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水珍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中共党员、秦腔打击乐协会理事、西安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渭南市第一、四、五届政协委员。1943年出生于西安市一个梨园世家,父亲卫振伯是西安三意社名鼓师。受家庭环境熏陶,卫水珍从小就对秦腔很痴迷,喜爱秦腔艺术。1954年考入西安三意社,成为该社第九期学员,工正小旦,师承秦腔名家董化清、苏蕊娥等。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倾囊传授下,卫水珍演技日臻成熟。同时,卫水珍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很短时间里。就掌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启蒙戏《河湾洗衣》演出就得到老师们的称赞。1956年毕业后,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支持工矿农村文化建设,她随西安三意社60余人支援组建了白水县剧团。曾任白水县剧团党支部书记、名誉团长、艺术指导,现为中国剧协陕西分会会员。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

青年时的卫水珍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

1979年卫水珍参加渭南地区首届文学艺术工作会议时演唱

艺术之旅

卫水珍扮相俊美,嗓音娇嫩圆润,唱腔委婉细腻,吐字真切,发声自然。很好地揉进了一些现代的音乐美,听起来非常耐人寻味。她的表演传神到位,戏路宽、擅长演苦情戏,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表演声情并茂、催人泪下。从艺六十多年来,她先后在秦腔舞台上主演了八十多个秦腔本戏、折子戏,塑造了众多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她那质朴、大方、自然、亲切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赏。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3)

卫水珍《囊哉》剧照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4)

卫水珍《五女拜寿》剧照

卫水珍出道早,天赋好。早在60年代,还是小姑娘时,卫水珍饰演的白云仙、七仙女、黄桂英等艺术形象在渭北一代就深入人心,当地戏迷称她为“珍珍娃”、“嫩水水”。此后,随着她的演技不断成熟,戏迷们又亲切地称她为“渭北一枝花”、“高原白菊”等称号。她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秦腔明星,是渭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卫水珍是秦腔舞台上一位出色的全旦演员。卫水珍的本行是正、小旦,有时兼演老旦,也常演花旦,偶而也演刀马旦和彩旦。她样样都能演,而且演的都很出色。她能很好地利用不同位置的发声,来塑造不同行当的角色,是西北五省罕有的秦腔全旦演员。演啥象啥,不论是唱腔、表演、做工、道白都是非常优秀的。用她自己的话说:花旦要“甜、脆、嫩”;小旦要“细、柔、和”;正旦要“纯、昂、正”;老旦要“宽、厚、囊”。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5)

《玉堂春》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6)

卫水珍《探窑》剧照

从艺以来,卫水珍主演的剧目和塑造角色有:《白蛇传》中的白云仙、《玉堂春》中的苏三、《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秦香莲后传》中的秦香莲、《狸猫换太子》(前后本)中的李宸妃、《双官锆》中的王春娥、《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探窑》中的王宝钏和王夫人、《火焰驹》中的黄桂英、《抱火斗》中的姜娘娘、《藏舟》中的胡凤莲、《槐荫别》中的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囊哉》中的范素玉、《五女拜寿》中的杨元春、《打金枝》中的昭仪公主、《河湾洗衣》中的田赛花、《生死牌》中的王玉环、《八件衣》中的杜秀英、《桃李梅》中的封氏、《汾河湾》中的柳银环、《三滴血》中的王妈、《酒圣杜康》中的若玉、《周仁回府》中的胡秀英、《卧虎令》中的湖阳公主、《杀狗劝妻》中的焦氏和曹母、《虎口缘》中的贾连香、《拾玉镯》中的孙玉娇、《杨八姐盗刀》中的银花公主和佘太君、《辕门斩子》中的佘太君、《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三世仇》中的虎儿娘、《李双双》中的李双双、《万家春》中的辛月梅、《三霞传》中的韩萍、《重阳节》中的李珍等等。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7)

卫水珍《三娘教子》剧照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8)

