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匚偏旁字有哪些(匚区古今字义)(1)

“匚”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可盛放东西的方形器具。金文大致相同,只是其口向右开。小篆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匚"

《说文·匚部》:“匚,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属皆从匚.读作方。”( 匚,盛物的器具。象形。大凡匚丨的部属都从匚。音读像"方”字。

“匚”的本义为方形的筐。如学者方以智在《通雅》中认为“匚为古筐",能盛放东西。

“匚”是个部首字,不单独成字。凡由“匚”组成的字,都与盛放东西的器具有关。如“匣”、“匠”、“匡”、“匪”、“匝”、“匮”等。

“区”是会意字。甲骨文像器具内盛有很多物品的样子。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區”。汉字简化后写作“区”。

《说文.匚部》:“區,踦区,藏匿也。从品在匚中。品,众也。”(區,踦区,收藏隐匿。由“品”在“匚”之中会意。品,表示物件众多。)“区”本义为藏匿,读作ōu。

由藏匿引申指储物的容器,也指容量单位。如《左传.昭公二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此义后用“瓯”来表示。

还读作qū,指藏匿处。用作动词,指区别。如《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又可以引申指小、微小。如:“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带匚偏旁字有哪些(匚区古今字义)(2)

带匚偏旁字有哪些(匚区古今字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