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是“救世之书”,实际说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种人间社会的关怀。老子偏重治国,而庄子偏重治身,他从个体生命出发,注重养形、养神。庄子推崇精神境界,人的形迹很小,但是心很大。他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文学的想象力,描绘鲲鹏展翅的壮阔景象,借形的巨大,衬托心的宽广,所以说逍遥游的主旨是“游心于无穷”。

老子“无为”,庄子“游心”,这是老跟庄在内涵上的重要差别。《老子》书中讲“无为”有12次,除了“道常无为”,其他都是从政治角度对管理阶层提要求。《庄子》书中“心”出现了180多次,主要描写由封闭的心灵到开放的心灵,敞开精神空间。

孔子老子庄子精读(老子无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