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村牧师日记》,是布列松早期电影的代表作品。与《罪恶天使》和《圣女贞德的审判》一样,这部影片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电影史上,《乡村牧师日记》是电影改编忠实原著的典范。

上帝是个傻子电影(上帝并不主宰爱)(1)

  法国天主教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同名日记体小说的主人公,一位敬虔的乡村牧师,被布列松形象逼真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法国具有悠久的天主教传统,影片中的牧师,其实被称为神父更加的确切。对于观众来说,影片中的神父,看起来身上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他腼腆、羞赧、孤独、脆弱、卑微、渺小、彷徨、困惑,完全是一个不成熟的年轻人。不但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身体也非常脆弱。上帝怎么会让这样的一个人,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传道呢?

  2

  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神父在这个教区并不受当地人的欢迎,他们排斥甚至敌视他。他所提出的改善当地人生活质量的计划,完全得不到任何的支持。这固然与他们信仰观念的淡薄有关,但年轻神父本人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却是更重要的原因。从他与伯爵和教士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对教民过高的期望和严格要求,是导致他难以与本地人融洽相处的重要因素。晚上当地的年轻人歌舞欢笑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他没有力量向上帝祈祷,更无法与别人交流,只有通过写日记来不断自我反思。

上帝是个傻子电影(上帝并不主宰爱)(2)

  神父能充分感觉到周围人对他的敌意,从领圣餐的女孩到办丧事的村民,不是嘲笑他,就是蔑视他。而唯一对他态度好一点的人,就是给他看病的医生,因为医生觉得他都是孤独的人。在村里,他与伯爵一家打交道最多,伯爵的家庭教师是唯一一个参加弥撒的教民。伯爵的女儿恨她的母亲,同时想赶走家庭教师,因为家庭教师与伯爵的关系暧昧。伯爵的女儿来教堂找神父,但不是为了忏悔,而是向他诉说自己的仇恨。“我恨她,我要杀了她或者自杀!”当神父听到这样的话后,不禁问道:“你难道不怕上帝?”在伯爵一家人的心中,都没有上帝的位置。因此神父每次到伯爵家,都会受到冷遇,其他村民对他的态度也是如此。而对于他来说,遭受的最大痛苦,不是他所受到的嘲讽、冷遇、蔑视、羞辱,而是没有人接受他宣讲的上帝之道。他能感觉到每个人内心中的痛苦挣扎,但却无法把他们带到上帝的面前。

  3

  有一天,神父接到一封匿名信,里面写道:“一个善意的人劝你换教区,越快越好,很为你感到遗憾。但我们重申:滚出去!”神父不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错,他在日记里写到自己的怀疑和痛苦:“在我面前是一堵墙,一堵黑色的墙,我的胸膛仿佛要炸开。同样的孤独,同样的沉寂,但这一次没有曙光从层层障碍中突破。”他觉得上帝离弃了他。在《圣经》中记载的旧约时代里,宣讲上帝信息和话语的是先知,而在新约时代里,虽然牧师不再说预言,但将上帝的道传给世人的职责没有变。将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带到上帝的面前,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其实,这是上帝给每个信徒的使命,只不过牧师有特殊的负担。

  医生自杀而死,令神父感到非常难过。尽管遭受了很多的挫折,受到信仰危机和身体疾病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传道。在与伯爵夫人的交谈中,神父得知她之所以不信上帝,是因为儿子的夭折。自从儿子死后,伯爵夫人整个人都变得性情冷淡、精神麻木。神父对伯爵夫人说,她会遭到惩罚的。而伯爵夫人说,她已经遭到惩罚了。在她的心中,儿子的死已经给她造成了最大的痛苦,而痛苦的根源在于对儿子的爱和思念。

上帝是个傻子电影(上帝并不主宰爱)(3)

  伯爵夫人对神父说:“爱比死更坚强,这是你们的先知说的。”

