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所谓羡慕嫉妒恨,其实都是比较惹的祸!

参照点怎样变成参照线(你是否注意过参照点)(1)

参照点带来的对比

人类善于模仿和比较,因为模仿和比较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是高效的!所谓的学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模仿和跟随,比如师傅带徒弟,比如教师的示范,比如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

这种深入心理的比较和模仿其背后都有一个“参照点”,正是这种参照点触发了我们很多的行为和感受,日常生活中很多词汇背后都会隐含着“参照点”:锚定效应、心理预期、前景与背景、问题(现实与期望的差距)、增长与成长、禀赋效应、模式、战略决定,这些词汇背后都会有参照点的影子。

意识到参照点的存在,并识别出参照点是理解我们行为和感受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比如人的优越和失落感觉都是一种比较后的感觉,这种比较在带给我们动力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调整参照点后的心理变化。

参照点在商业中也有很多的用法,比如定价时首先给出高价,然后再给出低价,由于高价的参照点存在,后面的低价就会显得很划算。这在饭店的菜单中是最常见的,试试从前往后翻菜单和从后往前翻菜单,你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

通过给出一个参照点,可以改变你对一个事物的看法。比如,如何在不改变一个物体的前提下,让它变短?其实找一个比它长的放在一起,你立马就好觉得刚才的物体变短了。同样,要想改变一个人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看法,给他一个参照点就可以了。

参照点怎样变成参照线(你是否注意过参照点)(2)

蓝色杯子的价格由于对比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如上图,在第一行中,蓝色杯子的价格你会觉得有点贵,这是由于15元是参照点。但加入85元的杯子后,参照点就会变成85元,你就不会觉得45元贵了。很多的时候,商家并不想买85元的杯子,而是更多的想卖45元的杯子,此时85元的杯子更多的是参照点的作用。

理解了参照点的概念后,你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会受到参照点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自己的孩子总是亲的,买到手的东西总是好的,别人的东西不如自己等,这种由于参照点的存在而产生的禀赋效应(属于自己的总是不舍得)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由此,生活中我们既要确定参照点来激发自己的行动,又要谨防隐含的参照点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和决策。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知道是基于什么参照点和预期产生了差距,从而可以精确的界定问题;比如员工的基础较差,如果你用好员工作为参照点,就会总是抱怨这个员工,如果用这个员工的基础作为参照点,则不会再抱怨,而是采取培训,帮扶提升这个员工的基础。

善于利用参照点是进化的产物,既有积极作用,也留下了副作用,我们要提醒自己!充分利用参照点,又不被参照点所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