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

大别山区地处鄂豫皖交界地带。区域内河流众多,洪涝干旱危害大;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大湾红色书店勾勒出如今大山里的文明气象:书店人气更旺,大湾底蕴更深

“大伙儿钱包鼓了,文娱生活也要充实起来。这是咱新的归园田居。”

“大湾村脱贫,脱去的是‘没底气’,托起的是‘有志气’!”在余静看来,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振兴力量必不可少。她说,这是乡村振兴的底气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诺

记者的手机通讯录里,存着不少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的好朋友。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朋友圈总让人感到“意外”:

村民在网络直播间带货,在灯光球场争抢篮板,村里的孩子们坐在书店里阅读,沾着泥土的农家木犁和陶具摆进老宅展厅引来不少围观游客……

这是熟悉的大湾村吗?要知道,十年前,这里可是大别山窝窝里最落寞的地方。“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曾经,当地人用这句顺口溜自嘲。

巍巍大别山,见证着这个平均海拔800米的小山村彻底甩开闭塞和贫困。新住房、新产业、新道路……过去十年间,记者眼见不少新事物在这里诞生。如今朋友圈里这一道道新风景,源自哪里?

记者再次出发,寻找答案。车行至大山深处,如同一叶扁舟荡漾进绿色无垠的波浪里。迎着蓝天白云加足马力,沿着盘山道翻越一个个“波峰”,错落有致的梯田以及远处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渐次映入眼帘。

大湾村红色扶贫之旅(瞭望在大湾村的新风景里)(1)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的农民大舞台(2022年8月23日摄) 陈诺摄/本刊

老宅遇新生

沿着青石板拾级而上,在周边小楼的映衬下,一栋黄土墙的古宅颇为惹眼。

这是汪家祖宅。500多年前,这里是徽州汪氏一族迁徙大别山的见证。100年前,它是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一方红色的摇篮。如今,它是一间不收门票的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

走进天井,一扇家训匾额挂于木屏风上方。字迹虽已斑驳,仍能看出“行端品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当年搬家,大伙儿一致决定把老屋保留下来,作为时光的见证。如今,它被修旧如旧,墙上的青苔被仔细铲去,墙角则装上了建筑物健康监测系统。

在屋内一面墙前,记者停下脚步。大小各异、花花绿绿的布鞋挂满了墙,足有300双,一位中年男子正从墙上取下布鞋,放在手中观察。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见到记者惊讶的表情,男子转过头骄傲地说。他拉着记者参观起来:一盏盏射灯将屋子照得透亮,在灯光聚集处,记者找到了朋友圈里曾看到过的木犁、织布机以及整齐码放的陶具。

“十几个屋子内,陈列着大别山地区传统的劳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实物、衣饰服装鞋帽、古建筑构件、交通工具、粮食加工器具、计量器具……”男子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包括红色历史藏品在内,至少有4000件宝贝。”

一聊才知道,遇到馆长了。他叫漆威,是金寨革命烈士的后代,平日喜好收藏农耕民俗老物件。两年前,他和村里商议,把半辈子的收藏一股脑儿放进老宅里,并按展馆的风格布展。

“这几年,大伙儿日子过好了,都住进了新房子,一些老物件也随之淘汰。我就挨家挨户收,详细记录物品的年代、尺寸、用处等信息,作为展品说明。”漆威说。

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漆威穿梭于各个房间解答游客的问题。在阴凉的屋内,他忙得满脑门淌汗,却笑得欢畅。

“请老漆出山,请得对,请得值!”随行的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竖起大拇指。她说,两年前村里家家户户脱下“穷帽子”,装着老物件的老宅成了村里老一辈忆苦思甜的地方,如今也是四面八方的游客必去的打卡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俺们大湾做到了。”何家枝说。

新归园田居

道别了老宅,穿过一座小桥,就到了鳞次栉比的小楼脚下。

多日不见,临街一栋小楼的白墙上豁然镶出一道红边,屋顶上竖着一个招牌:大湾红色书店。

这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安徽省建成的首个村级新华书店,开业还不到4个月。

听着真新鲜!过去农闲时,全村老少喝酒、打牌的大有人在;放暑假的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蹲在墙根下捧着手机玩游戏,一蹲就是一天。

深山村里的一家书店,能有生意吗?进店见到杨俊杰的那一刻,这个疑问解开了。

六年前的暑期,记者卷起裤脚、换上拖鞋,蹚过一条小溪,再走上半小时山路,才见到了杨俊杰。彼时,他和姐姐跟着爸妈在大山深处的养鸡场里忙碌。遇到下雨溪水暴涨,他只能留下来与鸡苗过夜。整个夏天,他唯一的娱乐活动,是看一台布满了雪花点的老电视。

如今,他长成大小伙子了,正坐在书店二楼的少儿图书区,安静地阅读一本《揭秘地球》。

这些年,靠着小额扶贫贷款,杨俊杰家开起了农家乐,每到节假日顾客爆满。这个夏天,除了帮爸妈打下手,书店成了杨俊杰最爱去的地方。

“今天还算人少的。到了周末,游客和村里人都涌进来,连露台上都坐着人。”书店店员肖宏娟一边整理书架,一边和记者唠起来。身为大湾村村民的她告诉记者,起初是孩子们来得多,渐渐地,一些上岁数的村民也来“赶时髦”。书店里的书可借阅、可购买,更多的时候大伙儿各自坐着,安静阅读。

