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张骞使团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最终,抵达地中海国家,开辟了一条贯穿亚洲经济的西北丝路。之所以这条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完全是因为,在后来的贸易线里,货品主要以丝绸制品为主,而且,这些丝绸对中亚、西亚地区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故此得名。
丝路之所以享誉全球,张骞功不可没。倘若没有张骞的使团,可能,历史上根本不会存在连接西亚多国贸易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速度也会大幅度减慢。在张骞出使后的一千一百年后,意大利探险家马克才抵达中原探险,可以说,张骞是最杰出的开拓者。除外交的功绩外,张骞还曾与汉朝名将共同抗击异族势力,两次率军进击匈奴,将北方异族赶回荒漠草原。
如今,我们翻开地图不难得知,前往古代西域的路上必经多处气候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夏天会有无尽的风沙热浪,在冬天往往又有暴雪严寒。所以,张骞使团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勇者,一路上所遭受的困难我们根本无法想像。即便张骞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素质,但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苦熬十几年,身体状况一定会千疮百孔。
可以说,常年居无定所的漂泊足矣摧毁一个身体强健的年轻人,张骞更不例外。首次开拓了西域旅路的张骞班师回朝,将出行的见闻和收获通通上报朝廷,汉武帝十分欣喜,当即将张骞封为中郎将。在短暂的修整后,汉武帝打算笼络西域的乌孙国,决定派遣相对“轻车熟路”的张骞再次前往西域。
张骞带着三百余名随从,使团准备了大量的牲畜牛羊、丝绸制品、玉器珍宝等礼物离开长安,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后抵达乌孙。乌孙国王招待了使团,并且,接受了汉朝送来的厚礼,却因为并不清楚汉朝的国力并未答应与汉朝结盟,张骞只能派遣随从不断的在乌孙周边进行游说。
最终,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与西汉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汉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汉与西域诸国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开始到来。
忙碌了四年后,乌孙国王终于同意派遣使者与汉朝详谈,张骞使团带着乌孙使臣和乌孙国王送的几匹良马回到中原,却在次年病逝。与其说张骞的死因是舟车劳顿、积劳成疾,倒不如说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的商旅。从此,西域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
虽说,中原与西域沟通的核心张骞已经病故,但是,他的外交策略却为两地交流打下良好基础,西域地区各国纷纷派遣使臣前往中原朝拜汉武帝,可以说,张骞在西域地区颂扬了汉朝国威,也在当地造成了长远的影响。
张骞在公元前一百一十四年于长安离世,葬于故乡博望。1938年,我国历史学家前往张骞墓进行实地考察,并且,着手准备发掘工作。张骞的墓地由北向南长达三十五米,宽二十米,高五米,是传统的漏斗状。考古学家在张骞的墓穴中出土了博望封泥一枚,还有一些西汉时期的石雕制品,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墓主人的身份是张骞无疑。
解放后,张骞墓成为我国陕西地区第一批重点保护对象。本世纪初,张骞墓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联合申请世界遗产“长安至天山的丝绸之路路网”中的一处重要遗产点,且成功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录》。时隔两千年,张骞再次成为中西方沟通的桥梁。1992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以临摹敦煌石窟壁画为主的有票,其中,第四套中就有西域使团的场景,分别记载了汉武帝与张骞惜别以及张骞抵达西域后的景象。
唐魏征曾如此评价张骞:张骞体现出了“开”与“通”的成功,他的动机是宏放的文化追求。
参考资料: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