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公派留学个人总结(行走中求索求学中感悟)(1)

行走中求索 求学中感悟——2016年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赴美留学感悟

王 鹏

于笔者而言,2016年的暑假似乎降临得特别早。六月初赴美留学的航班似乎拉开了暑期生活的大幕。但除却不需要每天考勤刷脸,这个暑期其实于我似乎未曾到来过。因为三个月中的我,一直忙碌于行走,忙碌于求学,忙碌于思索。但这个独一无二的暑期却又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这三个月不仅让我收获了一本厚厚的学习笔记,更让我感受到:最高效的学习历程是在路上,最高效的增知方法是亲身实践,最高明的教学策略是率先垂范,最高明的学习技巧是交流合作。

一、飞越太平洋,经历自然地理的奇妙旅程

此次赴美,我们乘坐的是北京直飞华盛顿的国际航班。学习其实就是由此开始。该航班的起飞时间为2016年6月4日18:25,降落时间为6月4日19:55,飞行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哎……不是只有一个半小时吗?想必你也和我一样发现了问题的端倪,该航班的起降时间指的都是当地时间。华盛顿所使用的东部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十二个小时,这样就说得通了。而我们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这些中学地理书上学的东西自己终于亲身感受了一次,印象深刻了许多。

下了飞机,受到好奇心的驱使,笔者又在网上搜索了时区方面的内容。北京位于东八区,华盛顿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十三个时区,时间相差十三个小时。问题又来了,不是说比北京时间晚十二个小时吗?度娘给出了如下的答案:夏令时。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较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真是不查不知道,深究吓一跳。此次留学历程还让笔者有机会亲眼目睹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差异,以及高纬度带来的更长的白昼……深切感受到最高效的学习历程是在路上,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亲身体验。

公派留学个人总结(行走中求索求学中感悟)(2)

二、行走美利坚,感受异域文化的万千冲击

到达华盛顿,最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如洗的碧空、满眼的绿色和活泼的小动物。的确,美国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让人不禁想到一个词“天人合一”。笔者能想到的第二个词是“以人为本”。不论是能将车体降低到与路缘齐平, 使乘客不需跨越即可上车的跪式公共汽车,还是购物三十天内无条件退换的规定无不彰显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三个词当然是“与人为善”,无论是清晨的河滨小道,还是傍晚的城市公园,你总能收获迎面走来的陌生人的友善微笑和简单问候。路上有人摔倒时,总会有一群人立即冲上去,问询情况,提供帮助。

当然,也有人说美国的碧海蓝天源自于对于他国资源的消耗。美国的有色人种仍然更多处在社会的底层,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美国人能慷慨地给路人微笑和问候,却要在和亲朋好友吃饭时一定要AA买单……这些异域的风土人情一次又一次地给我文化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三、求学乔治城,收获著名学府的无限教益

坦白地说,原以为此次赴美留学更多是游学性质,更多地是边走边玩边看边学。但是一下飞机,乔治城大学给我们的第一份大礼包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纵使接我们的老师笑容可掬,亦或笑靥如花,看着那和“牛津高阶”相当厚度的讲义,以及几乎找不到空档的日程安排让笔者意识到今年的暑期注定逃不过苦苦学习了。但正是这两个多月在乔治城大学的潜心学习让笔者收获了英语语言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也更真切地感受到美国著名学府中规则、示范、实践和合作的分量。

(一)规范约束是自由权利的根本保障

提到美国的课堂,尤其是大学的课堂,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是这样的一幅自由甚至有些松散的图景:教授在学生中比划着,几个学生交头接耳自顾自讨论着,后面的学生或站起身,或伏在桌上,或坐在桌上,抱拳听着课,那边一名迟到的同学散漫地进入教室。

但真实的美国课堂给笔者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却是规范、约束和自律。走进教学楼最先引起你关注的是随处可见的规则或要求。有的甚至细致到“教室内不准使用手机”、“教室内禁止吃零食”等。而我们的入学介绍课也更多的是细致而严格的到校要求和请假规定等。每一门课的开始,教授也都会开门见山,公布自己课程成绩合格的明确要求。而这中间必不可少的是一些不可撼动的规则。例如100% attendance(出满勤)、100% completion of assignments(完全完成作业任务),以及show respect(向老师、同学及规则表示尊重)等。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也真的锱铢必较,严格坚守着这些规则。的确很难让人把这样的行事风格和张口闭口就是自由、独立和权利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

原来美国课堂,甚至美国社会的自由是建立在对必不可少的规则的严守之上的。究其根本,因为规范约束是自由权利的根本保障。这样,在规则之下,你就可以享受最大程度的自由。在课堂上,完成了遵守规则这一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你就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换言之,只要你认真听课,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了,至于是站着还是趴着听课,那就是他们不去纠结的自由权利了。这或许就是孔老夫子所谓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吧。这或许就是在无人值守亦没有监控的路口,都会规范地按照STOP指示要求停下等待三秒的美国人,能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却有着无数创新的原因所在吧。

