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带凡是有红白喜事或其他喜庆的事儿,都时兴大办。说白了,明里是给你发的请柬,约你去贺喜助兴,实际就是为了借此机会把以前随的礼往回收。按说都是沾亲带故的,这礼尚往来,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我发现现在的请柬怎么有点变味儿了呢?

现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都进入小康了,农民富裕了,也就更看重面子了,本就村里村外住着,还大多都沾亲挂拐的,所以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儿的,也不好意思不去,但近几年,需要大办的喜庆事儿不知咋的越来越多了,而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上个月一发小发给他老父亲过生日,发来请柬,发小的父亲八十多岁了,祝寿大操办一场也实属应该。大上个月朋友的儿子结婚,请柬自然不会落下,还有一亲属盖房子上梁的,也发了请柬,以致于考上大学的,参军的,提干的,生孩子的和出国打工的,都发约请,无一例外不借此机会大操办一场,毕竟这么多年往外走的礼也不少,是该往回收的时候了。

前几天收到大姨子嫁闺女的请柬,真是让我默默无语两眼泪,她这闺女都结三回婚了,而和头一个男人生的孩子都上小学了,要说起来己经不是残花败柳,而是一地枯枝烂叶。但就哪怕都这个样子了,还是要大操办一场。这真有点要钱不要脸了,看来金钱的招唤比脸面大多了。

还有一位大哥,家里老母猪下了一窝猪仔,也各处发请柬大办了一场,可能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因由了,这才出此下策。

俗话说礼尚往来,有喜事大操大办,人家自然得来下随份子钱,人家也有事也得大操办,这份子钱还是得还回去的。而且随份子钱的数额也在逐年上涨,头几年五十也能拿得出手,现在一二百都不好意思拿了,三五百是平常,有点关系的就得上千。时间一久,多数人都有些吃不消了,收礼的时候兴高采烈,往外走礼的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一份两份的不觉得咋样,可若一下子两三份都凑到一起了,那可真的是叫苦不迭。

有几户实在受不了如此一轮一轮的约请,竟悄悄的把家搬走了。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其实这随份子也不亚于虎也。

遗失的请柬 变味了的请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