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萍危情时刻(青未了吕萍专栏)(1)

文|吕萍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我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泽平原,在那片贫瘠而又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红牡丹。每当和风吹来,绿色尽染,黄河巨龙一样蜿蜒东流,碧海一样的牡丹田红云朵朵,十里飘香,那是我记忆里最壮观的景象。

我的大嫂是我的二姐,我的大姐则是我三姐的三嫂。我姓贾,二姐姓朱,三姐姓周,你永远弄不明白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也常常在这不堪回首的亲情中痛苦纠结。

姨妈病危,弥留之际,紧紧抓住我母亲的手,哽咽地说:“大姐,我不行了,可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朱丹,她尚且年幼,又天生顽皮任性,你把她抚养成人,让她嫁给贾曹吧,你家曹曹老实厚道,不会亏待她的。”

贾曹是我的大哥,也是姨妈最喜欢的一个孩子,看着姨妈哀求的目光,母亲潸然泪下。

母亲抚摸着姨妈瘦得变了形的脸,流着泪说:“三妹,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待她的。”母亲把年幼的外甥女紧紧地搂在怀里……

姨妈去世后,母亲果然把朱丹接到了我们家中,她和二姐同岁,但她是正月生的,二姐是腊月生的,于是朱丹就成了我们家堂而皇之的二姐,而我的二姐贾牡却只能屈尊老三。二姐坚决不姓贾,父亲为了给她上户口几乎跑断了腿。我于是给二姐起了个雅号“猪蛋”,“猪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村上的小伙伴看见二姐就一齐大喊“猪蛋!猪蛋!”为此二姐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又跑去给母亲告状。我知道在劫难逃,就钻到奶奶的床底下不敢出来,我还知道在奶奶面前,母亲决不敢出手打人,因为母亲最怕的就是奶奶。

母亲气得发疯,扬言要把我揪出来。她生气地吼道:“你这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多嫌你二姐,她是你姐,听到没有?”

奶奶凶巴巴地对母亲说:“行了行了,不要再唠叨了,听得我头都炸了,她已经知道错了,你还想咋样?”于是母亲便悻悻地走了。

母亲一直亲切地称呼朱丹为丹丹。原来我有个二姐出生不久就夭亡了,一直是母亲心里的伤痛和遗憾,朱丹的到来倒像是二姐借尸还魂了。我知道二姐很想再揍我一顿,可她太笨了,跑起路来一拽一拽的,打死她也追不上我。惹得村上的男女老少哈哈大笑。

其实,这段顺口溜谁都知道,二姐只是觉得用在我身上十分解气罢了。于是,我便把这段顺口溜给改了词:“老大汪汪汪,老二没有娘。老三骑白马,老四种丹花。”

二姐听了,跑去给大姐告状。她说:“大姐,那个死妮骂你是狗,说你汪汪汪的瞎叫唤。”

“死妮子”是二姐骂我的专用词,她不用提名,大姐就知道说的是谁,于是,大姐便拿着竹扫帚满大街追打我,惊得鸡飞狗跳。

我恨透了二姐,她不仅霸道,还会胡说八道,连大姐都听信她的鬼话。若不是她,我哪能从老三降为老四?哪能落到人人嫌弃的景地?这个“猪蛋”,这个野种,我恨不得搧她两个耳光。我一气跑到家西的牡丹地里,躺在牡丹棵下不肯出来,任凭母亲的呼喊在耳边飘过……

我常常想,我能变成一朵牡丹花就好了,人见人爱,没有烦恼,没有忧伤,可以自由自在地拥抱风,亲吻雨……

牡丹在我的心中是最美好的景象,春天来了,牡丹绿油油的,像无边无际的海,像广阔无垠的天。花开的季节,鲜艳的牡丹花像一团团的火焰点燃了我童年的梦想,鼓舞了我独闯天下的斗志,更开启了我漫无边际的想象与期待。

秋天,父母兄妹在月光下剥丹皮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着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它:滋阴降火,解斑毒,通小便血滞……牡丹全身都是宝,我自幼对牡丹情有独钟。耕耘、收获是人生最真实的渴望与意义,花农付出辛劳和汗水,迎来春华秋实的生活。

那一年,母亲用豆沙和花瓣做成牡丹糕,外酥里嫩,香甜可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它甜透了我的童年时代,醉了我所有的梦想和向往。直到现在,我依然眷恋和母亲一起做牡丹糕的温馨,还有一家人分享牡丹糕的幸福与快乐。尽管这样美好的时光只有一次,却足以让我一生铭记……

吕萍危情时刻(青未了吕萍专栏)(2)

吕萍危情时刻(青未了吕萍专栏)(3)

作者简介:吕萍,原名吕海平,笔名吕萍,山东郓城人。其作品散见于《山东法制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北极光文学》《牡丹文学》《广播电视报》《牡丹晚报》等报刊,并获首届牡丹文学佳作奖、水浒文学提名奖、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著有诗歌随笔集《泥土的芳香》,小说集《双面佳人》,神话传说《凤凰展翅》三部专集。菏泽市首届“乡土人才”,被市委组织部,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授予“民间优秀作家”称号。现是山东诗词学会会员,菏泽作家协会理事,郓城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作协会员。

壹点号心梦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