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汽车旗下首款旗舰智能纯电SUV车型R7,即将在9月27日上市这是飞凡汽车秉承“极智战略”推出的首款重量级车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飞凡R7正式上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飞凡R7正式上市(赛道Hyper能换电的飞凡R7)

飞凡R7正式上市

飞凡汽车旗下首款旗舰智能纯电SUV车型R7,即将在9月27日上市。这是飞凡汽车秉承“极智战略”推出的首款重量级车型。

除了由极智高阶软硬件配置带来的极致驾乘体验,华尔街见闻获悉,飞凡R7还采用了可供C端用户自由选择的换电模式。

换电,听上去并不新鲜,飞凡R7为何采用这种方式?这与已有的同类模式有什么不同?对C端用户来说,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从商业价值角度看,飞凡推动的电池租赁服务,商业价值几何?哪些参与方得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极智高阶的R7,哪里聪明?

飞凡R7最早在2021年3月18日以概念车方式发布并开启盲订;同年11月19日,其量产版车型定名“飞凡R7”出现在广州车展;2022年2月22日正式开启预订;今年3月21日,R7首批 PPV(Production Process Validation)预制量产车下线。

8月26日,飞凡R7参展成都车展;9月16日,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揭幕,飞凡R7在上市前最近一次公开展出。

9月14日消息称,飞凡R7定位上汽飞凡品牌旗下首款旗舰SUV车型“极智高阶纯电SUV”,将于9月27日上市,10月下旬开启首批交付,主打25万元级以上市场。

若就飞凡R7搭载的软硬件配置和应用的技术而言,当初决定盲订的用户,简直称得上“偷着乐”。

飞凡R7的软硬件配置,除了已公开的如搭载PP-CEM行业前沿像素级点云融合高阶智驾方案、全球首发量产华为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国内首发Premium 4D成像雷达和英伟达Orin X超算力智驾芯片等等,华尔街见闻另外获悉,飞凡R7还很可能会应用OPPO潘塔纳尔系统。

上汽集团8月24日官微宣布,上汽集团和OPPO正式发布以用户为中心的“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签约成立“生态域联合实验室”,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落地。

从技术角度看,智能汽车本质上是一个超级移动IoT(物联网)平台。这个平台承载着整车电子架构和面向C端用户的各类场景服务。

生态域,就是基于智能汽车这个IoT平台,通过融合智能手机连接其他IoT终端,打通家庭、出行和办公等系列场景,为C端用户构建一整套连续完整、服务随人和开放灵活的智能生活新体验。

上汽集团和OPPO联合成立的生态域实验室,聚合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的C端用户洞察和技术积累,深度融合上汽零束“银河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和OPPO“潘塔纳尔智慧跨端系统”的核心能力,实现系统级架构互融、软硬件能力互享、数据应用及服务生态互信和多模态智能交互,在升级驾乘安全的同时,为C端用户提供高度智慧和安全的创新座舱和出行生活。

若从C端用户体验角度做个描述,即这个“生态域实验室”,研究的方向,或说起到的作用,就是C端用户能通过智能座舱或车本身,实现手机、汽车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比如平板、手表、笔记本电脑和VR/AR等,根据C端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自动提供相应的功能和商业服务。

用一句话表达,即“以人为核心,各类终端围绕人的实际需求,自动实现服务无缝流转”。这种“感应式”性能和服务,在做到自动化的同时,也不会过度干扰用户。只有在C端用户需要的时候,才会弹出以供用户选择。

这些特性被融合入飞凡R7,成为“极智高阶”技术带来的终端体验核心能力的模块。

“飞凡”换电:可按需切换

如果说高智能交互体验是飞凡R7的价值体现,那么为了获得这些价值,C端用户的成本付出,会不会很高?

飞凡汽车为此设计了电池租赁服务模式,作用是有效降低用户首次购置成本。

“以租赁代替购买”的方式,飞凡R7的电池成本得以均衡平滑在用户每天的用车成本中,C端用户就会在事实上降低初始购车成本:电池可充可换,用户能灵活根据自身需求做出调整。

采用这种供电补能方案,好处不仅是自由度更高,使用电能也更便捷。这套方案涵盖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也会让车辆更保值,由此能消除因为电池损耗,而造成整车估值降低的困扰。

捷能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飞凡R7的电池租赁服务商。这家公司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和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联合投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亿元。

通过“车电分离”模式,飞凡R7的电池,实际上成为捷能智电科技的能源服务的一部分。对C端用户来说,等于从传统的“买车加‘油’”方式,变成了“买车身加‘电’”。

如此,充电便利性成为体验关键,而便利性又和补能电站的规模直接相关。

华尔街见闻获悉,“两桶油”依托遍布全国的5万余座加油站网络,升级构建“可换电、可充电”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到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建的综合能源服务站规模将达到300家;2025年,这个数量就能有3000家之多。

