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修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旧称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古城呈方形,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故平遥古城有龟城之说。古城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垛高2米,顶宽3—5米,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面积约2.25平方公里。1997年12月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

古城平面示意图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2)

平遥城墙1988年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3)

敌楼及垛口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4)

1997年12月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5)

申报成功十周年纪念碑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6)

纪念碑文

平遥古城有城门6个,东西各2个、南北各1个,分别是南门为迎熏门、北门为拱极门、上东门为太和门、下东门为亲翰门、上西门为永定门、下西门为凤仪门。南门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古代文人称之为“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以此为用”。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7)

南门——迎熏门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8)

北门——拱极门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9)

上东门——太和门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0)

下东门——亲翰门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1)

下西门——凤仪门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2)

上西门——永定门(被树木遮盖了)

平遥古城有城楼6座,修筑于城门顶,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城楼古代亦称谯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3)

南门城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4)

北门城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5)

西门城楼

平遥古城有角楼4个,建于城墙四角上。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分别为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东南角城顶上筑魁星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6)

西北角的霞叠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7)

东北角的栖月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8)

西南角的瑞霭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19)

东南角的凝秀楼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20)

东南角——魁星楼

平遥古城南城墙外护城河有水,西城墙外护城河干枯,东城墙外及北城墙外未见水系。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21)

南城墙外护城河

平遥古城城楼的相关资料(平遥古城城墙城门)(22)

西城墙外干枯的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