卫水珍《斩秦英》剧照

艺术成就

卫水珍在她一生的演艺生涯中曾获得过许多奖项:1960年在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中,演出《断桥》、《杀庙》获得“优秀演员奖”;1963年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中,在《三世仇》中饰演虎儿娘,荣获“二等奖”;1964年渭南地区会演,在折子戏《三世仇》中饰演虎儿娘获集体“二等奖”;1981年渭南地区青年演员会演,在《桃李梅》中饰演封氏获得“一等奖”;1983年在现代戏《三霞传》中饰演韩萍获得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一等奖”;1989年在 陕西省“农行杯”中年演员大赛中,主演《断桥》获得“一等奖”;1990年,做为西安易俗社特邀导演,排演《铡美案》获得成功,易俗社赠锦旗“培养新秀,艺风可赞”;1991年主演《斩秦英》中银屏公主,在陕西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上获奖;1993年,在《酒圣杜康》中主演若玉获渭南地区会演“一等奖”;1994年在陕西省“红桃杯”广播大赛中演唱《三娘教子》获得“一等奖”;1999年被陕西电视台评为“陕西省荧屏百家演员”;2012年被授予“渭南市文化成功人士”的光荣称号。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9)

1990年,西安易俗社特邀卫水珍(后排右三)排演《铡美案》,与冀福记(后排左三)、孙利群(后排左五)、郭

陕西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曾多次播放过她演出的剧目。1984年陕西广播电台录制她主演的秦腔折子戏《断桥》、《杀庙》;1985年陕西广播电台曾作专题《在山人未知,出谷便芬芳》详细介绍了她的艺术成就;1985年参加了秦腔广播剧《重阳节》的录制;1989年甘肃音像出版社录制了她在《八件衣》中饰演杜秀英、《生死牌》中饰演王玉环、《打路》中饰演李老夫人的录音盒式带;1995年录制了《红桃杯》(三娘教子)录音盒式带。陕西电视台陆续录制了她主演的《断桥》、《三霞传》、《酒圣杜康》等剧目。同时,她还曾多次参加陕西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戏曲晚会,演唱《重阳节》、《表花》、《断桥》、《三滴血》、《斩秦英》等。可以说:卫水珍是秦腔界一位“常青树”、“难得的艺术家”!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0)

1985年接受原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卓慧采访

经典艺术

卫水珍对秦腔艺术孜孜追求,一丝不苟,塑造过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她所塑造的三个旦角代表人物白云仙、秦香莲、李宸妃就特别突出,堪称其小旦、正旦、老旦的经典艺术之作。

(一)小旦代表作---《断桥》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1)

《断桥》剧照

卫水珍演出的《断桥》非常扎实,她的成名作就是《断桥》这出戏。卫水珍的《断桥》可以说在做工、唱腔、表演上都非常到位。她的《断桥》敢于打破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从中融进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演技风格。她善于理解剧情,时时以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情绪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声情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2)

卫水珍《断桥》剧照

白云仙兵败金山寺, 身怀六甲,显得非常仓慌、无奈、焦急、悲伤。“与天兵打一仗气冲牛斗”一声尖板唱过,称得上先声夺人。那撩人的行腔尚未落尽,头戴白额,身着白色战裙的白云仙出场了。卫水珍一出场,就紧紧地把握住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把悲愤欲绝的内心感受和腹疼难忍的外部形状,通过磋步、磨锤子、翻身等程式加以体现。同时不时地用手紧捂腹部,即就是回忆以前游湖的喜悦,表现对法海的无限憎恨时,也没有忘记白云仙当时的境况---时时不停地变换着手捂住腹部。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身怀六甲,兵败金山寺而归。当青儿念道:“前边不远就是断桥”时,卫水珍猛然用了一个悲怨、发痴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稍停,疾步上前双手紧抓青儿,声音颤抖地说:“啊!怎么说来到断桥了吗?”,随后,猛推青儿,四处张望,凝视断桥方向,微微摇头,着力表现出白云仙触景生情、往事不堪回首的内心情感。在演唱“西湖山水还依旧”这段时,自然清脆的嗓音让人们走进了美丽的西湖岸边,把一个向往人间美好爱情的白云仙演唱的凄楚感人……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3)

