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来啦!

瓜子准备好了吗?

修辞手法下篇正式开课!

6叠音

所谓的叠音是指运用两个字形、字音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以描摩事物、增强音乐感的修辞现象,也叫重言。

早在古代汉语中,就有这种辞格,在《诗经》中比较普遍,因为《诗经》中的国风是民间歌谣,喜欢用一些叠音字来拟声、描绘事物等等,朗诵起来非常富有乐感,如“关关雎鸠”、“杨柳依依”、“鸡鸣喈喈”、 “雨雪霏霏”等。

可以说,上古时期的叠音词除了少量的拟声词以外,都是形容词;现、当代的叠音词一般都是作为形容词使用,你们的琼瑶阿姨就是超典型的叠音词爱好者!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

 

自己写歌怎么把歌词写好(自学写歌-歌词写的不好不要急让修辞来拯救你)(1)

7反复

所谓的反复就是部分词语或者某些句子的重复,其主要目的是加强音乐节拍、突出主观思想、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强烈感情。在歌词创作中用得最多的要数反复修辞格,因为歌曲是用来演唱的,为了便于人们记忆,大量使用反复,让同一词语、同一句子或句群重复出现。

如经典老歌《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 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

著名修辞学家倪宝元先生认为,恰当使用反复可以强调重点,突出重点,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也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加强节奏感。

8顶真

所谓的顶真,是中国古代传统修辞方式,来自民间,是用句结尾的词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句子首尾连贯,流畅自然,富于趣味。

如民歌《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以及带有民歌色彩的《大花轿》: “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上山坡我想唱歌歌声唱给我妹妹到了山歌她笑呵呵。”

在很多流行歌曲中,也大量使用这种修辞方式以增强语句的感染 力,如《记事本》:“爱得痛了哭了得累了……”这些歌曲,词句连贯,层层递进,具有文字上的意趣,既是叙事,也是抒情。

9拟人

所谓拟人,就是有意识地把某些事物象对待人一样去描述,是事物的人格化,也叫比拟。

如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在此,“离愁”和“漂泊”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拟人化以后,事物就显得生动可感了,使我们对离愁和漂泊有了更加形象、准确的认识。拟人是很常见的修辞方式,这里为节省篇幅起见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自己写歌怎么把歌词写好(自学写歌-歌词写的不好不要急让修辞来拯救你)(2)

10化用

所谓的化用,就是在创作中改变古典诗句、词句的某个部分,或者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等,恰当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以帮助表达情感或者增强气氛。

如《发如雪》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就化用了“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弱水三千始见于《西游记》,但“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则始见于《红楼梦》,以后一般用这句话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这里把“繁华”喻为“三千东流水”,主要是强调主人公对爱情的专一。

在《发如雪》这首歌中,有句“只恋你化身的蝶”,是化用梁祝化蝶双飞的传说,说明主人公对恋人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哪怕对方香消玉碎。

李宇春演唱的《蜀绣》有这样的句子:“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就化用了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铁马冰河指代战乱。丝线逢的本是绣品,这里却说缝的是韶华,因为古代女子每天边刺绣边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她们在一年年的等待中逐渐老去。

一首好的歌词,应该“入曲可唱,离曲可赏”,让歌词既具有诗性的美感,也同时能够成功流传好的歌词。应该具备文学形象之美和韵律节奏之美,因为歌词是用于演唱的,是通俗文学,要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就要利用修辞手法,来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才能够新鲜生动。

自己写歌怎么把歌词写好(自学写歌-歌词写的不好不要急让修辞来拯救你)(3)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