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啊,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
自从孩子们上了新学期,哥哥上了四年级,弟弟进入非常关键的二年级,我觉得我的时间就碎成了花瓣,怎么分都不够分,列完时间表整个人一点都不兴奋。感觉这学期的任务和挑战,得全家人同甘共苦往前走,才能啃下来。
时间管理我其实写过很多,今年还打算写,方法论我都总结出来给大家了,今天就来说几个心得和提醒,大家在回看我的时间管理专题文章时,也别忘了多结合我今天文章分享的,相信一定能帮助你抓大放小,找到时间管理的内在节奏。
心得一
要警惕时间管理上的“马太效应”
很多孩子会抱怨作业太多,安排太满,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但也有孩子会一早就在学校里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了大半,回到家基本上就是捡漏和补差,还可以找点自己的事情做。
这些差别其实在每个班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而在时间管理上,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太效应。
很小的时候陪孩子做时间管理,我们会约定两件事情:每天要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学习什么,至于学习的进度你们自己要心中有数。
就好像每天固定要花半小时来学英语,但是今天到底学到哪一页,是不停复盘和优化的,但不会约定:今天一定要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章内容。
这里很重要的心得领悟是让孩子对自己半小时内做了些什么、效率如何、自己是如何分配的、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等进行自我觉察。
现在哥哥时间越来越紧凑后,我发现“30分钟效率为王”基本上是孩子的救命神药,他完全是靠这个意识让他能够同时兼顾那么多项任务,并且还能保证自己有玩耍、娱乐的空间。
弟弟上二年级后,我们也观察到他数学的基本功开始出现拖后腿的苗头,比如这一单元学测量单位和换算,就需要他大脑中对各种单位有概念,能理解,但他在这方面就有点懵圈,其实从他半小时的做题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个时候,多做题他就没时间去消化和整理概念,反倒不如看看数学闲书、在家里做一些单位换算的游戏,对他来说,不仅是学,同时也是放松和娱乐。
所以在给孩子做任何时间管理的安排,别忽视了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当我们在思考时间如何挤出来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想怎么样给孩子增加更多的时间,孩子半小时学不会,那就一小时,一小时学不会,那就两小时,这个思路很容易让你和孩子都陷入困境。30分钟内,孩子学习停滞不前,或者遇到瓶颈,那就从优化这30分钟的学习效率开始。
心得二
根据不同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我每年都会列时间表,每学期,甚至每季度都会整理。每次列日程表都会跟孩子一起列,一起对时间,然后再进行优化,有些科目甚至是第一个月要调整2、3次才磨合到一个稳定的步调。
经常打印了日程表出来又作废,然后继续修改,再作废。直到最终那个我们觉得都可以操作至少一个季度的,才真正贴在家里的提醒板上。
(之前用过的日程表)
孩子的时间其实很稀缺,每天就24小时,上课和校园生活占了一半,回到家封顶也就5-6个小时(如果按4点下课,不参加任何兴趣班来计算),但我们也不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像塞格子一样,填进去,然后就称之为“日程计划表”,这样子的结果往往是,很容易什么都实现不了。
比如像语文、英语和乐器这些,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沉淀,会看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固定的学习节奏,碎片化阅读的模式;
但像数学这些专项突破的,时间就无法固定。如果孩子搞不清楚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那么花1-2小时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摸透,学习形式可以多变,但基本功如果打歪了,后面的楼层塌得更厉害。
我自己特别喜欢鼓励孩子积极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在学校里就完成2/3的作业,或者是有空的时间把一些自己想看的课外书看完了等等。上学走在路上,我们有时候也会根据孩子的弱项来个即兴问答。其实每次也就只有2-3分钟,5、6个小对话,但日积月累下来,这个沉淀也是很大的。
心得三
父母别退场,该陪还是得认真陪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自律,自己管理自己,谁不想。
我在家里也会跟长辈吵,长辈觉得现在四年级的哥哥,还要家长提醒要做作业,那是没长大,孩子得学自律,必须得改。我的观点是:这没多大点事,提醒就提醒呗,让哪个孩子去选,可能都会有不做作业的念头吧。提醒了孩子能去写,那不就得了。
在这个讨论中,我其实也观察到一个事情,就是大家对“自律”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很多大人希望孩子自律,设想的情景是,父母可以撒手不管,孩子自己就能自动完成全部任务,并且做出成绩。
可是,我对自律的标准是:孩子知道取舍和轻重,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模式,从而做出对自己真正有益的选择。就比如孩子贪玩忘记写作业,父母提醒了,孩子会收拾好心情,转身去写作业,那其实也是自律的表现。
人不轻狂枉少年,没有不贪玩的孩子。能不贪玩一心只想把作业做完,是自律的表现,但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把自己的心思和行动调整到对自己有益的模式上,这也是自律的表现。
我现在工作和生活也是非常忙碌,但周六下午还是会陪弟弟哥哥去练琴,做琴童笔记。这里最大的感慨是,如果不陪学,我是无法判断孩子在家的30分钟练习质量到底怎么样的。我对钢琴一窍不懂,如果连老师的要求是什么都不知道,晚上的练习真的就是两眼一抓瞎,凡事靠天意。
我自己的想法比较简单,如果重视30分钟的学习效率,该陪的地方还是要陪,这样孩子的每一个30分钟,才能有个大致的判断标准。
但时间很紧张,无法两全其美时,我也会给孩子带一个录音笔,让孩子把课堂上讲的内容录下来,有时间我自己也会听一下,转成文字出来看一看。
很多时候,方法总比问题多,所以不要轻易说放弃啊。
写在最后:
今年的日程表没办法更新出来,因为哥哥、弟弟除了音乐和绘画,就没有什么重合的地方。哥哥在管乐团训练的时候,弟弟在合唱队训练,哥哥在练体育的时候,弟弟又在弦乐团,哥哥在机器人集训,弟弟才刚入门在另外一个校区……
的确啊,哥哥已经4年级了,XSC也不过弹指三年间,要参加的项目多起来了,任务也重起来,培训时间自然也多了起来。
今早还给了哥哥一套卷子,我说:你要是有空,课间把这个卷子能做多少做多少,下个月还有比赛呢。哥哥边接过来边感慨:我昨晚就看了一下,其实还挺难的。
我也给了弟弟一本数学课外书,我说:“我感觉你的单位测量掌握得不够深刻,这本是漫画书,里面的数学单位介绍得还挺形象的,我觉得你会喜欢看,你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弟弟欢欢喜喜接过来,这种一听是漫画的课外书,他都会无比乐意抓紧时间仔细看。
你说,当妈的,怎么不是时间管理大师……兼经纪人呢。不仅要给孩子们把事情和任务安排得妥妥当当,还得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里提供恰当的帮助,让孩子这条时间长河中,走稳、走踏实,还能最终通向他们的星辰大海。
所以我这几天更新了一个朋友圈,我说,孩子要是能学成一门乐器,一定要狠狠感谢背后托举他们的老师和家长。
其实不仅仅是乐器,孩子要是能学有所成,都得狠狠感谢背后托举他们的老师和家长。
你说有没有道理,不接受任何反驳!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