半山是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宗教文化、丧葬文化、民俗文化的特色集中地。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4)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5)

图片来源@余文华

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阮元、郁达夫、俞平伯等历代文人雅士都曾游历半山并留下诗词歌赋。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就出土于半山。

虽说是纯新建的阁楼,但望宸阁却有着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40米高的阁楼外形是严格按照南宋建筑外观材料、建构法式和模数尺度建造的,基本还原了南宋建筑形态特征及艺术特色。

比如采用南宋特有的抱厦和卷棚以及一些格子门、栏杆、十字脊等构件,营造出檐角高翘,斗拱层叠交错,门窗剔透的南宋高阁范儿。

阁楼选用的木材都是菠萝格,也叫铁梨木,质量硬、强度高且耐腐蚀。其本身就有些深色文纹,抛光后用桐油简单上个色就相当有质感,而且颜色会随着时间越变越红,最为符合古建筑的色彩。

说到现实,望宸阁可是带着一身文化气息。

望宸阁景区的山门,又称为乌头门,门上匾额“胜境宏开”四个字由著名书法家骆恒光先生题写,寓意皋亭胜境宏开,欢迎各方贵宾的光临。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6)

图来源拱墅商贸旅游

在望宸阁的南挑台,抬头可以见到一块铜匾,金光灿灿“望宸阁”三个大字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金鉴才题写,铜匾是由国家级铜雕非遗传承人朱炳仁承制的。

匾下方两侧柱上的楹联为:“千古名山,更叠崇楼洵绝代”“四时清赏,相呼朗月可中天”;由杭州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杭州著名文史学者王其煌撰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冷印社副社长朱关田题写。

望宸阁采用“明三暗五”的重檐楼阁式形态,直白的说,大家从外观只能看到三层的设置,内部实际上有五层。其中一、三、五为明层,二、四为暗层。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7)

内部装饰同样为南宋风格,每一层所能欣赏的事物也各不相同。

一层:

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以瓯塑壁画为主体,设置了一幅长7.1米、高4.5米的大型瓯塑作品《半山盛景图》,由国家级(瓯塑)工艺美术大师周锦云创意制作。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8)

图来源拱墅商贸旅游

画面以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全貌为主景,画面采用散点透视,内容涵盖了世界文化遗产运河、连接半山与主城区的纽带上塘河景观,还有拱宸桥,半山依锦桥,以及停产后实现转型升级的杭钢新城成为工业遗址公园和现代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景象,同时还呈现了半山极具代表性的半山观桃、皋亭修禊、蚕花庙会的细节场景。

北京人民大会堂、杭州雷峰塔、萧山机场总统接机厅等瓯塑作品《雁荡秋色》、《西湖全景》均出自周锦云大师之手。

瓯塑后方墙面则展示半山娘娘木雕、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成果的杭绣、书法石刻线描等配套作品,均选用半山历史人物肖像及诗作等内容。

二层:

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的暗层,设置一幅长约16米、高2.5米的大型壁画《皋亭山史话与传说全图》,画的是《战国古杯》、《泥猫驱鼠》、《庙祀娘娘》等16个不同年代的半山历史故事,由著名画家傅伯星及其学生赵华团队完成。

杭州城北第一地标(杭州城北新地标)(9)

图来源拱墅商贸旅游

这个团队之前操刀过杭州城隍阁、鼓楼、杭帮菜博物等系列南宋风情作品。

三层:

含外廊面积共约280平方米的明层,以南宋茶文化为主题,设置为茶室,布置宋式家具,以黑檀为材质,门窗装饰竹帘,前设琴桌琴凳和黑色的古琴,整个空间布置将营造宋式风味。

四层内容:

临时展厅,供举办各专题展览、展示用。

五层内容:

海拔约300米的顶层,主要给大家登高远眺,往东看是虎山龙池及钱江,往南看是拱宸挢与城隍阁,往西看是杭钢基地及西湖名胜,往北看是良诸及杭嘉湖平原。

如果能见度足够好,能看到钱塘江呈“之”字形。

负一层:

设置了一个地宫密藏室,收藏一批反映当代杭州拱墅建设成就、人居环境、社会百态、市井民俗内容的文字作品和望宸阁记,以及运河申遗、G20峰会等大事记。

都市快报记者 潘杰 编辑李师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