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嗦囊、胃、肠、泄殖腔、肝和胰组成。

1.口咽

鸡的喙具有尖锐而平滑的边缘。适合采食坚硬而细小的饲料。采食后不经咀嚼,只是短暂停留混合唾液后就吞咽下去,并借食管的蠕动进入嗉囊或腺胃。

鸡的解剖结构有哪些特点(鸡的解剖特征与主要生理特点)(1)

2.食管和嗉囊

食管前起于咽。后与腺胃相连,分颈、胸两部。颈部长,管径粗易扩张,伴随气管等偏于颈部右侧,在胸腔入口处稍偏右侧形成一扩大的嗦囊,饱食时明显,可贮存和软化食料。胸部短,位于心基部背侧和肝的背侧。末端稍缩细与腺胃相连。

鸡正常饮水的典型信号是:饮水时将头低下。水吸入口腔后关闭口腔。并将头抬高,于是水靠重力进入食管和嗉囊。

3.胃

(1)腺胃:呈短纺锤形,位于腹腔左側,肝左、右叶之间的背侧,前接食管,后连肌胃。胃壁较厚,胃腔小。内腔面有许多肉眼可见的圆形乳头。

腺胃壁从内向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浅层内有浅腺,分泌黏液;黏膜深层内有深腺,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和盐酸。深腺导管穿过黏膜深层最后开口于黏膜表面的乳头上。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肌层为环形和纵形平滑肌,可使胃壁收缩,浆膜在最外面,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单层扁平上皮)组成。

剪开腺胃,检查内容物的性状,黏膜及腺乳头有无充血和出血,胃璧是否增厚,有无肿瘤等疾病信号。

(2)肌胃:也叫鸡肫。呈两面凸的圆形或椭圆形。壁厚而坚实。位于腹腔左侧,肝左,右叶之间的后方,前与腺胃相连,后与十二指肠相通。肌胃的平滑肌非常发达,在侧面上腱组织相互连接,形成致密而坚韧、闪光的腱膜。

肌胃内经常有吞食的砂砾,故肌胃也叫砂囊。胃黏膜表面覆盖一层富有皱褶而粗糙的黄色或棕色的膜名角质膜,俗称肫皮,药名鸡内金。系脱落的黏膜上皮与胃壁内腺体的分泌物在酸性环境下硬化形成、角质的成分为类角素,与一般角质不间,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和蛋白的复合物。由于胃壁肌层发达,故收缩力强;再加上砂砾与角质膜的摩擦。可将混合胃液的食料进一步磨碎,利于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同时也弥补了鸡没有齿的缺陷。

撕去角质膜,检查角质膜下的情况,出血和溃疡是某些疾病信号。

(3)肠和泄殖腔:肠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以肠系膜悬吊在腹腔顶壁上,大肠末端终止于泄殖腔。整个肠管较短,约相当于体长的6倍(大部分家畜肠管为体长的十几倍到二十几倍)。

①小肠。小肠较长,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十二指肠起于肌胃,并在肌胃右侧向后形成一“ U ”形袢。由肌胃起始向后的为降袢。折转向前的为升袢,两拌内夹有胰。正常情况下,胰呈淡红或淡黄色,有2~3条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终端。

胰的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由大量腺泡组成,可分泌胰液,通过胰管排入十二指肠。胰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内分泌部由内分泌细胞群组成,也叫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参与血糖的调节。

空肠较长,盘曲成许多半环状的肠袢。在空肠、回肠交界处的肠系膜对侧,有一小乳头状突起,叫卵黄囊憩室,是胚胎时期卵黄囊柄的遗迹。此处是空肠、回肠的界限。

回肠较短而直,后部夹在两盲肠之间,并有回盲韧带与盲肠相连。

小肠壁也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黏膜内分布有小肠腺,能分泌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另外,肠黏膜向肠腔内伸出许多纤细的肠绒毛,以增加吸收面积。

②大肠。包括两条盲肠和短的直肠。盲肠较长,呈盲管状,基部细,开口于回,直肠交界处,中部较粗。首端较细。在基部壁内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盲肠扁桃体。盲肠出血是盲肠球虫病的典型信号。直肠短而直,呈淡灰绿色,前接回、盲肠连接处,向后逐渐变粗与泄殖腔相通。

大肠的结构与小肠相似,黏膜形成较短的绒毛。

③泄殖腔。是消化、泌尿和生殖3个系统后端的共用通道。略呈球形。向后以泄殖孔或肛门与外界相通。泄殖腔以两个不完整的黏膜褶分为三部分,即粪道、泄殖道和肛道。粪道在前,与直肠相连。是贮存粪的部分;泄殖道居中。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仅左侧壁上)开口于此;肛道在后,背侧有腔上囊的开口。肛道向后延续为肛门,后者由背侧唇和腹侧唇围成。

4.肝

较发达,位于腹腔前下部,分左右两叶,右叶略大。成年鸡肝一般为淡褐色或红褐色。刚出壳的雏鸡由于吸收卵黄色素而呈鲜黄色,约两周后颜色变深,肥育鸡的肝则呈黄褐色或土黄色。肝的脏面(后面)各有一肝门,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等由肝门处进出,肝右叶具有胆囊,肝管与胆囊相通,胆汁在胆囊内贮存,再由胆囊发出胆囊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终部。左叶无胆囊,肝管直接开口手十二指肠终部。

肝表面大部分被覆浆膜,其深层为结締组织构成的纤维囊。纤维囊的结缔组织间实质内伸入,将肝分隔成许多肝小叶。

肝小叶为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体。中央有一纵贯长轴的血管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称为肝板。肝板相互吻合成网状,肝板间(即网眼)为窦状隙或血窦,系毛细血管的膨大部,也呈网状。窦腔内除含血液外,还有许多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的巨噬细胞或枯否氏细胞,此种细胞具有强大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能吞噬血液中的细菌、异物等。另外,在肝板上有由相邻的肝细胞膜凹陷所围成的微细管道叫胆小管或毛细胆管,是运输胆汁的最初管道。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首先进入胆小管,再经肝小叶边缘的小叶内胆管、小叶与小叶之间的小叶间胆管,最后在肝门处汇集成肝管出肝。

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其功能也很复杂。有分泌胆汁、合成体内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脂蛋白,胆盐、糖原等;贮存糖原、维生素及铁等;解毒及参与体内防卫体系。在胎儿时期,肝还是造血器官。

,