卫水珍《断桥》剧照

而当青儿怒斥许仙,拔剑刺杀许仙时,白云仙爱恨交加,心理情绪变化很复杂。卫水珍在表现这一情节上特别到位,她护着许仙,同时哀求青儿放过许仙。当白云仙指责许仙无情无意、私上金山的那段戏,卫水珍处理的非常独特,一推一拉,她手指许仙额头,一用力把许仙推倒一边。同时急忙用另一指捂住腹部的手抱住许仙,竟然不顾自己身体的疼痛来爱抚许仙,连将要分娩时的疼痛也忘了。并结合“夫妻恩情山海重……”的演唱,卫水珍发挥了她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的演唱特色,使这段流传广泛的唱段被她演唱的婉转深情,情深意切。通过这一系列“唱、念、做”规范化、细致化的表演,充分表现出了白云仙对许仙爱与恨、悲与情交织在一起恩爱难舍的复杂心情,使人物有血有肉。每每演到这一段时,观众都抱有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演员表演的肯定,也是对卫水珍精益求精、细琢角色的肯定。她的这一段演技技巧曾被许多演员所借用,可以说,她对《断桥》这出戏付出了许多心血,《断桥》这出戏凝聚着她的许多汗水。

卫水珍的《断桥》唱腔婉转,做工规范,表演细腻,功夫到家。秦腔名家贠宗翰评论她的《断桥》是:“秦腔艺术界难得的艺术精品,可以成为青年演员学习表演的范本”。《断桥》也给她带来了许多荣誉,她的《断桥》曾被陕西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录音、录像,并多次播放,引起强烈反响。

(二)正旦代表作---《杀庙》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4)

卫水珍《铡美案》剧照

卫水珍主演的《杀庙》也很有特色。她饰演的秦香莲除唱腔圆润,吐字清晰外,表演上也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她一出场,在唱“母子三人出宫院”之前,细腻的面部表情就紧紧吸引住观众,开口唱时,声泪俱下,非常感人。她按字音拖腔,刚柔并济,长短合度。她气口很好,尤其是字头咬得很有力度,上板后由慢到快拿捏得很有讲究,情绪变化的层次性很强。卫水珍着眼于整个唱腔的节奏,整个行腔干净、利落,一气呵成,这是董化清特点的继承。同时在表演上卫水珍充分发挥她擅长演苦情戏的特点,一出场亮相,就紧紧抓住两个子女的手,面部表现出既悲又恨又坚韧的表情,配合声腔来塑造人物的感情。在初发现有人追赶时,她先是抬足翘首观望,并急忙护住一双儿女,表现出惊恐和莫名其妙的心情。当韩琦踢开庙门,持刀杀来时,她一手紧紧握住刀柄,一手护住儿女。张口呆哑,瞪眼瞅刀,把秦香莲惊恐万状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韩琦要杀秦香莲母子时,卫水珍没有用软弱无能,低声下气的表情,而是用怨恨、伤心、刚正、求助的眼神和表情来向韩琦哭诉。从秦香莲的遭遇和性格中激发韩琦的内心矛盾,直至自刎,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5)

卫水珍与张兴美《杀庙》剧照

卫水珍在《杀庙》这场戏里充分发挥其唱念特长,准确、细致地刻画了秦香莲临危不惧的真挚情感。卫水珍塑造的秦香莲着力于坚韧刚强、不甘欺侮的整体形象,在渭北卫水珍享有“真香莲”的赞誉,《杀庙》也成为卫水珍最拿手的正旦折子戏。她和张兴美合作演出的《杀庙》,表演精湛,感人至深,颇具影响。

(三)老旦代表作---《狸猫换太子》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6)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7)

