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上书房张廷玉,属于高段位的职场高手,从康熙晚年雍正晚年,是一个朝局比较动荡的时期,康熙朝诸子争立,雍正朝整治朝纲,一步步晋升到位极人臣的大学士,成为康雍的心腹大秘,得到康雍的绝对信任和重用,绝不是浪得虚名。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1)

要论对康熙的心思以及朝政格局的揣摩分析,无疑是神机妙算的邬思道,足不出门,便知道天下事,眼不见康熙,便洞悉康熙的心思,而且揣摩分析和判断的水平,那相当高。

而张廷玉,与其说他摸透康熙的心思,还不如说是君臣之间的“默契”, 在康熙冲动或者乱阵脚的时刻,他站稳立场,给皇帝出谋划策,成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帮手!

张廷玉密折推荐废太子胤礽为新太子的事情,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并诏告天下,公开推举新太子的时候。而张廷玉是整个过程的见证人与参与者。而且张廷玉不止这次力荐胤礽为新太子,前前后后有三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太子。然而,这三件事正是一废太子的导火线!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2)

君臣之间的默契,为康熙分忧

张廷玉做人的格言是“百言不如一默”!张廷玉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从不站队,也不去结交权贵,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在“宰白鸭”刑部冤案暴露之初,康熙曾经言之凿凿地说要彻查到底,绝不姑息!可是,当八阿哥拿到可以扳倒太子胤礽的铁证时,康熙开始犹豫了!

因为,此时如果贸然废黜太子,一来,胤礽是康熙发妻赫舍里皇后的所生的孩子,又是康熙一手调教大的,从感情上,于心不忍;二来,太子之位突然悬空,若是众皇子异心浮动,从朝局上,极易引起朝堂动荡。

因此康熙彻夜难眠,踱步到上书房,正好张廷玉值班,康熙先是关心张廷玉生病的儿子,康熙询问:“张廷玉,你儿子的病好些了么?”后又转头吩咐李德全,让御医给其诊治,要什么药到大内药房里取。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3)

康熙突然关心属下的孩子病情,无疑体现出了康熙皇帝对于张廷玉的重视。紧跟着,康熙皇帝话锋一转:做父亲难哪,看着儿子们成人难,教他们做人也难……

其实,康熙是在暗示张廷玉,你的儿子病了,朕的儿子也“病”了,以父亲的立场,我们是不是都要想方设法去救他?对于康熙来说,他心里是不想就此放弃胤礽的。

接着康熙将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折递给张廷玉,看完奏折后,张廷玉心领神会康熙到访的目的,他将奏折用火烧了,康熙装不解大喊,张廷玉回答:臣并没有过什么奏折!

显然,张廷玉擅自做主张烧掉奏折,正合康熙的意,给了康熙一个台阶下,这样的君臣默契,这样的深体圣心,怎能不让康熙欢喜?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4)

仔细想想,从康熙进门的那一句:睡不着,找你聊聊天。说明康熙是特意来找张廷玉给他递台阶的,张廷玉肯定察觉,康熙对太子是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态,而且康熙说的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胤礽的感情。所以张廷玉直接毁掉了对胤礽不利的罪证,由此可见,张廷玉像这样准确把握康熙的心态的行为,肯定也不是第一次了!

第二次是在热河时,连续发生了的事儿,使得局势晦暗不明,康熙废掉太子并不完全是因为胤礽不争气,而是有人从中作梗,康熙主要目的是:稳住局势、引蛇出洞。

这一过程,除惊叹于康熙的雷霆手段之外,更佩服,张廷玉的冷静、明察秋毫!当时康熙并没有发现“调兵手谕”有问题,但张廷玉却一眼识破,并提醒康熙:太子纵有千般不是,但不相信太子会干调兵之事,他有这个心机,可绝没有这个胆量,那道调兵手谕是否真伪还是要再辨别一下。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5)

康熙一惊,赶紧又拿调兵手谕看一遍,才发现是模仿手迹,康熙头皮发麻,这是谁有这么大胆?张廷玉建议康熙对此事一定要从容查办,康熙气得直跳墙:不,朕现在就要查!张廷玉告诉他:现在查,无从着手啊。

康熙一下子清醒了,果然,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立马做出了应对策略。尽管康熙当时对胤礽早已很不满,但比起手谕伪造者,他更痛恨!所以每次在康熙乱阵脚时,张廷玉时刻都保持冷静,他对局势的把握,对人心的洞察,不得不让人佩服!

