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缪欣君)

1 公司基本情况:一站式出行平台

1.1 公司简介

滴滴正式成立于2012年7月10日,公司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是领先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在亚太、拉美、非洲和俄罗斯提供出租车召车、网约车、顺风车、公交、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汽车服务、配送、 货运及物流、社区团购和金融等多元化服务。

滴滴出行企业愿景为: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全球最大汽车运营商; 全球智能交通技术引领者。

1.2 滴滴出行组织架构迭代

2017年12月16日,滴滴出行通过全员邮件宣布五大战略关键词 及全新升级的组织阵形,2017年滴滴的五大战略关键词为:修 炼内功、智慧交通、专车决胜、全球布局、洪流落地。升级之 后,滴滴内部将形成两大事业群,一个FT团队、多个事业部。 两大事业群为快捷出行事业群和品质出行事业群。快捷出行事 业群,下设出租车事业部、快车事业部、优步事业部、平台运 营部和运力中心。

2018年2月,滴滴宣布完成了新一轮的架构调整,包括两项战略 调整:第一,继快捷出行事业群和品质出行事业群后,将战略 部、国际业务事业部和金融业务事业部将合为战略事业群;第 二,智慧交通团队会由虚入实,从智慧交通FT变成智慧交通事 业部。

2 行业分析:出行行业高景气,未来5年市场规模破十万亿

2.1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支付的普及打开移动出行市场空间

在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强劲的移动 互联网发展,并已积累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 网用户达到851.7百万人,渗透率达60.8%,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至1044百万人,渗透率将达73.6%,其中约93.1%的移动 互联网用户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移动支付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2019年中 国移动支付用户群体达713.8百万人,预计2025年将增至1028百万人,中国移动出行市场前景广阔。

2.2 成本及政策因素驱动共享出行不断发展

共享出行通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乘客的叫车 成本是每公里2.9元人民币,而驾驶化石燃料汽车的成本是每公里4.1元人民币,包括2.0元的折旧费用或租赁费用,0.6元的 燃油费,0.8元的保险、维修和保养费,以及0.6元的停车费和过路费。

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从2010 年的50% 以下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60% 以上,并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 70%。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 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密度,并推动网约车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对私家车购买和驾驶的限制继续增加,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限行规定和车牌摇号系统监管政策,使得共享出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2.3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许多人口密集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市场。2020年,我国占全球出行消费的13.1%, 市场规模为5.7万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将以13.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达到10.6万亿人民币。 ➢ 灼识咨询认为,尽管受到行业规则变化和新冠肺炎的短期影响,国内市场共享出行的渗透率预计将在2025年之前由2015年的 1.2%增长到8.1%,并将于2040年进一步增长到35.9%;以出行次数计算的共享出行占比从2015年的0.7%增长到了2019和2020 年的2.1%,并预计将于2025和2040年分别增长到4.8%和26.9%。

3 滴滴:一站式出行的武林霸主

3.1 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第一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出行领域业务涵盖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公交、代驾、小巴、豪华车 和企业用车业务,致力于构建移动出行生态体系,在出行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优化的运力调度系统,以及高效的供需匹 配系统,通过自身平台向用户提供多种出行体验,目前平台已拥有乘客超4.93亿人,司机规模达1500万人。

滴滴历经了九年发展,在先后吞并快的和Uber中国后,目前已成为一站式出行平台的行业霸主。2019年一季度滴滴出行 在网约车市场用户规模占比达到90.3%,平台活跃人数领跑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滴滴网约车平台活跃人数为 5783.64万人,滴滴出行在出行市场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3.2 出行业务拓展迅速,单线业务向生态圈业务靠拢

滴滴出行,在2015年9月9日前叫“滴滴打车”,改名后将单线业务逐渐向出行生态圈业务靠拢。在没有转型前,滴滴 主要以打车、顺风车、拼车、代驾等为主要业务,以解决用户的出行效率为核心需求。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和新型创新产 品及服务的产生,滴滴逐渐意识到自身业务的局限性,于是逐步将线路骑车、租买车、线路导航、车服务、货运纳入出 行板块业务,同时还新增了实时公交服务、跑腿(物流)、金融服务等业务,进一步的完善了出行生态链。出行生态链的 完善,弥补了滴滴在出行业务上的短板,使其通过优势业务用户人群更加快速的渗透到新搭建的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3.3 滴滴出行产品矩阵全面,业务体系多元化