(二)率先垂范是教书育人的最生动方式

在乔治城大学研修期间,除却美丽的校园、安静的图书馆,给笔者留下更深刻印象的还有给我们授课的教授们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给我们讲授教学法的老师名叫Glen,但是我们更愿意称他为Handout King(讲义大王),因为他每节课前都会给我们分发一大摞讲义。事实上,除了认真备课,细致编制讲义,Glen先生在讲授教学法过程中的率先垂范,亲身演示最让我们称道。一会他是中学英语老师,一会他又成了小学西班牙语老师。这会他是喜剧演员,那会他又成了脱口秀主持人。他对于课堂的投入,对于理论的亲身演绎,让我们沉迷其中。这时他会稍一点拨其中的理论渊源,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理解并掌握了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和教学理论。交际课程老师Erik教授则完全放下教授的架子,挨个纠正我们的语音语调。有时个别同学实在一时半会纠正不过来发音时,他也会无奈地挠挠头、微笑着打起精神,换个方法再来。

学习之初,我们也会抱怨教授们每天都布置书面作业,每周都布置微型展示课(mini-lesson)。但是看着作业上满满的批注和鼓励,展示课中教授们无比专注地听讲,深入浅出地点拨,所有的抱怨都会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感激和加倍努力的决心。除此之外,细微处让我们受教的还有很多。即便是三伏酷暑,教授们上课时也是穿戴整齐,总是非西装革履不上讲台之感。解读航班登机行李要求时,Glen先生也要亲自拉来个登机箱演示,还不忘通过邮件提醒一番,唯恐有同学耽误了登机。

就是这一个个细节,以及其中彰显的精神让笔者受到无限的教益,不禁想到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曾说过的一段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排名全美前列的乔治城大学的教授和老师们正是用自己的率先垂范和亲身示范,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公派留学个人总结(行走中求索求学中感悟)(3)

(三)亲身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尽人皆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大部分教师却仍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或是对实践效果的担忧,而更多侧重于讲授而非学生的实践。而美国留学期间的课堂却恰恰相反。即使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授们却仍辟出每周一次的研学行(field trip)和微型展示课,让我们亲身实践所学知识、技能和理论。为了活动的有效开展,研学行前后老师都会慷慨地拿出课堂时间进行KWL式问答和讨论,帮我们做好计划和总结。微型课展示也都要结合上周所学教学理论展开,两人一组,一人上课展示,一人解读理论支撑和上课思路。通过这样的严密规划的亲身实践,我们想得深入,看得认真,学得透彻,记得深刻。日积月累,这也应了西方的一则谚语:“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四)密切合作是取得进步的最重要手段

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剧作家Oliver Goldsmith就提到过“Good company on the road is the shortest cut.(良友相伴是捷径)”。笔者最后一定要提及的便是在美国学习期间一直“被迫”实践的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

讨论和合作可能是原本我们对美国的课堂产生松散和混乱的印象的原因所在。但讨论与合作的确是笔者所经历的美国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教授提供的话题或要点,你一言我一语,新的词汇习得了,新的智慧的火花迸发了。无形中,我们从同伴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微型课展示过程中两人一起备课则可以一起回顾一周所学内容,互相补充,互通有无,是再一次的巩固和提升。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或许能够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吧”。

公派留学个人总结(行走中求索求学中感悟)(4)

四、结语

美国留学期间,笔者所到访的两所学校非常有代表性。Randolph Elementary School 是贫民区的一所小学。这个学校的教务主任告诉我们一个让笔者惊讶不已的事实——学校5%左右的学生是不会说英语的。这些孩子的家庭往往是从南美移民甚至越境来到美国的。她们就是运用同伴教育来帮助这些孩子去学英语的。而Yorktown High School则是当地很不错的社区的一所很不错的高中。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比较大。同伴交流和同伴互助则可以帮他们及时发现孩子中比较隐秘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并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干预。

通过查阅网络资源等,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同伴交流和同伴互助都可归为同伴教育的范畴。而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之间传播知识、分享经验、传授技能的过程。他们使用相同的语言、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等。同伴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人们可以轻松地谈论深入话题,更容易互相理解、形成情感共鸣,平等地分享经验、知识和信息。人们往往愿意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方法。如今它被广泛应用在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等敏感领域。

此外,笔者也发现,不管是简单的同伴交流互助,还是系统的同伴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都必须做到明确任务,各司其职,绑定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障效益的最大化。而在乔治城大学,笔者也亲身感受了这些保障性措施的存在。例如两人合作的每周微型课展示必须一人上课展示,一人解读理论支撑和设计思路。此外,两人工作每周互换对调一次。教授则在点评时,对任务完成情况绑定评价,关注整体成果。课堂讨论也会有类似的保障性措施。这就从规则上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

岁末年初,回首往昔,展望未来,不免思绪良多。日渐模糊的甲午羊年,笔者是幸运的,因为笔者走近了出国留学梦。就在这一年,笔者被遴选推荐参加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奖学金项目选拔考试。庆幸于自己多少年如一日的勤勉和努力让我厚积薄发,从众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渐行渐远的丙申猴年让笔者延续着前一年的幸运,因为真的迈出了国门,走近了乔治城,圆了留学梦。庆幸于留学期间自己的乐于行走,积极求知,勤于思考,让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无限的感悟。

都说努力能带来好运,坚持能创造奇迹。农历丁酉新年的金鸡已报晓!就让我们闻鸡起舞,用我们的率先垂范,带领我们的学生去实践探索,去交流合作,去感受思索,去成长进步,去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教育奇迹吧!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2期)

公派留学个人总结(行走中求索求学中感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