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如何通过拉伸的技巧设计版面的形象

来自公众号: 研习设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4)

我们可以将这种手法分成两大类,整体拉伸与局部拉伸。“整体拉伸”是指将文字保持原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水平或垂直拉长的一种表现形式;“局部拉伸”则是以文字的某一部分笔画作为基点进行拉伸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5)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6)

这种编排形式的特点是通过拉长或压扁的文字来充当版面中的图形化结构,更好地利用版面中的空间,产生醒目又富有趣味性的风格形式。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7)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8)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从文字的创造与演变来看,其比例结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汉字与字母的源头分别是在黄帝时期和埃及第一王朝这两个时期创造出的象形文字为基础。

汉字最初由史官仓颉创造并经历不同的结构演变成现今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西文字母由圣书字发源至今,同样经历了不同的结构与书写工具演变并发展出高低不同的大小写形式,如:小写字母“a”是从大写字母“A”的书写过程逐渐演变出来的。

埃及的造字官会不会也是双瞳眼呢XD好像发现了什么...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9)

我们的字库中除不同的粗细字重外,也提供了宽窄不同的字形选择,它们是以方形的常规体作为基础字形,经过拉长和压扁而形成的窄体与宽体(也称做压缩体和扩展体)。合理运用这些经过拉伸的字形,能够解决不同的版面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种不常见的字形外观来形成特异的视觉风格。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0)

这里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拉伸字形的应用特点,在版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图A中使用常规字形与窄体字形相比,后者明显视觉面积更大;同样的,图B中常规体的视觉面积也远小于下方的宽体字形。结论就是运用宽体和窄体字形,能够解决较长文字或较短文字在版面中的面积过小问题。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1)

我们的视觉中枢在辨认信息的时候,会优先看到视觉面积大的元素,而文字的面积越小,我们看到的画面就会越模糊。左图我试着用我们测试视力的“视力表”来说明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字面率越高的文字通常识别度也就更高。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2)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3)

“局部拉伸”的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拉伸文字的局部笔画结构,以此形成特异的视觉风格,使文字更倾向符号或图形。相对于“整体拉伸”来说视觉趣味性更强。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4)

这种有趣的拉伸结构可以承载出不同的设计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路推导出这种视觉效果。如上图中字母“MORE”是更多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拉伸其中的字母来变现这种更多的概念。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5)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6)

整体拉伸并不代表要破坏文字的固有结构特征,字库中的宽体和窄体是经过视觉优化的,并非直接将常规体拉伸而形成的。经过上图中的图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直接拉伸的文字与经过优化的文字,其笔画粗细与曲线的结构都是不同的。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7)

在需要仔细阅读的情境下,合理运用窄体能够减少文本的面积大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窄体字形只适用于少量文本的情况。大量阅读这种窄体字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感,阻碍文字的阅读流畅度,也就是说在正文环境下常规体还是我们的首选。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8)

局部拉伸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分析文字的结构特征后找到分割的位置,避免因为拉伸而破坏笔画结构的情况发生。常用的拉伸方向是水平拉伸与垂直拉伸两种,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尝试倾斜角度的拉伸效果。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19)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0)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1)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2)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3)

体育用品的范围过于广泛,在没有哪种用品能够具有代表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表现“体育运动”这一概念的意向图片作为版面中的主体元素。添加展览名称的首字母缩写作为辅助版面的图形信息并大致确定好应用的比例与位置。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4)

为了增强版面的张力,这里选择较细字重的超窄体作为版面的主体结构,这种超窄体属于整体拉伸的文字形态,为版面带来了饱满的视觉印象。通过我之前文章中讲解过的“图叠字”手法来结合图形与文字元素,使其形成组合。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5)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6)

接下来为版面添加色彩,烘托版面的运动氛围,这里选择能够烘托力量感的红色作为这个版面的主色,与人物形成红黑搭配的印象。文字则填充单色调,形成黑白灰的色彩层次感。接下来添加文字信息并确定其位置与大小。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7)

经过分析得出,这个版面的环境相对丰富,文字底层的色彩变化较大,为了保证文字的识别性以及增强主标题文字的图形属性。为文字轮廓添加色块,这同样具有醒目与提升视觉面积的效果。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8)

根据以上手法,依次将文字信息划分好层级关系后编排到版面当中来,主标题位置放置在靠近人物主体的旁边,日期与详细说明信息则放置在版面的视觉出口位置,我们的视线会首先看到具有视觉效果的图像信息,紧接着看向靠近主体的主标题文字,然后看向视觉面积更小的时间信息,其余辅助性信息则安静的编排在版面的其余空白位置即可。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29)

将元素信息确定好大致位置与大小后,我们通过网格系统规范一下版面,使版面中元素与版面整体产生关联,形成呼应关系。最后我们看一下最终的应用效果。一切设计都要还原到实际环境中去感受,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它。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0)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1)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2)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3)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4)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5)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6)

展览主题是回归,是一种重回过去的向往,从字面意义上具有一种方向感。是随着时间流逝之后的一种展望,我以此作为承载这一概念的切入点,将文字具像化并处理成从左向右无限延伸的时间轴。这里我们采用局部拉伸的手法来实现它。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7)

为了展现“回归”这一概念,将象征时间轴的图形首尾相接,来表现其从回源头回归过去的视觉印象。回归二字的笔画结构神似书籍画卷,再加上宋体精致的笔画轮廓,除烘托过去的美好之外也为版面添加了几分雅致氛围。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8)

回字内外重复的结构经过拉伸后别有一番味道,将图形置入版面中后整体给人垂直水平的规整感,在平稳的结构中唯一的曲线笔画打破了呆板的印象。我们在底层添加木纹来继续强调时间的概念,同时也与图形形成软硬的对比。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39)

在文字结构负空间过大的位置添加小文字信息,强调出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顾问的同时也为主视觉添加了细节与层次。在版面的左上角位置添加主标题文字,高度设定在整个版面的六分之一。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40)

继续添加文字信息,将需要仔细阅读的说明性信息划分两栏,编排到版面右侧的空白位置,与“归”字的结构对齐,在构图上,两者均对齐在版面的黄金分割位置。在文字信息下方添加时间并与主标题的底端对齐。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41)

继续添加剩余的文字信息,通过网格规范后这个版面的编排就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应用效果。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42)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43)

最简单易学的10个拉伸(关于拉伸风格的编排与技巧)(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