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1987年7月7、8、9三天,骄阳似火。

没有汽车接送,没有警车开道,父母照旧上着班,上着他们那纪律无比严格的班,我和同学们则结伴到指定考场。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貌似唯一有感的是向父母开口“讨”得了三听“健力宝”饮料。

隐约还记得:父母曾经略有犹豫,相互低声耳语了几句,很快还是给买到位了,并且只买了三听,并且他们都不舍得喝一口......

考试的每一天,我都有一听“健力宝”在手,哈,内感觉——啧啧!

都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入学的那批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是“天之骄子”,此言虚吗?

——

1977年-1979年是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录取的,因为“积压”了十年文革中未能有机会考大学的人,因此这三届高考中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有的班里大的有30多岁,是一个或几个孩子的父亲,小的只有16、7岁。

试想,年龄差距一倍以上的同学都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在同一间宿舍里住宿,在同一个学生食堂吃饭,是多么有趣,哈哈哈。

由于考虑到多年未进行高考,因此改开恢复后的前三届考题相对不算很难,为了兼顾数量庞大的往届生,但是这些学生社会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入校后也都极其刻苦努力,后来基本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

有人说:1985-1988年入学者,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同样“强大”的四届学生,甚至被称作“天之骄子”的群体,因为从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十年后,教育、考试的综合水平已经达到成熟、稳定,同时,全社会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

五六十年代有高考吗(七八十年代高考那些事儿)(1)

(本图来自网络)

来,我们看看大数据,用数字说话——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35.2。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录取率约29.8。

1987年: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27.2。

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录取率约24.6。

要知道:上述录取率,是包括全部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专科、中专在内的录取率,如果单纯计算大学本科的录取率,则每年不过百分之几而已。

但是,1989年起开始推行所谓的“加分”政策,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可以谋私的空间,生源整体质量必然有所下滑。

全国高校扩招始自1996年,大规模扩招开始于1999年。

按统计,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的招生规模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到2009年,全国高招录取率达64.2%,2017年,全国高招录取率达74.46%。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及大量过去的中专、技工学校纷纷改为职业技术学院等原因,高中毕业后成为“大学生”的比例还在不断增长......

记得刚入学时,大家都在背后悄悄议论一位师兄,说他连续参加高考八年才考上我们大学,那时感觉他胡子拉碴很像学生的家长,并且他见到我们时有时还有些许难为情呢。

若干年后,无意中听说那位师兄做生意风生水起,做任何事都有如神助——

原来,他那八个班的同班同学可真心不是吃素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中专生录取分数线,一般比本科录取线也就低个一、二十分,很难讲学习能力和水平就比本专科低多少。

那时的中专生的学习功底和学业实力,放在今天完全是211本科的水平,对比一下试题、试卷、录取比例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从汉代的“举孝廉”,到北朝部族军阀和南朝门阀士大夫体系,直至隋炀帝正式开启科举制度,从而为天下人打开了一扇公平之窗,高考就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继承。

尽管高考制度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它是一条相对公平的人才发现之路,是相对公平的改变人生命运和轨迹的道路,因此,经历了千百年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也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和对于广大百姓的至关重要,因此,历朝历代对于在科举中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者,都有着及其严厉的惩处措施,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人建立的朝代,在科举中舞弊者,必然入刑,并且往往被处以极刑,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世间最后的公平。

五六十年代有高考吗(七八十年代高考那些事儿)(2)

(本图来自网络)

在选择多样化的时代,我们祝福学子们一考中的!

同样,人生的道路千万条,祝福大家在人生路上俱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