卫水珍《狸猫换太子》剧照

秦腔《狸猫换太子》是卫水珍老旦的代表作,在《狸猫换太子》中卫水珍饰演李宸妃。其中《寒窑》一折是该剧重头戏,也是秦腔老旦的唱工重头戏。《寒窑》一出场是一大段感人肺腑的唱段,以二导板“西风起黄叶飘秋雨阵阵”起板,这一句卫水珍以极其慢落的唱法进行处理,以对比鲜明的节奏唱出了李宸妃被流亡寒窑焦灼而悲凉的情绪。紧接着转入第二句苦音慢板“寒窑内冷凄凄好不伤心”时,卫水珍唱的非常凄楚、哀凉。当唱第三句“回想起当年事珠泪滚滚”时,卫水珍在这三个字“回想起”后巧妙地用了一个碗碗腔的过度音“呀”,充分体现了李宸妃那种无限凄凉的情绪。当唱到“当年事珠泪滚滚”时,卫水珍已经是声泪俱下、无限伤感了;当唱第四句“冤和恨深似海何处去伸”中“冤和恨”这一句时,卫水珍憋足了气力,把满腔冤气都宣泄出来,到“深似海”时,观众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达到了共鸣,也成为本唱段中最出彩的地方。第五句“囚冷宫遭大火几乎命陨”后,就转入苦音二六板“那秦风为救我烈火焚身”……当唱到最后一句“老泪纵横湿衣襟”时,卫水珍已经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观众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卫水珍在《寒窑》的表演上,时时流露出李辰妃特有皇后的气质,同时改变以往老艺人的表演风格。《寒窑》一场戏中,李宸妃已经变成了瞎子。老艺人遗留下来的瞎子在舞台上的形象是闭着眼或蒙着眼,只能用唱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卫水珍大胆改进,吸收电影和电视里用明眼演瞎子的处理手法,即用睁眼饰演瞎了眼李宸妃。这样,既有演唱、还有面部表情,又有瞎子的形象,从而增强了戏剧舞台表演的艺术性。

在《摸包》一场中,卫水珍显示出她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李宸妃称自己是“哀家”时,又小心地用耳朵听着周围的动静,说出“哀家李宸妃”这五个字,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这段戏里,虽然李宸妃双目失明,卫水珍却从自己闪动的盲眼中,看到李宸妃的自信。尤其是到最后,包拯告知可为李宸妃伸冤报仇,安置她暂住天齐庙。包拯一声“送国太”时,卫水珍回敬一个“免”字,那气质、那语调,那多年不使的威风表现得酣畅淋漓。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8)

1991年参加陕西省剧协文艺工作交流会,卫水珍(右一)与原陕西省文化局局长鱼讯(左四)、省剧协主席杨兴(

名家合作

卫水珍是秦腔舞台上难得的艺术人才,只要是旦角戏,她都能演,而且演的都很到位。西安的秦腔名流都喜欢和她配戏,王辅生、贠宗翰、肖玉玲、李爱琴、刘茹慧、全巧民、郝彩风、李月娥、丁良生等都和她配过戏。她能激发对手演戏的激情,名家稍不留意,卫水珍饰演的配角就掩盖了他们。贠宗翰、肖玉玲、李爱琴、全巧民、刘茹慧等就深有体会,说卫水珍是天才演员,并不过分。

秦腔名旦全巧民就曾对卫水珍的老旦道白赞不绝口。1990年,卫水珍和全巧民合作演出《杀狗劝妻》,卫水珍饰演曹母。她的戏份并不多,但名角就是名角,出色的表演和精彩的道白顿时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杀狗劝妻》中曹母是一个地道的穷婆,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地养活了儿子,从一上场卫水珍就已经把曹母的形象勾画出来。当儿子回来后,她的道白非常精彩,手拿拐杖,一步一迭,向儿子诉说委屈。卫水珍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其原因是她没有李宸妃那样的头脑,不会分析,不会思考,只会无休止唠叨,台下掌声持续不断。全巧民在后台看呆了,以至于竟忘记了焦氏上场……陕西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爱美在一次看完卫水珍的《杀狗劝妻》后,就直呼:秦腔竟然有这么精彩的道白!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19)

卫水珍 肖玉玲《探窑》剧照

1992年,白水县剧团邀请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主演折子戏《探窑》,卫水珍配演王老夫人。两位艺术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令人震撼。卫水珍塑造的王老夫人非常感人,她很动情,演出时她的滚白引起满场喝彩,当她滚白念到:“说是儿啊……”一句时,感情真挚、声音高昂、哭音拖起、引起共鸣,全场掌声四起,艺术感染力很强。这就是卫水珍独特的地方,也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舞台花絮