“卖得最好的是哪本书?”记者问。

“《少年漂泊者》。”肖宏娟说。

90多年前的这本“网红”小说,曾在6年内重印了18次,不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自己是受到《少年漂泊者》影响而投身革命。书的作者,正是金寨人——蒋光慈。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大湾红色书店勾勒出如今大山里的文明气象:书店人气更旺,大湾底蕴更深。

山里的太阳落得早,从书店出来已是远山昏黄,记者准备“打道回府”。

印象中,大湾村的故事从来都只有白天版。记者曾无数次“吐槽”山里的夜晚太安静,“每天《新闻联播》一放完,大山就睡了。”

“别急着走,带你看看现在的夜生活。”何家枝拽住记者。

顺着白水河一路走,村民文化广场上,数十位男女老少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健身器械旁玩耍打闹。灯光最亮的地方,是一方篮球场。

记者看到,场上有队员穿着“大湾村”字样的篮球服,奔跑、传球、上篮。场外一众观众敲着鼓和锣,大声欢呼呐喊。

“球在手里多控一会!”“打合作的,别光想着自己秀!”中场休息时,场边一名身材娇小的女子和篮球队队员们围在一起,部署着下半场的打法。定睛一看,原来是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

“来得正好!赶上‘村BA’了。”余静兴奋地说,这是乡里举办的第一届乡村振兴杯篮球赛,全乡共5支队伍参赛。今晚是关键一局,主办方请来了县里的专业裁判。

顺着余静手指的方向,记者认出村里的“老相识”们:频频上篮的小伙子是刚回村的大学生,抢到篮板的大高个儿今年春天还在村中茶厂炒茶……

此时的他们,既熟悉又陌生。“没想到吧。”余静笑了。“大伙儿钱包鼓了,文娱生活也要充实起来。这是咱新的‘归园田居’。”

振兴有志气

“地球仓”民宿、十里漂流项目、5G基站和多功能路灯……回到房间,记者不由得翻起手机,回忆起这几年看到的大湾新变,网上一张今年春节大湾“村晚”的照片映入眼帘。舞台上,一位老农身着蓝袄,挑着扁担,笑得脸上的褶皱都开了花——这不是曾采访过的“泽申叔”么!

第二天一早,记者迫不及待去找陈泽申。在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他曾是个“苦憨憨”:中年丧子丧妻、儿媳改嫁,身体病弱的他,独自抚养着未成年的孙子。老汉甚至一度听信风水先生之说改了屋门朝向。只是,“改门”不见“转运”,日子越过越难。

“这是您吗?”记者拿着照片问陈泽申。

“是我啊,当然是我了。”老汉有些得意。

“您还有登台表演的才能呐?”

“这是农耕秀表演,都是之前的老把式。”

记忆里的老汉十分腼腆,甚至有些木讷。如今,他的眼睛里、话语里都透着活络。

改了门向的老屋,如今是他的农产品小卖部。一排货架旁,老汉流畅地介绍起每一种土特产的味道、功效,他指指台面上的二维码立牌:“现在付款扫一扫就行。”

老屋墙上,多年前卖猪肉时歪歪扭扭写下的字迹依稀可见,一幅写有“德泽”二字的书法已经上墙。“这是市里一个书法家送我的,字写得有力道。”说这话的陈泽申颇有些文气。

余静说,过去村里人“怕生”,来一辆小轿车,大伙儿都要盯着看上许久。近些年,村里修建起游客接待中心,大巴车、小轿车来得多了,大伙儿就知道,车上下来的好多是客人,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

这几年,余静和同事们没少下功夫。

代建好了民宿,但村民不会管理。被子都只会叠豆腐块,却不会像酒店那样铺平了叠。咋办?村里组织开办收纳课,让村民适应现代酒店式的民宿管理。

家家户户有了丰富的农产品,却不会利用网络拓宽销路。咋办?村里组织起网络传播课,教大伙儿“直播带货”……

“改变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何家枝感受最深的是,2021年,村民汪能保到村委会找他:“书记,我来找点包装袋。”

“你要它做啥?”

“这么多游客人来人往的,我装点笋干卖。”

汪能保在村里停车场旁支上小摊,自家产的笋干售卖一空。上百个包装袋全部用完,汪能保挣了不少钱。

“大湾村脱贫,脱去的是‘没底气’,托起的是‘有志气’!”在余静看来,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振兴力量必不可少。她说,这是乡村振兴的底气。

文明的乡风,是最好的软实力。在大湾村,有一家名为“振风”的超市:每月月底,村民可凭当月在劳动增收、卫生评比和文明家庭评选中积累的各类积分,到超市兑换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如今,店里厚厚的登记本已换了好几本。

路过村里的小学,琅琅读书声传了出来。“皮爷爷是位英勇善战、爱兵如子的好爷爷。”在多媒体教室,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正在与小伙伴们热烈地讨论,随后他登上讲台,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从金寨走出的皮定均将军的事迹。

一堂堂红色教育课,教会了大湾的下一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激励我们大湾村奋进的宝贵财富。”余静说。

离开大湾村时,村口广播传出悠扬的旋律。这是一首由当地村民填词谱曲的新歌谣:“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山高水长千万里,迎来百花香。”

这是大湾村的新风景,是实实在在的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