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又被称作“诗豪”,其山水诗更是突破大历、贞元以来山水诗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一开山水书写新貌。其在和州任职期间创作的《陋室铭》被称作千古铭文,那么对这篇“千古铭文”你知道多少呢?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刘禹锡经历了什么)(1)

一、《陋室铭》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少年成名,永贞年间参与革新,因为唐顺宗的个人问题,导致革新失败,而作为革新派“二王八司马”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也不得不接受失败者被安排的命运。

于是在唐穆宗长庆四年被贬到和州任刺史,然而此地的县令却是个小人,也许是为了趋附于当时的当权者,当刘禹锡到任时,便处处刁难于他。

本来按照相关规定,此时的刘禹锡应该是可以住在县衙里面,且房舍不小的住所之中。和州县令却未按规定办事,而是将刘禹锡安置在一处临江的居所之中。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刘禹锡经历了什么)(2)

但刘禹锡并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是自得其乐。和州县令见此,很是不爽,于是重新给刘禹锡安排住地,刘禹锡依旧一幅自得其乐的样子。

这让当时的和州县令更加不爽,再次逼迫刘禹锡搬家,如此再三,直到最后,刘禹锡只得斗室而居,屋中仅一桌一椅一床。刘禹锡忍无可忍,于是写下了千古铭文《陋室铭》以自证己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仅八十一个字,既警示自己,也讽刺当时的那些刁难他的小人。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刘禹锡经历了什么)(3)

二、《陋室铭》内容评析

铭作为一种文体,主要是刻于金石之上,多用来歌功颂德以及警示自己,如墓志铭中的铭、刻于钟鼎之上的祭文,就是铭文歌功颂德的典范。

论及此,题目就可以理解了,作者以“陋室不陋”揭示自己的核心思想,实际上也是借陋室之名行歌功颂德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和高洁伟岸的情操。

全文山水起兴,矮山浅滩,有仙有龙就会有名有灵;陋室虽陋,只要居住的主人有德有才,也能声名远播。平凡的山水可以因为仙龙而灵秀,陋室自然也可借高尚道德撒芳名。

接着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比喻自己的人格,进一步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对其进行论述,只因自己交往的人都是道德高尚之人,而不是无学之辈。

在文章中作者引用三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自己的陋室与这些名人志士相比,卧龙隐居草庐以待明主,杨雄官至上品,但他却淡泊名利。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刘禹锡经历了什么)(4)

作者引用此二人的草庐亭子,其意有二:一是自己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又渴遇明主,希望一展抱负;二是表达自己宠辱不惊,坚守节操,处危不乱的态度和意思。

作者在官场起起落落,此时的作者因参与革新失败,被贬至和州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当刺史,被县令刁难。最后忍无可忍留下了这一篇八十一个字的铭文。

结合作者的经历,可以推测,作者当时的状态更偏向于其表达的第一种意思,就是期望得遇明主,一展抱负。

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在当时无疑是最好的论据。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引用圣人之言收束全文,即是对小人的直接反击,也是对自己道德品质下了最好的定论,充分而无可辩驳。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刘禹锡经历了什么)(5)

三、结语

刘禹锡以陋室喻指自己的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交往无白丁,自己也就是矮山中的仙,浅滩里龙。刘禹锡因革新失败被贬,受到此地县令刁难,正所谓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努力修炼自己,那怕是一时的失败也不会是永远的失败,无论是三国诸葛,还是西蜀杨雄都是身负才华。身居高位也当谦卑而行,一时落寞也不忘提升自己。

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刘禹锡经历了什么)(6)

关于《陋室铭》,你有其他的观点和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