卫水珍经常下农村、到工厂、去矿区,走遍了渭北高原一代。白水县的山山水水,有她踏过的足迹;白水县的沟沟岭岭,有她趟过的汗水;白水县的大小村庄,有她真情的声音……观众喜爱她,她也热衷于为观众服务。多年来,卫水珍在秦腔舞台上演出时有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摘录一些花絮,从中可以看出她炽热的敬业精神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1963年春,白水县剧团在仓颉庙演出, 卫水珍随着剧团步行七十多里路,精疲力竭。当晚演出《火焰驹》,卫水珍饰演黄桂英。露天的剧场,挤满了观众。快开演时,卫水珍已化好妆,带好头饰,准备穿戏装。突然感到头昏心慌,浑身冒汗,跌倒在地。董化清团长急忙赶过来,卸掉她的头饰,扶她到长椅上躺着,让其他人员赶快 叫当地的医生进行治疗,并到前场向观众做耐心的解释。经过医生的治疗,卫水珍的病情有所好转,就要上台演出。董化清团长对她这种爱戏如命的精神感到很欣慰。要她大胆演出,有老师和同志们在后台为她加油助威,一定能演好。深受鼓舞的卫水珍抱病上台演出,一出场观众就拍手欢迎。在《花园卖水》一折中,她与饰演芸香的王秀云配合默契,表演真挚,很好完成了演出任务,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1980年冬,白水县剧团演出秦腔传统剧《抱火斗》,卫水珍饰演姜娘娘。她的戏份很重,其中《剜目》、《抱斗》两场戏是重头戏。姜娘娘被施以火斗酷刑,剜目烙手,惨绝人寰。在表现这一情节中有一系列忍辱疼痛的高难度程式化表演,没有相当的表演技巧和对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是难以胜任的。卫水珍充分表现出她扎实的艺术功底,很好地驾驭了这一难度较大的角色。在演出第一场后,她就不耻下问,积极询问老师和观众的反馈意见,当一些老师和观众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后,卫水珍虚心接受。第二天就和该剧的导演、秦腔名老艺人杜化秀老师一起揣摩、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净化了秦腔舞台。通过改进,深刻表现出了姜娘娘虽为皇后,却遭人陷害的悲惨命运。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0)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1)

卫水珍《火焰驹》剧照

1989年初,陕西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在三原录制,整个舞台,花团锦簇,欢庆吉祥。当时需要一个节目《表花》,来烘托晚会的氛围。一些名家新秀试装演唱都感到不很理想,卫水珍准备的节目是《断桥》,编导组想让她演唱《表花》。她为了晚会的整齐要求,放弃了她的拿手唱段,主演《表花》,就一个人演唱。她自编自演,表演的《表花》别具一格,演出很成功。《表花》也成了那届晚会中一道靓丽的剧目,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随后进行的1989年春节戏曲晚会总结会上,陈尚华总导演高度评价了卫水珍。说她:识大体、顾大局、淡漠名利,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务。这种艺术素养,这种艺术精神,值得肯定,号召大家要学习她的这种高风亮节;长安剧团的名丑王升堂也在座谈中赞扬卫水珍是难得的艺术人才,功底很扎实,艺术很全面。这次为我们县级剧团增了光、添了彩,赢得了荣誉,应该值得大家学习。

传授技艺

卫水珍是一个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她曾经说道:“我爱秦腔事业,只要一上舞台,我把什么都忘记了,完全沉浸在角色的塑造之中。”她忘记了自我,心中只有角色。她是用心演戏,用情打动观众。一辈子扎根基层,奉献山区,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次次放弃调来西安的机会。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为培养地方文化骨干而尽心竭力。她曾为白水县剧团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吴根邦、党中田、阎雪玲、赵侠、冯娇等。白水县剧团是人才济济,这都离不开卫水珍的辛勤培养和精心栽培。这些学生有的已成为省市剧团领导,有的则成为享有声誉的秦腔演员。