还有他们君臣之间的默契却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谋而合,对此事没有明着查,而是放诱饵引蛇出洞!把幕后黑手揪出来,不然祸起萧墙之事就不会停。整个过程,张廷玉亲身经历,怎会不明白康熙的心思呢?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6)

张廷玉摸准康熙心思,配合唱一场双簧

康熙回朝颁布了三道谕旨:一是废黜胤礽太子之位,二是将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圈禁。三是推选新太子的诏书。

康熙下旨议立新太子,目的是为了找出伪造调兵手谕的幕后主谋,也是用心最险恶之人。这时候八爷党老九老十想给老八当选太子造势,导演了一场“八王大”助力。

那八阿哥胤禩也没那么笨,知道康熙向来不信这江湖小把戏,所以他将张明德抓起来,向汇报康熙,他目的是以退为进,借江湖骗子之言试探康熙的真正想法,如果康熙表现出对张明德的厌恶斥责,那或许就是给他不祥得一个信号。

可康熙却表示: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因为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就是因为康熙的这句话,老八似乎是志在必得,野心逐渐浮出水面。老谋深算的佟国维也被忽悠了,连夜召集人商议,说这次康熙表态很明朗,认为新太子是老八无疑了。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7)

要知道,太子已被废,其他皇子中,除了八阿哥胤禩在朝廷内外的声望很高,广得贤名,人称“八贤王”,无人能超过八阿哥胤禩,而且康熙“公开推举新太子”的旨意,似乎是给八阿哥胤禩“量身定做”的一样,所以朝局一边倒。

而张廷玉听康熙说这句话的时候,领会到了康熙的用意,因为他明白,这次的立新太子是康熙对朝廷混乱局面的重新布局。且从康熙送火炉给二阿哥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来看,康熙并不打算放弃他们二人,而是不停的给他们找时机圆场释放他们。

就在大家紧锣密鼓拉票投票的时候,康熙有意无意又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将十三阿哥胤祥释放,虽说胤祥对康熙出言不逊,但康熙非常认可了胤祥的忠孝,面对胤礽的出事他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挺身而出。

康熙释放胤祥,就等于胤礽的太子之位还有缓和的余地,并没有一棒打死,所以,以张廷玉职场多年的洞察力,康熙是想找个合理的理由和台阶让胤礽复立太子之位。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8)

何况就如康熙所说的胤礽只是“病”了,未到无药可救的境地。所以张廷玉备一道密折,是保举废太子胤礽为新太子的奏折。

当康熙看着层层摞起举荐八阿哥的奏折,表情凝重,甚至当众问没有推举胤礽的。这下张廷玉更确认康熙想复立胤礽的真实意思了。

张廷玉当机立断的拿出自己的奏折,递给康熙,说自己举荐废太子,康熙听完大喜过望,连忙拿张廷玉奏折看,看完后会心一笑,心想,幸亏你张廷玉与朕有默契,给朕台阶下,不然朕唱这一处都无法圆场哪!