滴滴产品定位为集众多出行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自成立以来,滴滴出行业务拓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多元化的业 务体系。出行业务主要包括四轮车业务板块和两轮车业务板块,出行服务包括滴滴打车、线路导航、青菜拼车、共享单 车、实时公交服务、顺风车、租买车、代驾、车服务、金融服务、跑腿、货运等。滴滴出行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出行产品,产品服务模式多元化,既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又降低企业运 营风险。

4 关于竞争的详细解读

4.1 滴滴出行行业竞争格局

出行赛道火热,各路参与者纷纷入局,滴滴出行竞争对手不容小觑。滴滴出行在早期的打车混战中打败竞争对手快的打车 以及Uber中国,从出行赛道脱颖而出,逐步奠定出行领域霸主地位后,近年来随着各路厂商的进入,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实力非凡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

按细分赛道分类,滴滴出行在网约车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有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参与者,在出租车领域面临的 竞争对手有嘀嗒出行等参与者,在顺风车领域竞争对手有嘀嗒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参与者,在共享单车领域的主 要竞争对手为哈啰出行。

按打车平台类型分类,美团打车、高德打车、腾讯打车等聚合类打车平台则成为滴滴出行新的竞争对手。

4.2 滴滴出行与嘀嗒出行的竞争分析析(竞争领域:顺风车、出租车)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以顺风车和网约出租车为主营业务,6年时间内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网约车平台。2014年,嘀嗒出 行开展顺风车平台业务,2017年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2018年推出出租车管理云平台,2019年推出出租车智慧码以及出 租车打车助手。2020年交易总额达90亿元,收益达791百万元,2018-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59%。

从业务布局来看,滴滴出行业务布局广阔,嘀嗒出行业务集中于顺风车与出租车。滴滴出行业务涵盖出行领域各方面,包 括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业务等,嘀嗒出行业务相对集中,主要以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 为主,同时衍生出相关车主服务。

从业务规模来看,滴滴服务城市更广、日订单量更多、用户群体更大。滴滴出行服务城市超4000个,日订单量超4100万 单,用户超4.93亿,总体业务规模远远领先嘀嗒出行。但就顺风车业务来看,嘀嗒出行市场份额达66.5%,位属行业第一。

4.3 滴滴出行与T3出行的竞争分析

主机厂与互联网巨头携手布局出行赛道,T3出行强势入场。T3出行 是由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三家大型国有车企,联合苏宁、 腾讯、阿里等知名互联网巨头于2019年3月在南京共同成立的网约 车智慧出行平台,因此又有着网约车“国家队”的称号。凭借得天 独厚的资源,T3出行网约车自正式上线以来,目前已经相继入驻全 国的20座城市,投入市场的网约车超过4万辆,累计订单量突破了 1.2亿单。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400万,发展势头强劲。

5 经营与财务分析

5.1 滴滴出行平台营收主要来源于平台服务费率

平台服务费是滴滴平台提供出行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滴滴作为撮合司机与乘客之间双边需求的平台收取的费用。 这些费用除了用于技术、安全、客服等,业务经营成本和纳税,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作了司机奖励,以有效调度和鼓励司 机在热门区域和高峰时段多接单,满足乘客的乘车需求和司机的接单需求。

在滴滴平台上,每笔订单会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这主要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拼车与否等因 素影响。比如2018年第4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远程 调度费、动态调价、感谢红包等几类费用是全额给到司机的,平台不收费。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 统一收19%,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2020年滴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服务费率为25.6%。

5.2 全球年活跃用户达4.93亿,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

从活跃用户来看,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去年一 季度末至今年一季度末,滴滴在国内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 1.56亿月活用户,国内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达2500万次。

从单量和交易额来看,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 元人民币。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3年时间内,平台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

报告节选: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3)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4)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5)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6)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7)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8)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9)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0)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1)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2)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3)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4)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5)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6)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7)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8)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19)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0)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1)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2)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3)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4)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5)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6)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7)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8)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29)

滴滴出行的发展(移动出行行业深度报告)(3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