中石化和中石油这种自掏腰包将自身加油站升级成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动作,将使得飞凡R7的换电网络覆盖比与蔚来的合作具有更强的建设爆发力,缺的可能就是时间。华尔街见闻了解到,首座飞凡换电优选体验站已在上海安亭交付中心投建,2022年将投建近40座换电站。

不仅如此,飞凡R7的换电便利性,还体现在其电池包具有统一的标准规格,以及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专利。

首先,CTP动力电池组采用统一的长、宽和电池外壳设计,不同厚度的电池组,对应不同的电量,可覆盖50kWh-130kWh 的能量跨度。采用统一的外壳标准,相较蔚来电池更低的占地面积(长*宽),让换电补能生态能更好地适配多种车型。

其次,通过四个高精度定位销与车身匹配,实现R7的定位。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平台,能自适应车身位置:无论动力电池组固定螺栓装配,存在怎样的细微误差,或车辆进入换电站的位置,有怎样的不同,均不影响动力电池组更换的顺利装配。相比传统VI视觉相机定位,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的精度更高。

换电本质:大规模转移支付

看上去,2025年适合飞凡R7换电服务点虽有3000个,但和加油站比起来,数量还是有点不够。

上汽集团采用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换电站的动力电池组数量;通过技术使能,加快换电速度。

首先,提升电池仓储备动力电池块的数量,兼容77kWh和90kWh动力电池。大型和小型换电站可分别储备15块和10块电池。理论上,大型站一天最多可换电220次,小型站也有144次(预估测算值)。

其次,基于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平台,飞凡R7纯换电时间为2.5分钟,也就是150秒就能完成一辆车的电池组换电。

通过这两种方式,能解决初期换电点数量覆盖广度不够全面的问题。

达成大规模换电(包括BaaS)的业务模式,得益方除了C端用户,还包括电网公司、换电站运营和整车公司,而后三者能实现持续收益,也是C端保持良好换电体验的保障。只有三方都得益,这套业务逻辑才称得上有可实现的商业价值。

从底层商业价值角度看,成规模的换电业务,实际上是电网公司对储能电池的转移支付。

这话如何理解?

先来看C端用户:首先,C端用户会得到购车款一次性大额支付减免;同时,采用租赁可换电池的方式,也能提升因电池损耗带来的电量降低而影响的整车保值率。

另一块可能被忽视的收益是,C端用户通过换电站补能,可享受平均0.5元/度的波谷电价,这相较波峰电价更便宜。波峰和波谷电价间的价格差异,便能有效补贴用户电池租赁的月租金。

其次看换电站运营方:通过高自动化换电站搭建,或像“两桶油”拥有成熟服务站点的运营商,他们能通过换电服务,赚取服务费及部分电费价差(同样也是赚取波峰/波谷电价的差价)。

第三,电网公司的收益是什么?

电网公司从水电站、风电或煤电发电点等获取的电力,不同于其他产品之处,在于这需要被及时/即时消纳,否则会对电力网络造成压力。

从这个角度观察,就能理解电网公司设置用电波峰/波谷的用电差价的原因。

之所以如此设置,实际上就是用价格手段来平衡用电集中度,以便尽量消除冗余电力对电网形成的压力和电能本身的损耗。为消除或减少电力损耗,电网公司会建设储能站,而储能站的电能形式中,有相当比例是化学储能,约等于生产了多套大型电池组。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上汽集团推动建设的换电站,差不多等同于将电网公司自建的大型电池组,变成了星罗棋布的换电站。

如此,转移支付即告完成。

在这套价值转换过程中,整车商好处也显而易见,能有效降低购车时C端消费者的成本门槛,最终促进销量提升。

总体而言,这套模式既能鼓励C端用户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需求,灵活配置不同规格电池组,提高C端资金使用效率;对整车商或电池公司,也便于集中用电需求,更高效推动规模化生产以降低工程成本。

电网公司能缓解电网压力,降低电力损耗;最后,两桶油也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低成本转型,同时还能参与一个完整的价值闭环。

因此,这套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形成正向闭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快速发展的强悍生命力。

但是,要实现这种“甜蜜循环”,需要可换电车辆及换电站形成规模效应。

相比蔚来汽车以一己之力推动规模化,飞凡的换电模式,整合的是国家队(两桶油 上汽集团)和行业头部公司(宁德时代)的力量,并适配多样化的车型,能依靠可以预见的规模化潜力,快速激发“甜蜜循环”的商业价值。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