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探险队第一集霸王龙(恐龙档案53伶盗龙)(1)

伶盗龙

年代:白垩纪晚期

地点:亚洲(蒙古和中国)

大小:长1.8米

食性:食肉

伶盗龙又译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属名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头骨。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但现多已不被承认。

1971年在蒙古的一项发现令人瞩目,其中有两具骨骼化石——伶盗龙与原角龙。二者显然进行了场苦战,因为伶盗龙临死前用手爪紧扣着原角龙的头盾镰刀状的爪子深深地刺入原角龙的腹部,而原角龙在临死之前也可能用角状喙刺入了伶盗龙的胸部。这一场景从总体上展现出了驰龙科凶猛的习性,伶盗龙便是典范。驰龙科一般都有着较短的深厚头部,而伶盜龙的头部较长,低矮,且鼻子扁平,这是它与其他驰龙科动物的主要区别。除了它的镰刀状爪子相对较小,其他方面都与别的驰龙科动物相似。

伶盗龙是最广受一般大众熟悉的恐龙之一,这导因于它们在麦克·克莱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以及同名电影中的抢眼表现,但小说与电影版本对于伶盗龙的描述有误。对于古生物学家而言,伶盗龙则是种重要的恐龙。已发现超过10个伶盗龙的化石,是驰龙科中数量最多的。而其中一个著名的标本,则保存了与原角龙缠斗中的伶盗龙。

伶盗龙生活在大约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伶盗龙身长大约2.07米,臀部高约0.5米,体重推测约15公斤。

伶盗龙具有相当长的头颅骨,长达25厘米;它们的嘴部有26到28颗牙齿,牙齿间隔宽,它们的大脑较大,猜测它们应该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而且活跃矫健,是出色的奔跑者,可以捕食行动迅速的猎物。

伶盗龙至少前臂上长满了羽毛(也许全身有羽毛),不会飞,也许羽毛在它们奔跑的时候可以起到一些协助转向的作用。

伶盗龙的爪子有三根锋利且大幅弯曲的指爪,伶盗龙的腕部骨头结构可以作出往内转、以及向内抓握的动作,非常灵巧。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迅猛龙(伶盗龙)是群体恐龙,而实际情况是,伶盗龙的化石基本都单体被发现,它们可能并非是成群结队的捕食出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