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齿录揭秘扎扎李村的“一门五举三拔贡”

李村历史人物(揭秘扎扎李村的)(1)

在德平县城南二十华里,有一个村庄,它的名字叫札札李村(札为上札下鸟)。因村东庙前有两颗大杨树,树上住着一群札札鸟,村内又全部为李姓,人们便称这个村庄为“札札李村”。新中国成立后,公安系统在为村民办理户口时,由于字库内无法拼出扎(札为上札下鸟)字,村名曾一度改为“扎子李”,后来村民嫌弃扎子李不太顺耳,又再次改为扎扎李村。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调阅某图书馆特藏科举档案时,发现了李树芳、李树声二人的科举齿录,于是便调阅出来。齿录大凡由这几个部分组成,其一为考生履历,先登本人姓名、排行、出生年月、籍贯等。因各人情况不同,也有录其撰述与其他行谊者;次载本族谱系,最简也须明列祖妣三代,此乃应考规定。而其详者,上自始祖,下至子女,旁及同族尊长、兄弟侄辈以及母系、妻系无不载入。凡有科名、官阶、封典、著作等,一一注于名下,以顕扬门庭之昌盛。

科举齿录作为科举时代的重要产物,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其履历比官刻的登科录、乡试录、会试录都要详细,不啻为一部家谱的缩影。而作为应考者的档案,其所反映的世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较之家谱更为真实确切。

笔者再次查阅民国《德平县志》,更是有惊人的收货。其一家竟然有李敬修、李敬身、李敬熙、李树芳四人在《德平县志•卷六•人物》有传记。“李敬修,字吟舫,清光绪丙子举人。性淡泊,不营仕进,以教育人才为己任,讲学于历下,从其学者尽成端士。著有《望云吟稿诗钞》藏于家;李敬身,字醒吾,清同治癸酉拔贡,举人。

工词赋,善书法,性最孝友,制行端方,言笑不苟,家綦与昆季键户读书不改其乐。甲戌赴春官试,以疾卒于京寓,时年三十,士林惜之;李敬熙,字文止,清光绪乙酉拔贡,辛卯举人。幼颖异,读书冠侪辈,家贫事亲以孝闻,而砥砺德行,刻苦工读,尤邑里所盛称。既举孝廉,司鐸钜野、禹城,成就士子独多。旋董本县书院事,值修邑乘,任总纂。于考证,则钩隐探幽;于传志,则秉正不阿。书成颇为学林所重,嗣主讲禹城书院,以积劳致疾卒;李树芳,字椒珊。幼颖慧,读书能过目成诵,九岁能属文,性凝重简默,事亲至孝。

清光绪丁酉以选拔贡成均,领壬寅乡荐,庚戍会考中式,度支部主事。民国以来,初任河南淇县知事,爱惜民力,以清廉著闻。继任山东蓬莱县知事,正值军事方殷,催科功令綦严,遇有摊派必详陈民间疾苦,乞减免,宁受过而不辞,尝曰:‘际兹世乱,使民间少出一文钱,即为国家多培一分元气。若以聚敛邀功,余实耻之。’治蓬年余,政必躬亲,以劳瘁卒于任所。芳赋性淡泊,酷嗜读,于古诗文词靡不研究入微。工书法,尤邃于史学,著有《般阳觉公诗文集》若干卷,待梓。子泰基,朝阳大学经济学士。”

除此之外,在《德平县志•卷五•选举》有李树芳和李树声二人的记录:“李树芳,字椒珊,举贡,会考授度支部主事。民国保用道尹,署理河南淇县、山东蓬莱等县知事;李树声,字振珊,举贡,会考授吏部主事。民国热河、经棚、林西、阜新等县知事。”

鉴于此,2019年11月18日我便驱车来到了翟家乡的札札李村,得到了村支部李正强书记的热情接待。李书记告诉我们村内曾有“四举三拔贡”之说,家谱内也未有详实的记载,只是口口相传而已。李书记还带领我到了村内一为80多岁的老人家中,提起李树声,老人家依稀记得此人的容貌和住宅位置,还有他任职热河的事情。

李村历史人物(揭秘扎扎李村的)(2)

拔贡,意思就是“选拔贡入”,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特殊形式。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由此可知“三拔贡”即李敬身,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年)拔贡;李敬熙,清光绪乙酉(十一年,1885)拔贡;李树芳,清光绪丁酉(二十三年,1897)拔贡。父子两代每间隔12年即入选一人拔贡。

至于李敬修、李敬身、李敬熙、李树芳、李树声五人俱都是举人,为何是“四举三拔贡”之说呢?我想或许是由于民国《德平县志》未有对李树声单独立传的原因,亦或是李树声本人要求也未可知,致使原本的“五举三拔贡”乡里之间口口相传成了“四举三拔贡”。

李村历史人物(揭秘扎扎李村的)(3)

作者简介:乔明德,90后文史爱好者,爱好地方文献和古陶瓷,工作之余,一直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