  神父回答说:“我们没有发明爱,它有它的秩序和规则。”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世俗之爱,与来自上帝的神圣之爱是不同的。世俗之爱是占有和取得,而神圣之爱是牺牲和给予。

  伯爵夫人说:“上帝是它的主宰。”这是她对上帝与爱之间关系的认识。

  神父回答说:“他不是爱的主宰,上帝就是爱本身。请不要违反他。你必须改变自己,敞开胸怀。”上帝无需寻找,只要接受。

  伯爵夫人说:“我已经变得太多了,我早该自杀了。”她认为活着忍受痛苦就是改变。

  神父回答说:“这不是我说的改变。”真正的改变是在上帝面前认罪悔改。

  “我的生活一潭死水,与死无异。上帝根本不再理会我了,你已经让我承认我恨他,那他还会再爱我吗?”她认为上帝已经离开她,她到了与上帝为敌的地步。

  “你现在并不恨他,你和他终于面对面了。人在上帝面前不能讨价还价,只有无条件服从。虽然人的世界里有生的世界和死的世界,但在上帝眼里只有一个世界。”上帝是无所不在的,没有人能躲避上帝,抗拒上帝的意志。

  “我有时候对上帝说:‘尽你的力量消灭我吧’,这是否很恐怖?”

  “不,有时候要也会这么想,我们的上帝,你可以向他挥拳头,吐口水,将他钉在十字架上,而他可以躲起来,但他没有。”

  尽管人因不信和犯罪与上帝为敌,但上帝却爱那些仇恨他,羞辱他,伤害他的人。为了拯救人的灵魂堕落,在十字架上担负了世人的罪。没有人见过上帝,只有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以他完全的圣洁、慈爱、正义、怜悯,将上帝的道见证出来。而那些追随基督耶稣的门徒,也要以自身的言行,见证上帝之道的真实。

  4

  伯爵夫人被神父的劝慰所感化,毅然将带有儿子照片的项链抛入炉火中,矢志皈依上帝。但是神父却将项链从火里抢出来,他对夫人说:“上帝并非施刑者,他只规劝,我们应该对自己仁慈些。”上帝让那些信他的人,抛弃世间的一切跟随他。但是当人为了跟随上帝而抛弃所有时,他同时就得到了上帝。上帝进入到他的里面,给予他永远不死的生命。

  神父不仅从炉火中抢出伯爵夫人的项链,同时也将她的灵魂从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中抢救出来。临走时,神父将上帝的祝福留给伯爵夫人。晚上,他接到伯爵夫人托人带的信,夫人在信中告诉他,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平静。夫人在当夜离世,痛苦的灵魂终于得到解脱。但是伯爵和村民,却因为轻信谣言,认为夫人是因为神父言语的刺激而死的。神父遭到他们更深的误解,他在日记中写道:“她结束了痛苦,而我则刚刚开始。”

上帝是个傻子电影(上帝并不主宰爱)(4)

  教士在看望神父的时候,以为他在酗酒,连这个唯一支持他的师友,也不能理解他。孤独困苦的神父,有一天跌倒在泥泞路上,他已经病入膏肓。影片的最后,神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离开教区来到还俗的朋友家中。尽管病患交加,他仍然关心别人的处境,为女主人祝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挂着十字架的念珠紧紧贴在胸前,脸上出现平静的笑容,清楚而缓慢地说出最后一句话:“有何分别,一切皆为恩宠。”

  神父将自己一生的经历,都视为上帝的恩典和祝福。正是在孤独和痛苦之中,他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体恤别人,尤其是那些遭受精神折磨和心灵痛苦的人。当他在伯爵夫人灵魂获救的时候心里说道:“一个人自己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给别人。”作为一个自己遭受精神折磨,心灵痛苦,身体疾病,他人排斥的人。神父根本无力去帮助、安慰别人。但他却能把自己没有给予别人,则完全是出于上帝的恩典。他为了别人的富足,自己反倒成了贫穷;为了拯救别人的灵魂,反倒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再次说明了,上帝并不主宰爱,上帝就是爱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