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崔琰传》注引《魏略》。故事的发生时间为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主人公分别是曹操和崔琰。原文如下:

三国时期成语经典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腹诽心谤)(1)

人得琰书,以裹帻笼,行都道中。时有与琰宿不平者,遥见琰名著帻笼,从而视之,遂白之。太祖以为琰腹诽心谤,乃收付狱,髡刑输徒。前所白琰者又复白之云:“琰为徒,虬须直视,心似不平。”时太祖亦以为然,遂欲杀之。乃使清公大吏往经营琰,敕吏曰:“三日期消息。”琰不悟,后数日,吏故白琰平安。公忿然曰:“崔琰必欲使孤行刀锯乎!”吏以是教告琰,琰谢吏曰:“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杀。

三国时期成语经典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腹诽心谤)(2)

曹操认为崔琰对自己心怀不满,私下诽谤,便将其关进见于,削掉了头发去作苦役。不久后,之前告发崔琰的人又向曹操举报崔琰,说:“崔琰虽然在服苦役,但他整天横须直视,心里好像特别不满意。”曹操认为这个举报的内容属实,打算杀死崔琰。于是,他便派机灵的官吏全区处理崔琰。

三国时期成语经典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腹诽心谤)(3)

此人命令看守对崔琰说:“你的案件三天后就会有消息。”但崔琰却不明白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过了几天,此人向曹操汇报说崔琰的举动还像往常一样。曹操勃然大怒,气愤地说:“难道一定要我动用刀锯才能让崔琰明白吗?”此人随即又将此言转告了崔琰。崔琰说:“我真是不识抬举,不知道曹公的意图原来是这样。”于是便自尽而亡。

三国时期成语经典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腹诽心谤)(4)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曹操认为崔琰所犯的罪名,叫做“腹诽心谤”,意为口里虽然不说,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比喻心怀不满,私下诽谤。这句成语的最找出处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非而心谤。”

三国时期成语经典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腹诽心谤)(5)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我在之前介绍的成语“辞色不饶”中已经做过介绍。崔琰写了封回信给杨训,信中有“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样的句子,本意是讥讽那些批评者只会谴责、呵斥别人,却不懂得遵循人情事理,但有人却诬告崔琰的这封信是轻视世人、诽谤和怨恨曹操。曹操因此大怒,将崔琰下狱,最终逼得崔琰自杀。这一事件是个彻头彻尾的冤案,崔琰完全没有诋毁曹操之意,这一点可以从崔琰临死前的表态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参考书籍:《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