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着重笔墨描写了迷茫无助的渡边和直子等人。其余角色有三个格格不入的:敢死队、绿子、渡边。他们的积极入世反衬出了小说幽深的氛围,让故事的呈现更加生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绝对的成功人士:永泽。他的行动力非凡,在俗世中想要什么都如同探囊取物。但永泽并不庸俗,书里他和渡边的许多则对话,初次听来让人觉得奇怪,细细思考才懂得其中的深刻。

从这些谈话中,我总结出3个道理。我认为,就是遵守了这些信条,永泽才达到了非一般人的境界。

理解挪威的森林的现实主义(作为典型的社会精英)(1)

01.“绅士即是只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说到人生信条的时候,永泽也知道这句话和自己的外表人设貌似有些差距。他说:“你听了不要发笑。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绅士。”

渡边没有笑,但听到的时候也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永泽天天出去沾花惹草,就凭这一点就和绅士传统温厚的形象大为不符。后面他立刻解释了,他所认为的绅士的核心,即:“只做自己该做的,不做自己想做的。”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作为一个小人物的主角是一个流水线工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做着现代机器就能干完的活,一遍又一遍——这是马克思说的“人的异化”。现代社会需要这种“使命必达”的执行者,而永泽就要做的绅士就是这种人,只不过从事的工作更复杂,社会地位更高级。

把自己人类能够犯错的特质尽量收敛,成为一颗冷冰冰的螺丝钉,是这个信条的负面作用。

正面作用,永泽实在是一个自律无比的人。别人考好几次都考不上的外务省考试,他能一考必中;自学外语,熟练运用好几门语言;轻松上日本最好的大学;为了争取权益,和学渣无赖谈判,也遵守他们的规则,硬是生吞了三条蛞蝓,赢得对方的服气......

永泽对自己下狠手到如此,没有他做不到的事,结果就是世界上也没有他得不到的成绩。

理解挪威的森林的现实主义(作为典型的社会精英)(2)

02. “无论如何,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当。”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习得性无助。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一头大象小时候一直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无论它怎么逃脱都没有用。后来大象长大了,有人把绳子从木桩上取下来,但大象还是只在之前被拴着的范围活动。

这个故事里的大象,通过从小到大的经验得出了一个信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本质心理。

习得性无助让处在其中的对象否认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维持一种消极被动地应对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我们形容一个人“一蹶不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写照。这种心态发展过头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甚至是抑郁症。

永泽是在和渡边道别的时候,送出了这句话。这句话虽有些偏激,但我认为它在永泽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换的支柱作用。同情自己即是自怜情绪,这样的心情会在我们受到挫折,灰心丧气的时候浮现。但结合现实情况理性分析,这种情绪是没必要产生的。当我们可怜自己,只会觉得越来越悲伤,没有安慰好自己让自己更有动力,也没有对外界的困难做出任何解决。

自怜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我想不出它有什么用处。就好比阑尾,平时没有什么用处,严重了能疼到去医院。

这种心态上的毒药,永泽的建议是,摒弃得越干净越好。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情绪反应,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呢?

因为自怜能让我们失去行动的力气。一个人自我可怜,其实是在把责任全推到外界;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自我,也就失去了所有行动的意义。自怜的人会想:反正我做这些也没有用,开始怨天尤人。于是不行动,造成处境更糟,心态更绝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永泽是俗世中坚定的行动派,他决不能让这种想法影响自己。于是他平日与自我相处的时间里,也是目的性极强。考上了外务省,也不会沾沾自喜,而是拿这个时间继续学西班牙语。因为他觉得自己开心这种事情很没必要耽误时间。确实,道理是如此,但他做的如此坚决,我想没有人比他更“慎独”了,所以也没有人比他更成功。

他痛恨“同情自己”,所以用了“卑劣懦夫”这样激烈的词汇。我想他也许以前也受过自怜的干扰,而后来从中脱身,想的清楚,也实在令人佩服。

海明威说过一句话,我认为与这句意思相近,而且更积极:“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生活给予我们重击时,千万不要只是环顾四周自我怜惜。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当失败者的。要牢记这一点。

理解挪威的森林的现实主义(作为典型的社会精英)(3)

03. “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永泽和渡边在讨论世人的忙碌。渡边惊讶的反问永泽:“在我的印象中,世上的人也都在辛辛苦苦拼死拼活的忙个没完,莫不是我看错了?”

的确如此。只要在社会上靠自己能力生活的人,都要适应高压忙碌的生活方式。而永泽却断然的说,“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

高三一年,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可为什么有人进步快,有人一直原地踏步?我想这句话能一针见血的点明问题。社会上的生存,工作上的晋升,都是一样。当你选择依靠他人的思考,朝着他人指明的方向奋力追赶,会出现两个问题。

一来,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成功人士的故事固然有借鉴意义,但完全套在你身上,一定有不合适的地方;二来,你如何判断这个人是真心为了你好,这个信息是真的对你有益的呢?别人给你指出的路,永远没有自己动脑冷静思考的结果珍贵。

而现在的环境,信息繁杂,成功学泛滥,愿意停下来想一想的人太少了。话语权让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思想有自卑心态,努力给自己的内在充电,多看书,在现今这个时代也是很难的事情。于是,看清世界的人越来越少,使用蛮力却惨痛碰壁的人越来越多。

永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有一条我不是很同意的规则,但体现出了他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他不读没去世作者的书,他只读百年经典。永泽阅览群书,保证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丰富。交朋友宁缺毋滥,虽然孤独,但是活得清醒。这样的自制和自知是非常难得的,能称得上是社会上凤毛麟角的人才。

理解挪威的森林的现实主义(作为典型的社会精英)(4)

悲哀之处:在他的世界里,什么都不值得他为之付出生命。

追求俗世成功的永泽,深知这个社会和世界。如果想要爬的高,就要不出错,做一个没有情感的执行者。

于是虽然身边的女朋友初美在外人眼里是“完美的女朋友”,但是永泽对她百般抛弃。自己出去找不认识的女孩子睡觉,说冷酷的话嘲讽初美,带着渡边和初美约会,都是他为了赶走初美所做的行动,也是为了安慰自己并没有爱上任何女人的努力。

为了达成他认为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在广阔天地里施展一番拳脚。他不能让任何东西影响他,否则这种小小的失控会破解他对生活的理解,永泽的人生观会因为爱上初美而崩塌。

前文说到,他作为一个绅士,只做应做之事,就是在社会独立拼搏;不做想做之事,也许他内心深处自己也没意识到的地方,渴望和初美和和美美过小日子。

其实从他后来因为初美的死讯,心里不是滋味就能看出来,他对初美动过情。但他一直在压抑,而初美死了,消失了,再也没有危险的时候,永泽的爱探出头来。而这样的爱注定悲剧,要么永远不能被发现,要么成为永泽心里永远的一道伤。永泽也许在后来的时间要努力克服这种悲伤。或者他终于能够爱一个死去的人,觉得把情感投入给一个死去的人更不费时间和精力——他再也不用因为恐惧而找女生随便睡觉了。永泽也许会感谢初美的死。

在《挪威的森林》里,许多人自杀死去了。永泽是最不可能死的,因为他的内里最空虚。在他的世界里,什么都不值得他为之付出生命,亲情、爱情、友情......他要的只有他自己。

因为他要的无比纯粹,所以世界也慷慨回以他想要的。不能去爱的代价,是永泽心甘情愿的交换。虽然他如此成功,但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

理解挪威的森林的现实主义(作为典型的社会精英)(5)


End.

我是咩谢尔,从书与戏中感悟生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咩谢尔 了解更多。

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