接着,夸起张廷玉密奏写的好:所谓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况太子之过心疾所至。倘能使太子病去神健,修心向善,则不僅为天下之福,遗天下臣民之福。这简直是讲到康熙心坎里了。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9)

也就说,胤礽犯的错,是心疾所致,做父亲怎能放弃他,倘若好好教导,把这心疾治好,他能修心向善,不是不可原谅的!张廷玉奏折上只字不提太子忤逆的大罪,避重就轻,把太子的过失说成是心病,既是巧妙的为胤礽辩解,又是给康熙台阶下。

有张廷玉给的台阶下,康熙解释废黜太子是朕,独自专行,一是事起肘腋之间,许多情形不明,不得不乾纲独断;二是当时胤礽荒诞不经,实在不解,但事后看来,他的那些事情,有的是着了别人的魇镇,有些事捕风捉影,才使他心智失常,行为怪悖。

意思是,阿哥胤礽干的那些事,不是着了别人的魇镇,就是被人落井下石,既是这样,二阿哥自然也可以参与这次新太子竟选。

张廷玉真不愧为久经职场的谋臣,而且最后,还给佟国维扣了和“大帽子”结党私营。那么张廷玉怎么以一己之力与佟国维作斗争的?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10)

当时康熙问那两百多个官员联名保举八阿哥的奏折,佟国维说居中联络本来就是上书房的职责,显然康熙对佟国维的诡辩之语,并不满意,转向张廷玉,张廷玉说这次推举太草率,还不如重新推荐,也是良法。其中张廷玉的一句:忘了君子不党的教训。足以给佟国维定性为“结党”的罪名。

怪不得,佟国维跳墙大骂张廷玉是“奸臣”呢,张廷玉和康熙唱的这一出双簧实在默契,佟国维提前养老,马齐留立上书房行走,而这场推举新太子事件,最终以闹剧而收场。

从此事可以看出,张廷玉语言艺术真是高明,他以一己之力控制了局势。他能理解皇帝的思想,并能对这种情况做出随机的反应。直接推翻佟国维提前回家养老了,永不录用,落得了美名、圣心和仕途上的晋升!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11)

在《雍正王朝》的剧情安排,张廷玉已然是首辅了。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如此吗?

张廷玉在康熙朝入直南书房(上书房),不假!但那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的事。张廷玉能被康熙看中,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老爸: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

张英一生“缜密恪勤”,深得康熙的信任和重用,曾经担任过太子胤礽的老师,后来更是被提拔为一朝“宰辅”,其才能之高着实令人赞叹。

张廷玉从小家教特别好,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张廷玉深谙为臣之道,也懂得明哲保身之术。为了让张廷玉仕途平顺,张英言传身教,传授给他为官之道,所以张廷玉刚刚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就以落落大方、才思敏捷的风采吸引了康熙皇帝的注意。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12)

康熙命他“侍直南书房”,就是把他留下来作了自己的贴身低等小秘书。后来从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升从二品的礼部。

这足以证明,张廷玉在康熙朝最高职位的品级,是从二品。这是康熙五十五年之后的事情了。此前,他不过从五品。

而胤礽首次被废,则是康熙四十七的事。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

就是说,康熙两废太子期间,张廷玉虽在南书房当差,是康熙的大秘,但品级不过从五品。这够不上在廷议说话的资格,也没有举荐新太子的资格。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13)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不是说“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二品以上”才能举荐新太子吗?这时从五品的张廷玉,更当不起“张中堂”的称谓。清朝的中堂大人,前提是殿阁大学士,要能至少管一部。部级衙门一般有两人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称中堂。

虽然张廷玉在康熙朝干过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但这些与殿阁大学士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上与电视剧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而张廷玉称为张中堂是待到雍正上台,张廷玉才迅速升迁为皇帝的首辅和百官的领班,成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张中堂”。

雍正王朝张廷玉废除二阿哥奏章(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力荐太子胤礽复立)(14)

写到最后

《雍正王朝》中,推举胤礽复立,张廷玉的表现和邬思道对此事的分析不谋而合。但是两个人又有很大的不同,邬思道是胤禛的首席智囊,他虽然未见过康熙,却仅凭熟读康熙著作而运筹帷幄,阴谋附体,使胤禛成功脱颖而出。而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行的却是光明正大之道,他与康熙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君臣,而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张廷玉是康熙最信赖的臣子,从康熙找张廷玉谈心到推荐新太子,就知道君臣之间的默契到底有多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