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乡土散文(胶东乡土风情散文系列之)(1)

文|李海粟

村头有一段矮墙,春夏时节,野蔷薇爬满了整个矮墙,葱郁的绿叶里开满了红白相间的花朵,矮墙成了一个鲜艳的屏障。

深秋,凉风拂过村庄,路边的枯枝沙沙作响。野蔷薇的花朵早没了踪影,叶子也褪去翠绿,老藤脱落了枯皮露出了木骨,墙角的根如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深深地抓进泥土里,它伸展着,像是要把土墙穿透,抓住花儿和绿叶的最后希望。满墙的藤丫把身躯定于根,把生命盛于花,我被野蔷薇惊艳着,感动着,不仅因为她美丽,更因为美丽背后的力量。

儿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朱父“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样子像极了父亲,只是我从未刻意留意过父亲的背影。父亲当过兵,复员后当过代课老师,做过村书记,一直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却始终没有摆脱农民贫穷的根儿,一颗汗珠摔八瓣,在黄土地里摔打了一辈子。

麦收时节骄阳似火,父亲在麦田里挥舞着镰刀,汗水湿透了衣裳也全然不顾,有时父亲脱下上衣一拧,汗水竟像水流一样湿了土地。猛灌几口凉茶,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把收好的麦子捆在地排车上,父亲光膀子拉着地排车,艰难地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以至于肩膀让车袢磨掉一层层皮。满满的一车小麦像一座山,我在车后看不见父亲的影子,可我觉得父亲才是一座山,巍峨得只能让我仰望。

那些年家乡多干旱,村头的河像条干死的鱼,常年听不到半点河水的声响。为了给庄稼浇水,村民在河床上打出几眼井。父亲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在井边一待就是一夜,露水打湿了衣服,虫蚊在身上咬起了很多的小疙瘩,父亲就像一条缠在辘轳上的绳子,柔软而坚韧地坚持着。农闲时,父亲会去打零工,修路,盖房子,教书匠的手被砖头瓦块磨出厚厚的老茧,冬天冷风一吹,手背就会裂出一道道的口子,包着纱布也会渗出血丝,那条裂痕一直裂在我的心上,让我无法忘记父亲的艰辛。

每次回家,我都会给父亲带一瓶好酒,一家人围坐桌前,温一壶热酒,母亲炒几个小菜,微醺间享受着温暖的亲情。离家的时候,父亲总说不会送我,只是每次汽车发动的时候,他就站在不远的路口,依旧是一件陈旧的外衣,棉布鞋,略微发白的胡子,沉默不语或是跟人闲谈,但眼睛始终都看着我即将远走的方向。

几十年,父亲一直努力跟命运做着力所能及的斗争。我能读懂他眼睛里的压抑和不屈,但生活没有给他太多的幸运,只能在隐忍和纠结中艰难地活着。父亲用他的一生把这种坚韧放进了我的生命里,这是父亲最好的延续,也是我永远的根。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却又是一个特别精致的人,就像那株野蔷薇,踩着贫瘠的土地,开着骄傲的花。

母亲年轻时是公社宣传队的,那时他们都是唱《红灯记》《朝阳沟》之类的样板戏。母亲身高一米六二,苗条的身形梳着两条大辫子,总能谋得李铁梅、银环之类的角色。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录音机,便央求母亲唱几句给她录下来,那是我第一次听母亲唱戏,虽不说绕梁三日,确也有几分圆润,很难想象一个整日田间劳作的农村女人,内心却丢不掉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一些时候,母亲背着粪篓子装着锄头,我拉着母亲的衣角,踩着路边的野草,穿过河堤就到了我家的田里。母亲把杂草连根刨出,摔掉草根上的泥土扔在地垄上,家里的牛羊就有了美食。若在收花生的季节,母亲会挖一个地灶,点着一些花生秧,把花生丢进火里,火灭之后花生冒出诱人的香气,母亲用衣服蹭掉花生的泥巴,把掰开的花生仁放进我的嘴里,那种清香,是往后余生再难寻觅的味道。傍晚,母亲背上满满一粪篓子的杂草,我跟在母亲的身后扛着锄头,沿着夕阳下的河堤回家,母亲的身上洒满了金黄,身后的花生田像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在夕阳的辉映下,焕发出丰收前的张扬和傲娇。

那时家里日子紧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买上一件新衣服,平日里姊妹三人的衣服就从老大老二到老三地轮着穿。衣服在母亲的手里改来改去,每次改完都能有一些新的花样,核桃扣、小绣花……母亲灯下改衣做鞋的情景,始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只是那时不懂生活的艰辛,想不出母亲是被贫困压抑的无奈,还是为儿女劳作的任劳任怨。

后来,我家的土坯屋换成了有院子的大瓦房,起初院子里就是泥地,几棵香椿树下,生着一些青苔,仅有的空地盖了牛圈鸡窝。靠墙根的小花池里栽了两棵石榴树,红白相间的花束好不惊艳,秋天咧嘴的石榴压低了枝头,是我儿时少有的水果。母亲在里面栽了几棵竹子,春雨过后,新鲜的竹笋从土里冒出来,那种喜悦记忆犹新。父亲找了些碎砖,在院子里铺了一条小路,不规则的砖头错落有致,时间久了缝隙里长出了一些小花,母亲也挖了一些野花栽在院子里,让小院更别有一番韵味。

我走出小院已多年,那些花草却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还有母亲做的香椿鸡蛋和饺子,那时候,满院子都飘荡着香气……

日子到了现在,父亲母亲就像那株野蔷薇,在我的生命里扎根,开花。我很幸运看到了野蔷薇,她深入骨髓的坚韧,和土壤里的精致之美,撑起了我整个的人生,更让我读懂我的父亲母亲。

今后的日子,我愿做一株野蔷薇的根,让我的家人如野蔷薇一样美丽。我的家,就是那矮矮的土墙,时光轮回,不止芬芳。

原创乡土散文(胶东乡土风情散文系列之)(2)

作者简介:李海粟,祖籍山东泰安·宁阳,定居烟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燕山文化创作之家副秘书长,累计完成小说、散文、诗歌创作40余万字。2015以来,陆续在《烟台广播电视报》《首都文学》《胶东文艺》《华语作家》等省市刊物发表作品数十篇。2018年,散文作品《一座城池的风景》同时被《当代散文》《胶东散文年选2018》收录,并获《胶东散文年选2018》“新人新作奖”。同年,散文作品《苗河水弯弯》入围第四届“泰山文学周”散文竞赛单元。

欢迎投稿,胶东散文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