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户”这个词的由来,你了解吗?
提到钉子户,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一片繁华喧嚣的高楼大厦中,突兀存在的一栋房子。
钉子户,用来指代某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拆迁,而又身处闹市或开发区域的房屋。《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不肯迁走的住户。
对于钉子户,这个词语从什么时候提出,已经无从确认,但是“钉子户”这个词在拆迁中或新闻媒体中被广泛运用,几乎成为在征地拆迁中,不愿意拆迁的居民的代名词。
虽然钉子户”一词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而出现的新鲜词汇,但是动迁工程早已有之,早在公元前846年,周厉王为了扩建王宫,要占用一个民间的大池塘,本来与池塘主人鬲从讲好了价钱的,可是周厉王却一时难于给出足够的资财,就派人去和鬲从商量并保证“待秋后按市价分毫不差一应奉还”,但是鬲从以他要靠池塘养鱼育藕谋生为名拒绝同意,于是周历王没办法只好先给鬲从在宫中安排了一个职位,并承诺秋后依约补偿,鬲从这才让出池塘。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被频频提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拆迁方与被拆迁方达不成一致,导致被拆迁方不愿意搬迁,便成为了所谓的“钉子户”,为了推进拆迁进度,一些拆迁方开始采取断水、断电、强拆、偷拆、误拆等方式进行暴力拆迁,暴力拆迁不符合法律规定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想要从根本上推进拆迁进程,通过合法的程序以及合理的补偿,相信更多的被拆迁方还是愿意配合拆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