“老骥勤奋蹄,夕阳留得住”。卫水珍凭借心直口快、乐于助人以及难得的热心肠,在秦腔界是出了名的。近年来,卫水珍虽然退休了,但她仍不忘记尽一个演员的职责和义务。她最乐于做的事就是传艺于年轻人,她曾为西安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员尹小莲,青年演员高宁宁、雷格格、张天祥,票友曹佳等倾心辅导《三娘教子》、《断桥》、《玉堂春》、《杀狗》、《探窑》等经典剧目。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2)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3)

卫水珍为尹小莲排《三娘教子》

尤其在为尹小莲教排《三娘教子》时,卫水珍耐心讲述剧情,要求尹小莲要细致地把握三娘情感变化的分寸,才能渐入角色。她不厌其烦地示范三娘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机房织布等程式化的东西,让其模仿、感悟和领会。在演唱“机房教子育儿男”这一中心唱段时,卫水珍让尹小莲用饱含深情、充满希冀的慈母之心去演唱。唱腔要自然流畅,吐字要真切有力,要用情感去表现人物。要尽力抒发感情,把心里话真切地吐放出来,只用这样,才能去感染观众,让天下所有母亲、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4)

卫水珍为曹佳排《探窑》

卫水珍平易近人,待人非常和蔼可亲,在传艺教戏中从没有名演员的架子,倾其所能、耐心细致地传授自己的经典剧目。她经常告诫青年演员:“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红花要有绿叶配,演什么角色都行。不论台下有多少观众,都要认认真真演戏。作为一名演员一定要操守职业道德,要勤奋苦练、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就。” 卫水珍身体力行,高标准、严要求,在传授技艺中有时不顾自己身体疼痛,一遍遍地纠正唱腔,一次次地示范动作,直到满意为止。可以说:卫水珍对秦腔事业是做出很大贡献的。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5)

2005年卫水珍(二排右六)被特邀指导秦腔网友们参加 “戏迷大叫板”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6)

卫水珍参加陕西戏曲广播“十大民间唱将”颁奖活动

矢志奉献

有位评论家这样评论卫水珍:“我喜欢保尔莫里亚、芙莲尼,没想到那些国外的大牌艺术家们竟然喜欢我们中国的童安格。童安格也是我最崇拜的中国歌手,为什么我要说这些?我想说的是秦腔不像黄梅戏,也不像豫剧有歌曲的旋律。但在白水县有个卫水珍,我听过她的秦腔演唱,听她的唱腔有如在听保尔莫里亚。可在我们的人群,有几个人知道她……”这段评论很中肯,一方面肯定了卫水珍高超的艺术造诣,另一方面又道出了卫水珍朴实无华、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

卫水珍是白水县剧团的一面旗帜,剧团每到一处演出,观众点名要看她的戏,她不顾身体劳累,对观众要求每求必应。白水县每年召开的各种会议和大型活动,毫无疑问,每次演出她都是挑大梁的。她每年要平均演出200多场戏,她的嗓子也是为了观众过度劳累唱坏的,可她无怨无悔。因为在她的心目中,观众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就是为观众服务的。

用德艺双馨来形容卫水珍的艺术生涯并不为过,在基层卫水珍是吃了很多苦的。她为山区人民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生。她的人品,她的艺德,在秦腔界是有口皆碑的。王辅生老先生曾在多种场合赞美卫水珍对艺术的严谨和奉献基层的高尚品质,如果调来西安,她的艺术成就将更深远……卫水珍在基层秦腔阵线上做出了自己无私的奉献,也正是因为她多年来扎根基层,用自己的秦腔艺术魅力给基层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才赢得了“高原白菊”、“渭北明珠”等多种赞誉。

四小名旦秦腔全本(矢志奉献山区的高原白菊)(27)

本文作者刘亚辉与卫水珍老师合影

卫水珍把一生都献给了秦腔事业,把对秦腔的挚爱完全融入到了血液之中,秦腔已经就是她的生命。卫水珍用她那永不停息的追求,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秦腔艺术之歌。

音频

本文作者刘亚辉简介:

刘亚辉,白水县人民银行行长,戏曲爱好者,梨园子弟(父亲刘学堂系西安三意社第九期学员,1956年支援白水)。长期专注基层老艺术家,多次撰写文章,并参与戏曲广播节目。

编辑:秦越

审核:王梅 妍薇

文章系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