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普通话方言(淄博临淄方言三)(1)

姜太公塑像

笨槐:国槐。

槐耷郎:国槐的果实。

棒锤子:玉米。

秫秫:高粱。

地蛋:土豆。

稙庄稼:早熟的秋作物。

萝贝:胡萝卜。

水萝贝:青萝卜。

秆草:谷秸。

酒壶棵:地黄。

马扎菜:马齿苋。

家臣子蓑衣:铺地金。

莪子:泛指蘑菇。

人心菜: 高秸秆类苋科植物。

扫帚菜: 地肤。

灰菜:藜。

青青菜:小蓟和大蓟。

光光花:蜀菊。

节骨草:向荆。

洋茄子:龙葵。

苍子:苍耳草。

蓼(li ã o )香:草木樨。

三棱草:茎三棱。

婆婆丁:蒲公英。

鸭蛋棵:紫花地丁。

临淄普通话方言(淄博临淄方言三)(2)

太公湖

驴驹子嘴:桃叶鸦葱。

蓬子菜: 蓬棵的幼苗。

狗奶子:野生枸杞类。

姑姑痴:臭椿树的果实。

毛大嫂: 杨树花。

湿老婆蔓(wan):涩拉拉秧。

辣辣蒿:麦蒿。

活路:活儿。

田地:屋内地面。

箔障子;篱笆。

碱脚:土墙基部的砖石结构。

虚棚:天花板。

房屋子:里屋。

夹古道子:两房之间的夹道。

合巷:几家共用的小巷。

沙拉子:锅头与火炕之间的隔墙。

门档提子:大门下面可以取下来的挡门木板。

趋脚(jue ):木门口的下框。

弦(xian)子:弦类乐器的总称。

拱子:大块煤。

墼(ji):垒墙用的土坯。

槎 (cha ):挖井时沿井壁安装的防止坍塌的东西。

船蓬:脚手架。

砟(zha)子:细煤、粘土加水合成的燃料搭火。

临淄普通话方言(淄博临淄方言三)(3)

太公湖

畦脊子: 田垅。

老沟子:浇地时流水的主干水沟。

杠山: 房屋的内山墙。

鼓当子:吹制的玻璃玩具。

树栽子:树苗。

钱粮:黄色的烧纸,也叫黄裱。

减不残:残品。

撑子:马扎。

疙瘩耙(pa)子:破碎坷垃,整平畦的工具。

壮耙(pa )堆起摊开的粮食等物的工具。

缨膀子:套在骡马膀子上防止拉车拉犁时受伤的保护器具。

夹膀子:套在骡马膀子上拴套绳的两块木棍。

肚带:系在牲口肚皮上的皮带。

坐球:驾车时套在牲口屁股上防止后退的皮带。

溜绳: 一头拴在牲口嘴部,一头握在驭者手中操纵方向的绳子。

窑货:瓷器。

褯(jie)子:尿布。

吊盘子: 连接在犁具上,拴套绳的木板。

临淄普通话方言(淄博临淄方言三)(4)

太公湖

铺衬子:破旧的碎布。

牛索头: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拴拉绳的三角形木棍。

缉缡子(qi li zi ):碎布条。

郭挠 (guo na0)柴草碎屑。

阳沟:地上墙基下的水道。

器木:棺材。亦称货。

葶秆儿: 植物顶端结穗的一节。

家什儿: 日用家具。

栏:厕所。

果当:干秫秸的一节。

饭屋:厨房。

果当卯:干秫秸穰。

阔罗:灶。

席妹儿:高粱秸的外皮。

龌(wo)水:用过的脏水。

绒子:新棉絮。

虚糕:用面糊蒸成的食物。

套子:旧棉絮。

饥困:饿了。

临淄普通话方言(淄博临淄方言三)(5)

太公湖

拄棒:拐杖。

欢喜团儿:带彩的球状面食玩具。

电棒子:手电筒。

糖瓜:麦芽糖。

臭蛋子:萘球,亦称卫生球。

馇(cha)豆腐:小豆腐。

黄香:松香。

沫糊子:泡透的粮食经水磨子磨出的糊状物。

翁鞋:棉鞋。

毡翁子: 毡棉鞋。

拍盖子:用草类或麦秸编成的半球形锅盖。

蒲袜:用蒲苇编的鞋。

茅箱子:用麦秸或草编成用于食物保温的容器。

擦脸布子:手巾、毛巾。

脖嘎拉:围嘴。

临淄普通话方言(淄博临淄方言三)(6)

太公湖

固渣头:面疙瘩。

杭杭:小玩具。

卷子:长方形馒头。

二把手:一种前后有扶把,由两个人一前一后推的车子,也称大车子,现多指单位副职。

烀(hu)打子:粗粮做的锅贴饼子。

粉糊:淀粉。

剂子:做面食的单个生面团。

回儿:笔画。

包子:水饺(又叫下包子);蒸包。

引子:发面肥。

债钱:订购货物时预交的订金。

就菜:下饭的菜。

籰(yue)子:缠线工具:风筝~。

糖蘸儿:糖葫芦。

趴模(pa mu):事物的雏形:这事有了~连。

饽饽子:窝头。

缺子:用浆糊将布片粘成多层晒干,用于做鞋或衣领内衬的料子。

耙拉子:多菜少面拌和后蒸出来的食物。

嘎渣子:多指用于做粥的玉米面。

拘尖子:捆扎柴草、庄稼用的木质绳扣。

馅食:蔬菜、植物花加面合在一起,煎烙成的一种咸食。

认晰:可供辨认的记号:我这个书包上有~。

龌(wo)盆子: 尿盆。

棉条:泛指被褥的里和表。

豆枕:枕头。

抽头:两匣一底的旧式雕花木家具。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