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穆帝永和十年(甲寅,公元354年)晋穆帝永和十年(甲寅,公元354年)

资治通鉴汉宗室(资治通鉴晋纪北海王猛)(1)

北海王猛

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

北海有个叫王猛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气宇轩昂,胸怀大志,对琐碎小事根本不屑一顾,人们因此都很看不起他。王猛却很是怡然自得,在华阴隐居。

资治通鉴汉宗室(资治通鉴晋纪北海王猛)(2)

桓温

闻桓(huán)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mén shī)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当他得知桓温入关的消息后,便穿着粗布衣服前去造访他,一边摸着虱子一边和桓温谈论着国家大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

桓温感到他很与众不同,于是就问道:“我奉天子的命令,统率十万精兵来为百姓铲除残存的贼寇,然而三秦的豪杰仁人到现在也没有前来归附,这是为何呢?”王猛说:“您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现在长安就近在咫尺而您却不引渡灞水,百姓们不知道您的心思,所以才不来的。”桓温默不作声,不予应答,许久才说:“江东一带没有人能比得过你的!”于是就让王猛暂时出任军谋祭酒。温与秦丞相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

公元354年,桓温与前秦丞相苻雄等在白鹿原交战,形势对桓温所部极为不利,有一万多兵丁死去。

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shān)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

起初,桓温原指望用前秦地区的麦子来作军粮,可是后来前秦人居然把麦子全部收割了,只留下了一片被清理过的旷野等待桓温一行,因此桓温的军队缺乏军粮。

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

六月初一,桓温押着关中的三千多户人家开始撤退。同时,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打算让他与自己一同返回,王猛坚持推辞,不肯接受。

资治通鉴汉宗室(资治通鉴晋纪北海王猛)(3)

苻坚

东海王坚,素有时誉,与故姚襄参军薛赞、权翼善。

东海王苻坚,向来受人赞誉,和过去姚襄的参军薛赞、权翼交往颇深。

赞、翼密说坚曰:“主上猜忍暴虐,中外离心,方今宜主秦祀者,非殿下而谁!愿早为计,勿使他姓得之!”

薛赞、权翼秘密地劝说苻坚道:“当今圣上猜忌残忍,行为暴虐,朝廷内外早已对他离心,现在适宜主持秦国祭祀的人,非殿下莫属。希望您能尽早打算,以免让大权旁落他人之手!”

坚以问尚书吕婆楼,婆楼曰:“仆,刀环上人耳,不足以办大事。仆里舍有王猛,其人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咨之。”

苻坚前去征询尚书吕婆楼的意见,吕婆楼说:“我马上就是刀下鬼了,不足以用来办成大事了。不过在我的私宅里有个叫王猛的人,他的谋略世上少有,殿下应当请他出来,征询他的意见。”

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苻坚依照吕婆楼的意思召来了王猛,两人一见如故。谈论到当前的国家政事,苻坚显得大为喜悦,自称是刘备遇上了诸葛亮。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特进、姑臧侯樊世,本氐豪,佐秦主健定关中,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

王猛日益受到苻坚的宠信,皇亲国戚以及那些有功的旧臣因此十分嫉恨他。特进、姑臧侯樊世,原本是氐族的豪强,辅佐前秦国主苻健平定关中有功,他对王猛说:“我们耕种,你却要坐享其成吗?”

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

王猛说:“不但要让你耕种,而且还要让你烹饪成熟食!”樊世顿时勃然大怒,说道:“我一定要把你的脑袋悬挂到长安城门上,否则,我誓不为人!”

猛以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王猛将这些话转述给苻坚,苻坚说:“一定得除掉这个氐族老头,群臣百官从此才能恭敬顺从。”恰巧这时候樊世入朝商讨事情,同王猛当着苻坚的面争吵起来,樊世企图起身攻击王猛,苻坚因此大怒,便下令斩杀了樊世。从此以后,文武百官见到王猛后都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

猛为相,坚端拱于上,百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

王猛出任宰相时,苻坚敛手端坐于其上,百官则统属其下,军事以及国家内政外交事务,无不经由他手办理。

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

王猛一生刚正开明,清廉严肃,明辨善恶,放逐罢免尸位素餐的人,提拔重用怀才不遇的人,奖励劝勉农耕桑蚕,训练士兵,任用官员都是人尽其才,刑罚跟罪责也是相匹配的。

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敕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因此国富兵强,战无不胜,前秦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苻坚敕令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等人说道:“你们侍奉王猛,要像侍奉我一样。”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

公元375年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染病卧床不起,前秦王苻坚亲自为他到南郊、北郊以及宗庙、社稷祭坛祈求神灵保佑,并且分别派侍卫大臣前往黄河、华岳等地到处祈求诸神。

猛疾少瘳,为之赦殊死以下。

等到王猛的病情略微有点好转,苻坚便为此大赦判死刑以下的罪犯。

猛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

王猛上疏道:“没料到陛下竟然因为臣的性命而损害了天地之德,这可是开天辟地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

臣听说报恩没有什么能比得过尽情直言的,谨以我垂危的生命,私下里向陛下进献剩下的最后一点忠诚。

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

臣想到陛下威德功业让八方为之震动,声望教化让六合受到光耀,九州百郡,十有其七,平定燕、蜀之地,就像弯腰拔草一样那么简单。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起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结束,所以古代的圣哲帝王,深知建立功业的不易,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臣希望陛下能够追随前代的圣哲帝王,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幸事。”苻坚看罢王猛的上疏,万分悲痛。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

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的府第去探视他的病情,并向他询问后事。

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

王猛说道:“晋朝虽然地处长江以南的偏僻之地,然而他们是承袭正宗,上下安定和谐,臣死了以后,希望不要图谋晋朝。鲜卑、西羌是我们的仇敌,最终也将成为我们的祸患,所以应当逐渐除掉他们,以安定江山社稷。”说完这些话后,王猛就死去了。

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苻坚亲自参与装殓王猛,三次亲临痛哭,并对太子苻宏说道:“难道上天不想让我一统天下吗?为何这么快就把王猛从我身边夺走了呢?”随即依照汉代霍光的旧例把王猛安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